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明成一語道破天機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蘇明成一語道破天機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很多的父母是不想讓孩子吃一點苦的。

自己省吃儉用慣着孩子,結果把自己的人生全部讓孩子給綁住了。

還記得有一個媽媽留言說,老公家里有一個表弟就是被溺愛的,現在25歲了,從來不為別人着想,家里條件不好,公公婆婆都是農村種地的,過年都捨不得買點好吃的,但是他自己呢,蘋果手機跟風買,還出國去玩,還找我們借兩萬塊錢去整鼻子,還四處借錢買車。

好多這樣的事情,之前覺得是他不懂事,後來才發現都是他爸媽慣的,而且我婆婆還說他從小就這樣,要的東西沒得到都不行的。所以我自己帶孩子,不需要她的幫忙,我不想自己的孩子也變成那樣。

每次看到這樣的父母,我就感到心疼。

是什麼讓他們甘願成為一個寄體,養出寄生蟲呢?

溺愛只會害了孩子。

有媽媽會跟孩子說,你只要讀好書就行,其他事你不要管。

所以家務活不要孩子干,家里的大小事也不要孩子過問。

在熱播劇《都挺好》里,被大家戲稱為「媽寶男」的蘇明成。

從小就會靠一張巧嘴討老媽歡心。

學習成績不好,沒關系,反正有辦法讓媽媽開心,放學回家摟着老媽脖子親昵一句「媽我想死你啦」。

媽媽就寵他,給他做好吃的。

考不上好大學,家里花錢找。

畢業後找工作,家里托關系找。

掙不到生活費,家里貼補。

婚後沒房子,家里賣老房子給他置辦。

婚後工資月月花光,媽媽從每月的養老金里給他貼補。

日子過得美滋滋的。

他肯定覺得自己能一直這樣下去。

可是媽媽的突然離世,將這一切改變了。

他就像無頭蒼蠅,生活徹底亂了。

被父親嫌棄,最後又上當受騙,還丟了工作。

蘇明成一語道破天機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他在老宅那懊惱着,靠着圍牆癱坐在地說:「媽,我什麼都沒有了!」

可以說是母親當年的寵溺害了他。

讓他受不得苦,總是耍小聰明,想着發大財。

離婚後,他的人生到了最低谷。

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幸運的是浪子回頭,又重新找了工作,也重新認識自己,還准備參加公司的外派工作,到非洲去工作兩年。

已經離婚的妻子朱麗心疼他,說那邊好像挺艱苦的。

他說:苦也得去呀,有些苦,必須得吃,躲不掉的。

這句話可以說是一語道破天機,倘若父母當初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2

很多父母覺得讓孩子不吃苦是父母的責任,所以想方設法讓孩子走捷徑。

作家劉繼榮在文章里,談到女兒的一些經歷。

孩子從幼兒園到二年級,老師都是熟人。

我們能想象,遇到這樣的事,該多好啊。

特別是我們中國人講究熟人好辦事。

這樣孩子就能得到特殊的照顧,不會受委屈,不要吃苦了。

所以有熟人照顧的幾年,孩子一路順利,開開心心的。

受到了特殊的照顧和寵愛。

可是到了三年級,老師換了之後,不再有關系。

孩子各種不適應,哭着說不想去上學了。

這時媽媽就開始反省自己的做法。

突然驚醒:終於體會到那些幸運給你帶來的傷害。每一朵花開都必須經歷風雨,每一種滋味都應該要你親自品嚐,這些道理我是知道的,可輪到自己做了母親,也會不知不覺糊塗到如此深的地步。

