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刊》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入川給大學生講詩 感嘆詩歌「可以彌補生活的遺憾」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攝影報導

一流的詩人,往往如黃金般珍貴的見識和心得。4 月 13 日上午,《詩刊》主編、著名詩人李少君 ,在川大江安校區文新學院,對大學生做了一堂詩歌講座。他以《詩心、詩情與境界》為題,講述詩歌是一種情學,詩歌要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世界等課題。他引述了近些年自己對杜甫研讀的精華心得,自己具體的詩歌寫作感悟,妙語如珠,讓在場大學生普遍感到受益匪淺。此次講座也是作為川大慶祝新中國 70 週年、紀念五四運動 100 週年系列活動之 “2019 年春天詩歌節 ” 的重要環節。詩歌版本學家、川大教授劉福春先生擔任了此次講座的主持。

” 詩歌就是建立一個有意義的世界 “、” 詩歌是一種抒情的藝術 “、” 詩歌就是情感化的文字 “,李少君的演講有理論性,也有生動的案例。比如在講到杜甫時,他提到,中國古代沒有愛情詩,” 准確地說,是沒有追求愛情的詩。這是因為古代婚姻都是媒妁之言,沒有戀愛過程。最多就是思念愛人的詩。而就算詩人寫思念,也會容易被認為沒有骨氣,志氣短小。所以,除了一些無名的民歌,寫思念愛人的詩。也就是說,直到五四時期,中國人才第一次公開在詩歌中表達愛情本身。但是杜甫卻不一樣,他寫了不少思念愛人的詩,這是很獨特的。”

杜甫的偉大無須多言。但李少君卻獨到地發現,杜甫是一個 ” 主體性 ” 非常強大的人。他對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認定的理念,有非常堅韌的決心。杜甫主體性之強,尤其表現在他身處唐代這樣一個佛道盛行的年代,甘做一個 ” 純儒 “,即使被視為 ” 腐儒 “” 酸儒 “。有一句詩最能表達杜甫的強力意願,”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難奪 “,葵藿就是現在說的向日葵,物性趨太陽光,三國魏曹植《求通親親表》里有:” 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終向之者,誠也。” 杜甫認為自己堅守理想是一種物性,實難改變,盡管意識到 ” 世人共鹵莽,吾道屬艱難 “,但仍然甘為 ” 乾坤一腐儒 “(《江漢》),不改其志,仿佛 ” 哀鳴思戰鬥,迥立向蒼茫 ” 的戰馬。杜甫的詩歌主體還表現在他的藝術自覺。杜甫寫作追求 ” 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對於寫作本身,他感嘆 ” 文章千古事,得失存心知 “。

杜甫寫了很多思念李白的詩。杜甫對李白的思念之深, 放在現在的社會境況,會覺得難以理解:一個男詩人對另外一個男詩人的感情表達為什麼這麼熾烈?李少君認為,” 中國古代出現過很多男詩人給另外一位男詩人寫過很多詩的情況。放在中國傳統文化背景中,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因為中國傳統家族社會里,人際來往、評論一般都侷限在家族之外。而一旦在家族之外,遇到心靈的知音,這種超越功利的感情,就會顯得特別稀罕,特別珍貴。”

作為一名自然詩人,李少君也注意到,杜甫對植物的認識非常細致。” 他對萬事萬物、一草一木都充滿感情。我想這也是他成為大詩人的原因。我們在讀他的詩時,我們也會被他感染,會覺得得這個世界也沒那麼糟糕。”

詩歌的藝術創造力,往往能超出很多人的想象。李少君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抒懷》” 樹下,我們談起各自的理想 / 你說你要為山立傳,為水寫史 / 我呢,只想拍一套雲的寫真集 / 畫一幅窗口的風景畫 /(間以一兩聲鳥鳴)/ 以及一幀家中小女的素描 / 當然,她一定要站在院子里的木瓜樹下 “。因為這首詩,先後有 30 多個朋友問李少君,他女兒的現狀,” 讀了這首詩之後,他們如此確鑿地認為,我一定有一個女兒。其實我真的沒有。這首詩中的場景,是真實的,但是『小女』這個人物形象,是我創作出來的。” 李少君還感慨地說,” 我生活中並沒有一個小女,詩歌可以給我彌補了生活的缺憾。所以我一直很感謝詩歌,感謝它給我一個『詩歌的女兒』。”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封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