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談】節日凸顯人口數據的重要性

春節,慶祝中國農歷新年的伊始,是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最隆重的節日,除此之外,它還有其他獨特之處。

圖片來源:中新網 

春節不僅是中國大部分工人群體享有的最長假期,由於這是一個推崇閤家團圓的傳統佳節,它還催生了世界上最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2019年是農歷豬年,春節期間大量外出務工人員從他們工作的城市和大城鎮返回家鄉,與家人團聚。據中國官方統計,從1月21日至3月1日,為期40天的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將接近30億人次。

盡管可能不是太明顯,但這一巨大的社會現象既塑造了中國的人口規模與分佈(與出生、死亡和人口遷徙相關),也反過來受其影響。

每年春節都會觸發如此大規模的人口遷徙,這與中國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中,快速城鎮化和高速經濟增長如何相互作用、相互推動有關。

隨着人口遷徙帶來的好處越來越明顯,再加上農村向城市遷徙的主要障礙被移除(包括大規模擴建交通基礎設施), 從1982年至2018年,中國國內人口遷徙的數量增加了35倍。

然而,中國的戶籍制度使得人口遷徙過程復雜化。受諸多原因的綜合影響,人口遷徙意外造成了大量家庭留守成員——年邁的雙親、配偶和子女,其中每一個群體的數量都達到數千萬之巨。

除了贈與禮物及家人團聚帶來的歡樂,春節還使得外出務工人員有機會對其家庭留守成員作出更好的照料安排。節日的這一社會價值非常重要,因為我們知道盡管目前條件已經大為改善,但與大城市的同齡人相比,留守的兒童和老人獲取優質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服務的機會和途徑更少。

如不計入冬季寒流的影響因素,每年2月至3月的春節期間,農村地區老人的死亡率處於一年中的最低水平。目前,約有五分之一的80歲及以上人口有中度至重度的身體殘疾和慢性疾病,但無論年齡多大,保持快樂情緒的人都能更好地應對疾病和殘疾,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中國有多項研究清楚地表明,決定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一個關鍵因素是與子女和密友共度美好時光。

如果許多村莊和小城鎮的月度新生兒登記數量在今年11月和12月前後出現激增,這也不足為奇,因為春節也是許多長期分隔兩地的夫妻擁有的難得的團聚機會。

此外,中國社會非常重視年輕人的婚育問題,因此春節也是農村人口相親的高峰。節日的這一社會功能不容忽視,特別是在中國民眾初婚年齡持續上升的當下。

有關出生、死亡和人口遷徙的人口統計數據可能略顯枯燥,但這些數據意義重大,對於理解人類作為個體和社會成員如何發揮作用非常重要。

現在,中國的發展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努力讓發展成果惠及所有公民,不論其生活狀況如何。這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核心要義非常契合。

如不更加注意收集、分解和利用關於人口趨勢關鍵方面的數據,這項工作將更加難以完成。制定健全的社會和經濟政策,進行明智的基礎設施投資,需要充分瞭解各個階層人口的關鍵特徵——規模、性別和空間分佈以及年齡結構,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

(本文作者為聯合國人口基金駐華代表洪騰博士)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中國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