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 回望書法傳統」展覽在滬揭幕

中新網上海7月18日電 (孔祥俊)展現書法與繪畫相結合藝術演變成果的「水+墨:回望書法傳統」展覽18日在上海寶山國際民間藝術博覽館(以下簡稱博覽館)揭幕。

「水+墨 回望書法傳統」展覽在滬揭幕圖為參展的部分作品。供圖

自2012年起以「水+墨」為品牌、已連續7年舉辦的該項展覽,今年以「回望傳統書法」為主題,由知名評論家王南溟擔任策展人、上海美術學院馬琳博士擔任學術主持,以樂心龍、黃建國、黃淵青、劉彥湖、徐慶華、閻偉紅6位藝術家的50多件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們在現代書法方面的探索以及書法與繪畫相結合的成果,探討了現代與當代藝術的關系,是上海書畫界及博覽館在「新水墨」領域又一次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水+墨 回望書法傳統」展覽在滬揭幕展場一角。供圖

展覽分為4個板塊的內容,力爭更全面、深入地探討「回望書法傳統」的內容與未來發展方向:

特別回顧展——肯定1991年舉行的「中國·上海現代書法展」是當時最有質量的現代書法展,也是最值得回顧的展覽。已故書法家樂心龍留下的作品是那一段時期書法史的見證。本次展覽特別徵集了樂心龍生前的一些作品作為特別展,並以當時展覽的兩位共同策劃者黃建國、黃淵青的相關作品作互動,以呈現當年現代書法創作的狀況。

「水+墨 回望書法傳統」展覽在滬揭幕觀摩者體味別樣書法。 供圖

新一代的傳統書風——劉彥湖、徐慶華雙個展。他們是分別來自北京、上海的兩位從傳統中推出新意的書法家,從1990年代至今,不同程度地從四體字型中挖掘空間因素,進行視覺上的突破,代表了1960年代出生的書法家重新理解傳統書法並加以發展,提升了書法作為線條藝術的價值。

漢字書法與西方繪畫——漢字在西方基礎教育中的案例。選取2012-2016年間由閻偉紅指導的「漢字書法與西方繪畫」藝術課程開發及實踐,展示當時的學生根據書法和繪畫想象而成的一系列作品。

書法背景之下的抽象繪畫——顯示具有書法背景的抽象繪畫在線條方面的特別表現。以黃建國、黃淵青、徐慶華的抽象繪畫作品,對照書法與繪畫之間的語言關系。

展場的一件特殊展品抓人眼球,這件名為《線場·升》的裝置作品由藝術家徐慶華以書法與繪畫相結合的方式,把線條和顏料通過滴撒、行為的方式在升降機上塗寫,這也是他展覽中《線場》作品風格的延續。這台升降機從2012年起,全程參與了歷年「水+墨」展覽的布展,也見證了「水+墨」品牌的發展歷程。如今華麗轉身成為一件裝置藝術作品,被賦予了全新的使命和意義。它已被博覽館收藏,今後永久對公眾展示。

展覽開幕後舉行了「在傳統中的現代書法」學術研討。邀請王南溟、蘇金成、梁騰、顏培大等專家、學者與參展藝術家一起,圍繞相關書畫藝術、表現形式等話題展開討論。(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