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武臣巨擘一門四提督的岳鍾琪家族

三朝武臣巨擘一門四提督的岳鍾琪家族

岳鍾琪,從文官轉為武官,此後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為康熙、雍正、乾隆3個皇帝效力,被乾隆稱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鍾琪的父親岳升龍、叔叔岳超龍和堂弟岳鍾璜,都當過提督(提督是一個省綠營兵的最高長官,一品大員)。除岳超龍外,其他3人都當過四川提督。

1

岳升龍和岳超龍:兄弟皆為提督

岳飛的三兒子岳霖,他的大兒子岳琮的後裔岳大舟,在明朝萬歷初,從砒凌(今江蘇常州)到陝西臨洮府,以耕地、做生意為業。岳大舟的兒子岳仲武,精心打理父親留下的產業,使得家道頗為殷富。後來舉家遷徙到永泰堡(今甘肅景泰縣寺灘鄉永泰村)。這一岳姓俗稱永泰世系。

岳仲武有3個兒子:岳文達、岳文元、岳文魁。岳文魁,明末時被封授為太子太保、三等公爵。先是因為走上仕途安家在金城(今甘肅蘭州),後來舉家遷回永泰故里。岳文魁有4個兒子:岳鎮邦、岳鎮傲、岳鎮國、岳鎮華。

岳鎮邦武功高強,精通兵法。他曾帶領募集的地方武裝與守城清兵一起,打敗了進犯永泰城的蒙古遊牧部落,並擒獲其首領。官府賞識他的義舉和軍事才能,破格任命他為永泰營把總、千總。後因母親年事已高,岳鎮邦辭職回家。

康熙12年(1673年),「三藩」作亂,朝廷徵召岳鎮邦,最初任命他為西寧南川營守備、都司,不久升調為甘肅撫標中軍游擊。第二年的一天晚上,岳鎮邦在向前線押運糧草途中,與吳三桂叛軍李虎牙帶領的兩萬人遭遇。

岳鎮邦帶領500運糧兵和數百民夫,憑借有利地形和夜幕,與李虎牙展開激戰。結果岳鎮邦大獲全勝,殲滅俘獲對方一萬多人,創造了一個軍事奇跡。後來,岳鎮邦升任洮岷協副將、浙江紹興副總兵、山西大同鎮總兵官加左都督。

岳鎮邦的弟弟岳鎮國曾任左都督,潮州府游擊;岳鎮華曾任秦營千總。

岳鎮邦有3個兒子:岳陟龍、岳升龍、岳超龍。康熙12年(1673年),岳升龍當上永泰營的百夫長。永泰營游擊許忠臣准備響應吳三桂謀反,暗中策動岳升龍。岳升龍假裝同意,派心腹家丁出城向甘肅提督張勇匯報情況。岳升龍趁許忠臣醉酒後,將其殺掉,立下大功。

兩年後,岳升龍跟隨西寧總兵王進寶攻打蘭州。岳升龍作為先鋒,趁着夜色渡過黃河,擊潰守河敵兵,來到蘭州北城門下。戰鬥中,岳升龍被火炮擊傷左腿。他忍着劇痛,率先爬上雲梯登上城牆。清兵士氣大振,很快攻占北城門。岳升龍以軍功升任莊浪衛守備。

此後,岳升龍又跟隨王進寶一路東進,收復平涼,攻取陽平關,奪回漢中,南下四川廣元,駐軍川滇邊界。在平藩中,岳升龍轉戰千里,建立了不少戰功,先後升任九江協副將、登州鎮總兵加都督僉事銜、天津鎮總兵。

康熙35年(1696年),噶爾丹侵擾科爾沁。康熙親征噶爾丹,派岳升龍督運征西大軍中路糧草。征西途中,岳升龍盡職盡責。戰後論功行賞,岳升龍被康熙授予拖沙喇哈番(騎都尉)世職,不久升任四川提督。

康熙49年(1710年),再一次平亂後,岳升龍以健康原因,請求辭去四川提督職務,並奏請朝廷批准他入四川成都籍,朝廷都給予了恩准。到成都後,岳升龍在金堂縣棲賢山下的松秀山(今岳公山)定居。康熙51年(1712年),岳升龍去世,諡號「敏肅」。

