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檀山,他曾經為「我是誰」而煩惱?

亞里士多德曾說過:「自然是用對立的東西來製造和諧,而非用相同的東西。」

在美國檀香山一所私立中學,一個少年經常鬱郁寡歡。當情緒跌落谷底時,他偶爾就會借藥物來麻醉自己。說到這里,大家不禁覺得這個少年有點瘋狂,不過啊,說到他的處境的話。的確是很糟,因為呢由於復雜的血統和成長背景,他無法得到同輩的認同。

母親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人,父親是來自非洲的黑人,但父母在他兩歲時就離異,記憶中「父親的皮膚像瀝青一樣黑,而母親的皮膚卻像牛奶一樣白」。母親後來又嫁給一個來自亞洲印尼的留學生,他六歲時隨母親和繼父遷居到印尼的雅加達,四年後又回到夏威夷,和外祖父母住在一起。

由於復雜的人物關系,似乎童年時期一直在搬遷不同地方,就是這樣復雜的身世讓他感到迷惘,因為他經常在白人和黑人的身份間搖擺不定。「我是誰」的問題讓他苦惱萬分,再加上青春期的躁動,終於使他借藥物來麻醉自己,在藥物所製造的暫時幻象中尋求解脫,但幸好這些幻象只是暫時的。

他,就是美國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也是首位同時擁有黑人和白人血統、童年在亞洲成長的總統。在青少年時代讓奧巴馬感到迷惘和痛苦的身世,後來卻成為成就其輝煌人生的一大助力。

在檀山,他曾經為「我是誰」而煩惱?

由此看來他自身具備一種消弭分歧的能力,這種能力來自他的成長背景:他在白人家庭長大,但人們把他當作黑人看待。他必須接受並適應這種身份對立,正是這種對立造就了他。

在檀山,他曾經為「我是誰」而煩惱?

所以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矛盾、衝突和對立,弱者則會向下沉淪,靠藥物或享樂來麻醉自己,而強者則向上提升,調和這些矛盾,開創更美好、更和諧的新局面。在此,我也想對所有親愛的讀者說一句,我們每個人都會遇到自己無法面對釋懷亦或是內心矛盾繁雜之時,不要覺得那是悲劇,你要明白,我們是出於臨進勝利的瓶頸期,度過了,你就是下一個巔峰者!加油,讓我們一起乘風破浪!

在檀山,他曾經為「我是誰」而煩惱?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話史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