在莫角書院 對話5000年良渚文明

莫角書院亮相,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又添一處考古文化閱讀交流點

在莫角書院對話5000年良渚文明

在莫角書院 對話5000年良渚文明

從7月6日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成功的那一刻起,「良渚」二字,就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關鍵詞。

良渚古城遺址公園開園,「良渚文明」叢書首發,同時還有,莫角書院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內揭幕。

作為建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內的公益閱讀空間,莫角書院無疑是中國首家。

莫角書院,顧名思義,它位於莫角山下,背靠深深淺淺的山色。

這座書院以「莫角山下的五千年」為精神源力,致敬良渚五千年文明,除向公共開放公益閱讀空間,還將邀請全球考古、歷史、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並傳播良渚文化,嘗試建構一場過去與未來的對話。

其實,對話從書院揭幕這一刻就開始了。

在莫角書院的揭幕儀式上,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本次展覽策展人趙曄先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考古站站長、研究員陳明輝先生及考古所的80後、90後考古人分享了80餘年來良渚考古背後的故事。

趙曄先生說,他是良渚第三代考古人:「現在第四代考古人就站在這里,以陳明輝等幾位為代表。他們與第三代人一起工作,未來還會有第五代人。考古,是一個接力的過程。」

每位考古人的分享都很吸引人,從中能讀出特別的信息。

比如,良渚人的餐桌上都有哪些食物?大米、豬肉、牛肉、鹿肉、魚、蚌……嗯,這個菜單看起來非常「有機」。

一眼五千年,似乎真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在莫角書院閒坐,聽着學者的講述,大眾與先民的距離,一下子變得非常近。

莫角書院揭幕之後,「一小鏟和五千年」——良渚考古大事記文獻展也隨即啟幕。

文獻展由莫角書院主辦、大屋頂文化承辦,由良渚遺址管理與保護委員會、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任指導單位,並與錢江晚報、浙江大學出版社戰略合作。

歷史的一大步,其實是考古人的一小鏟,甚至是從一塊小石頭、幾片黑陶片開始的。

展覽將以本報記者馬黎「追蹤」良渚十年采訪手記為引線,以考古紀年時間軸為主線,帶領觀眾從最初的一小鏟到正式申遺,深入體會八十年考古的點點滴滴。

孫雯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