岳超龍,年輕時以「劉傑」的名字入伍當兵,屢立戰功,當上了建昌左營守備。康熙在接見他的時候,詢問家世,他如實稟報,恢復岳姓。後來,岳超龍因功升任東川營游擊。

雍正2年(1724年),岳超龍升任河州協副將,平定鐵布等寨的叛亂。4年後,遷任天津總兵。兩年後,又被提升為湖廣提督。雲貴一帶髮生叛亂,岳超龍派兵討平。雍正10年(1732年),岳超龍病逝。

三朝武臣巨擘一門四提督的岳鍾琪家族

2

岳鍾琪:乾隆誇為「三朝武臣巨擘」

岳升龍當上莊浪衛守備的第二年,岳鍾琪出世。受父親影響,岳鍾琪自幼熟讀經史,博覽群書。少年時,岳鍾琪和一群大家玩耍,喜歡用石頭佈陣排兵打仗,沒有誰能比得過他。讀書後,常和父親手下的軍士聊軍事,經常有一些奇思妙想,大家都認為這個娃娃今後一定很有出息。

康熙48年(1709年),岳鍾琪獲得等候遞補的同知職位。岳升龍入籍四川後,岳鍾琪一起入了川籍,所以現在很多學者說岳鍾琪是成都人。康熙50年(1711年),岳鍾琪請求由文職改作武職,當上了松潘鎮的中軍游擊,開始了戎馬生涯。

康熙56年(1717年),准噶爾出兵占領西藏。為維護國家統一,康熙派第十四兒子(也就是影視劇中的十四阿哥)胤禵為撫遠大將軍,趕赴青海督戰。岳鍾琪被提拔為四川永寧協副將,率600精兵作先鋒,機制靈活地收復理塘、巴塘,為大軍入藏掃清了道路。

第二年,清軍從青海和四川分兵兩路進兵西藏,定西將軍噶爾弼統領四川這一路大軍,委任岳鍾琪為前鋒。岳鍾琪審時度勢,膽識過人,敢於進言獻策,並身先士卒,一舉收復西藏。平亂中,岳鍾琪屢出奇兵,勤獻良策,剿撫並用,顯示出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軍事才華。康熙60年(1721年),岳鍾琪以無可爭議的戰功陞遷為左都督,不久升任四川提督。

雍正元年(1723年),青海和碩特部羅卜藏丹津發動叛亂。雍正任命川陝總督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岳鍾琪為征西副將軍、參贊大臣,揮師西征。

在征剿羅卜藏丹津中,岳鍾琪採用聲東擊西、各個擊破、兵貴神速、連續作戰的戰術,以幾千騎兵孤軍深入,千里奔襲,收復被叛軍占領的領土。雍正封岳鍾琪為太子太保、三等威信公,兼任甘肅提督。

雍正3年(1725年)初,岳鍾琪又兼任甘肅巡撫,督辦甘肅、青海兩地軍政事務。同年春,年羹堯被賜死,岳鍾琪接任川陝總督,手握川陝甘三省兵權。風光的背後,埋藏着禍根。清政府取代明朝後,漢人大都與重要職位無緣。岳鍾琪如此位高權重,在朝野中引起了非議。

雍正5年(1727年),一個瘋漢在成都街上大喊大叫:「岳鍾琪要造反了!」一些對岳鍾琪不滿的官員抓住這個時機,上書雍正,要求查辦岳鍾琪。岳鍾琪向雍正上書辯解,雍正好言安撫岳鍾琪,此事才算平息下來,但並不是說就真的沒事了。

兩年後,准噶爾首領噶爾丹策零多次侵擾科爾沁、喀爾喀草原,清軍分西、北兩路大軍征討。黑龍江將軍、內大臣傅爾丹被授為靖邊大將軍,率領北路軍。岳鍾琪任西路大軍統帥,被授為寧遠大將軍,加少保。岳鍾琪採用穩紮穩打、逐步推進深入的戰略方針,加緊修鞏工事,儲備軍資糧秣,編練精壯隊伍。

