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本文節選自《知日・明治維新》特集

《麒麟之翼》是根據日本當紅推理小說家東野圭吾的加賀恭一郎系列第九部作品改編的電影,故事的舞台與《新參者》一樣,同為日本橋地區。

用Google地圖搜索日本橋,便能發現其所在地被標注着「日本道路原標」的字樣。「國家的出發點」日本橋是日本道路的起點。東野圭吾用日本橋的青銅麒麟雕塑為自己的這部作品命名,當然也為整部小說增加了更多的現實主義元素,以及獨特的歷史感。我也想用日本橋作為本文的起點,回溯明治維新那個日本大力主張西化的時代。

這些留存下來的明治時代的建築,似乎向當今的人們講述着別樣的明治維新。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日本橋上的青銅獅子,融合了歐洲持盾的獅子像與傳統唐獅子的形象,成了現在矗立於橋兩端的獅子像

日本橋位於東京站附近,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是連接東海道的起點。從現存的浮世繪作品中便能領略其附近往昔的繁華。而如今我們所能見到的日本橋則是1911 年完工的建築。1886年,日本完成了明治維新; 1905 年,日本在日俄戰爭中得勝; 1911年,這座日本橋完工之時,是明治44 年─明治的最後一年,也正好是日本收回關稅自主權的那一年。東京的日本橋是日本步入強國之列的象徵性建築,也可謂一項國家工程。其興建當初雲集了大量的優秀藝術家為其設計。

建築界的領軍人物妻木賴黃擔任當時的建築顧問。他提出了將青銅材質與西洋建築風格融合的設計提案。眾所周知,青銅是中國古代禮器的常見材料。但是,日本除了彌生時代可見的一些青銅製品之外,並不見大型的青銅雕塑。以青銅為材料的這一提案,十分明顯地反映出受歐洲青銅雕塑藝術的影響。另外,從橋身設計和整體造型上來看,也彰顯了濃烈的歐洲風情。

這座明治時代建造的日本橋似乎名副其實地代表着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戰略思想。

然而,正如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所著的《菊與刀》中常常談到的那樣,日本存在的諸多矛盾是不允許我們對它進行如此簡單的分析的。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造型獨特的橋上路燈

回到我們所要關注的焦點,橋上的大型雕塑雖然是青銅所制,但主題卻是麒麟和唐獅子。麒麟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傳說中的神獸。隨着時間的流逝,其成功融入並成為了日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京都東山的養源院藏有袁屋宗達所繪的「杉戶繪」。其正面為獅子,背面為麒麟。日本神社、寺廟的繪馬中也留存有大量的麒麟與唐獅子的圖像。明治時代,麒麟與唐獅子,已經不再有「唐」味,而成為了可以與西方文化對立並存的日本的本土文化象徵。

不過,日本橋上的青銅麒麟雕塑與中國和日本固有的傳統麒麟形象都有些出入。麒麟本無翅膀,日本橋的青銅麒麟卻莫名地被安上了翅膀。這一對翅膀與歐洲文化中作為負面形象出場的龍的翅膀頗有幾分相似。正如《麒麟之翼》這部小說中提到的那樣,這對翅膀被賦予了明治時代日本騰飛的象徵意義。另外,青銅麒麟雕塑的坐姿,則酷似西方怪獸的坐姿。這也成為了這座「和西折中」橋梁的一大看點。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日本橋的青銅麒麟,酷似西方怪獸的坐姿,且安上了翅膀

位於橋兩端的獅子像在塑造當初,參考了奈良手向山八幡宮的雕塑狛犬(唐犬、獅子狗,平安時代由中國引進)。但是,東方的獅子是不持盾的。當時妻木把歐洲持盾的獅子像與傳統唐獅子形象融合,設計完成了現在矗立於橋兩端的獅子像。獅子所持的盾牌現在則成為了東京都的都徽。

這樣的一座融合了東洋文化與西洋文化的近代代表性建築,足以令觀者們切身地體會到那鹿鳴館時代的華光,以及那個明治維新之後積極地引入西洋文化的時代。談到鹿鳴館,腦海中總是能浮現出身着西洋晚禮服的日本貴婦們的笙歌之景,想象着那展現出文藝復興樣式的建築。但鹿鳴館的命名,來源於《詩經·小雅》中的「鹿鳴」篇,即「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這是一首大宴群臣賓客的詩篇。這個出自漢典的名稱當然有歡迎來自西方的賓客之意。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舊岩崎家洋館

明治時代與日本橋相似的國家性標志建築還有很多。京都國立博物館同樣展現了文藝復興的樣式風格。然而,京都國立博物館的題字卻是充滿傳統味道的篆書。我們在初見這些西洋風格建築的同時,總是能找到某些傳統的、屬於日本的,或者說屬於東洋的痕跡。

這樣的一種帶有折中和融合性質的建築,成為當時的一種風尚,而且並不僅僅侷限於國家工程之中。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舊岩崎家和室

位於東京台東區池之端1-3-45 的舊岩崎邸庭園,建造於明治29 年,即1896 年。舊岩崎邸庭園是日本三菱公司的創始人岩崎彌太郎的長子岩崎久彌,請英國建築家約西亞· 康德(Josiah Conder)設計建造的。因為出色的建築設計和精緻的內部裝潢,這座可以名垂日本建築史的洋館已經被指定為日本的「重要文化財」,也就是國內一般所說的重要文化遺產。

目前,舊岩崎邸庭園僅存最初面積的三分之一。庭園原本面積相當於東京巨蛋,當時三菱公司富可敵國的實力可窺一斑。不過,庭園的重中之重還是作為主體的洋館建築。

洋館為木造的兩層建築,並且配有地下室,是典型的歐式住宅。裝飾以17 世紀的詹姆斯一世統治時期的樣式風格為基調,顯示出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樣式特點。洋館南側的一層廊柱為托斯卡納風格,二層為艾奧尼亞風格。洋館的奢華還表現在其內部奢侈的木質雕花家具、刺繡天頂,以及使用高級和紙製作的凹凸紋理的壁紙。

洋館一層右手邊的盡頭通向主體建築的另一邊─和館(純日本風建築)。

和館建成之初占地1815 平方米,遠遠超過了洋館面積,由日本傳統木工手藝人大河喜十郎修建,裝飾內部的襖繪則為鼎鼎大名的日本畫家橋本雅邦所繪。和館主要用於接待客人和舉辦婚喪等儀式。

「明治維新」為日本建築帶來了什麼?

舊岩崎家的撞球室

站在庭園樹下看這些「融合和洋」的建築就會發現,庭園中的一棵大樹正好平分了這些建築。樹的右邊為洋館,左邊為和館。也許是建造者當初的匠心獨具,也許是現代改建者的有意而為。

這些建築展現出的「融合和洋」的精神,開創了和室建築和洋室建築融合的先河。現在日本人在建房時,無論是獨體小別墅還是集體公寓,都常常選擇和室和洋室相結合的設計。就連衛生間也有洋室和和室之分,經常並置。對於日本人來說,洋室便於打掃,居住舒適;但是傳統的和室卻能讓人心情安寧。

明治維新之後建造的日本建築,似乎把日本明治維新的思想具象化了。比起艱深難解的思想分析,似乎建築本身具有的風格特點就足以說明日本在明治維新的時候對於西方文化具有的一種態度。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