的確,我們做了父母,總是想着為孩子清除一切障礙,讓孩子有捷徑可走。

可是人生路上,誰能保證一路是坦途?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3

當我們做了父母。

就會常常陷入這樣兩難的境地。

我愛我的孩子,但是我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愛才好,因為怕溺愛。

而我又得教育我的孩子,又不知道該如何教育,因為怕傷害。

所以說,做父母也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行。

我覺得在孩子小時候,做好這三點非常重要。

孩子自己能做的事,那就不要去替代他,而應該鼓勵他做。

其實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可以鍛鍊他的獨立性。

比如讓他自己學會吃飯,哪怕他會把飯撒得滿桌子都是。

至少也能讓他感受到,自己要開始做一些事。

等他們到了三歲,基本能自己穿鞋子、衣服。

那就要教會孩子去做,然後鼓勵他自己做。

當孩子想參與家務的時候,就讓他參與進來。

比如我會讓小小魚自己整理自己的食物殘渣和碗筷。

整理客廳的玩具、書本。

倒垃圾和拖廚房的地板。

學會擇菜、煮飯、配菜。

我覺得這些事很小,但是意義非凡。

因為能讓他學會分擔,鍛鍊勞動的能力。

這對他今後長大後獨立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他經常期待着長大,說10歲的時候就要做飯給我們吃。

真的很期待吃到他炒的菜。

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一起去參加志願者活動,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鍛鍊自己的手腳。

為人父母就要讓孩子有一種不怕吃苦的精神,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能夠為一個人贏得尊嚴,通過努力奮鬥,才能實現一個人的價值。

這些話說起來像口號,但是多年後,一個快30的子女還跟你伸手要錢去吃飯的時候,就會明白吃苦教育的重要。

蘇明成一語道破天機 你不讓孩子吃苦,這個世界會讓他很苦

4

在學習上,孩子必須得吃一番苦的。

總是有孩子一說到讀書,談到吃苦就滿臉憤懣,覺得自己受了束縛。

男孩想着跟自己的好哥們,一起打天下。

於是一起逃課、抽菸、打牌、玩遊戲、跟老師對抗、在外邊約架……

以為這樣才是青春本色。

女孩想着追劇、追星、要名牌衣服,一群姐妹在一起,以為就是全世界。

他們一起嘲笑那群呆板的、一天到晚只知道讀書的學生。

在背後罵書呆子。

結果五六年後,那群書呆子有的上了一本,上211,上985,甚至上清華北大。而這群曾經瀟灑瘋狂的人呢?

往往很難進一個正經學校。

懶散怕難的性格,如果還是沒有被生活改變的話,那會深入骨髓,如影隨形。

生活只會過得亂糟糟。

當然,最可怕的是大人的價值觀也變成了「沒有讀書,照樣有出息。」

因為多年後一看,你會發現那些有出息的「白丁英雄」往往只有少數。

而更多的人用幾年瘋狂的青春,換來了懊悔和苦楚。

所以,在學習上,父母從小就要讓孩子有一個努力的態度和好的習慣。

因為馬上就面臨幼升小。

我沒有在外邊給孩子報輔導班。

但是在家里還是有學習的計畫。

週一到週五每天都有固定的學習任務。

就像那時候准備讀幼兒園一樣。

每天按照計畫表堅持下來。

其實,學習拼的就是習慣和耐力。

而習慣需要自律,耐力需要能吃苦。

5

父母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只為孩子而活。

還記得以前遇到的一個裝修師傅。

他說自己每個月都要干25天活,不管天晴還是下雨。

每天有300元的工資。

我們都說他的工資不錯,應該過得不錯了,都快六十歲了,就不要這麼拚命干。

他說沒辦法,前幾年大兒子買房結婚,家里出了錢。

現在大學畢業好幾年的小兒子說要買車,又找家里要。

他說一碗水得端平,所以只能趁着自己幹得動的時候多幹點。

看到他兩鬢的白發和已經駝了的背。

還有跟他很不協調的兩只碩大的手掌,粗粗的手指關節。

這是長年高強度勞動造成的。

不知道他的兒子們有沒有好好看看這雙手。

為什麼他還心甘情願地讓孩子啃老。

也許是他說的那樣,一碗水要端平。

看上去是愛,其實是一種害。

因為為人父母,不僅僅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無條件地愛,更要有為之計深遠的智慧。

要知愛需要自由的空氣,也需要放手的勇氣。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養育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