兩年後,傅爾丹輕敵冒進,吃了敗仗,10多個將軍、大臣,有的自殺有的戰死,6萬人馬只剩2000人。朝野震動,認為岳鍾琪擁兵不救。其實,這真的冤枉岳鍾琪了。在北路軍激戰時,岳鍾琪採取圍魏救趙的策略,帶領西路軍攻占烏魯木齊,極大地減輕了北路軍的壓力。但北路軍敗得實在太慘,雍正對岳鍾琪有些不滿。

屋漏偏逢連夜雨,准噶爾的一支軍隊進犯哈密,岳鍾琪命人前往阻擊,結果手下人貽誤戰機,讓對手跑了。雍正借機削去岳鍾琪三等公爵和太子太保的封銜,降為三等候,仍留總督的名銜,掌管大將軍印。

不久,雍正召集岳鍾琪回京,以「誤國負恩」的罪名剝奪了岳鍾琪的所有官職,並「交兵部拘禁候議」。岳鍾琪入獄後,等了兩年,兵部的判決下來了;斬決。雍正念及岳鍾琪此前立下的赫赫戰功,把「斬決」改成「斬監候」,相當於把死刑變成了死緩。這為岳鍾琪留下了一線生機,但岳鍾琪的人生,已從輝煌的巔峰跌落到了黯淡的低谷。

乾隆2年(1737年),岳鍾琪被赦免,貶為庶人,回到成都。他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平日一身布衣,粗茶淡飯,深居簡出,但渴望馳騁戰場的壯志雄心沒有消減。

乾隆12年(1747年),四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發動叛亂。四川巡撫派兵壓彈,反而損兵折將。第二年,乾隆決定起用岳鍾琪,先是任命為總兵,後來改為四川提督。重回戰場的岳鍾琪,雄風不減當年。莎羅奔連戰失利,心生降意。接到莎羅奔要求和談的消息後,岳鍾琪帶着13個隨從,去招降莎羅奔。莎羅奔被岳鍾琪感化,決意歸降。

歷經3年的戰爭,最後竟以這樣的結局告終,乾隆很是高興,認為岳鍾琪功不可沒,「諭獎鍾琪,加太子少保,復封三等公。」

乾隆19年(1754年),重慶有人聚眾反清。岳鍾琪此時患上了癆肺病,但他義無反顧地帶領大軍前往重慶。經過激戰,平定了叛亂。班師回成都、路過資州(今資中)時,岳鍾琪的癆肺病惡化,與世長辭,享年68歲。岳鍾琪去世後,乾隆賜諡號為「襄勤」。

岳鍾琪的墓在今金堂縣三學山西北棲賢鄉岳公村,1988年被列為金堂縣文物保護單位。岳鍾琪在成都留下了不少痕跡,他辦公的提督衙門那條街,如今叫做提督街;他的府邸所在的街道,如今叫做岳府街等。

3

岳鍾璜:接任四川提督15年

岳鍾璜是岳超龍的兒子,岳鍾琪的堂弟。青年時,岳鍾璜跟隨岳鍾琪,參加了征討羅卜藏丹津等戰役。

雍正7年(1729年),岳鍾璜在跟隨岳鍾琪討伐噶爾丹策零中立下大功。第二年,岳鍾璜被授予藍翎侍衛,乾清門行走(行走是入值辦事的意思)。

乾隆6年(1741年),岳鍾璜升任四川威茂營參將,此後出任副將。8年後,升任建寧鎮總兵。後來調任江西南贛、雲南開化、昭通諸鎮總兵。乾隆16年(1751年),升任廣西提督。岳鍾琪去世後,乾隆想到岳家一門忠勇,特意把岳鍾璜調到四川,接任岳鍾琪的四川提督職務。

乾隆23年(1758年),大小金川的土司之間發生戰亂。乾隆31年(1766年),岳鍾璜奉命帶兵討伐。他採取以招撫為主的策略,各個擊破,終於讓大小金川重歸安寧。同年,在四川出任提督15年的岳鍾璜病逝,乾隆賜諡號為「莊恪」。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岳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