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如果給你一組人名:

林肯、奧巴馬、現代哲學創始人笛卡爾、雨果、巴爾扎克、甘地、數學家和哲學家萊布尼茨、卡夫卡、南非總統曼德拉、中國詩人海子、鐵血宰相俾斯麥、印度詩人泰戈爾、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

你覺得這群人身上有什麼共同點嗎?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答案很簡單,他們全都是學法律出身的。到目前為止,美國歷史上有一半總統都是法律出身,日本有23位首相是法律出身,聯合國9任秘書長里有6任是法律出身,我們國家也有越來越多的社會治理人才出自法學專業。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知道了這麼多牛人都是學法律的之後,你有沒有對這門學科產生一點不一樣的感受?會不會覺得在高深、專業的面紗之外,法律可能比你之前想象的更加通用。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為什麼這些國籍不同、身份不同、行業不同,但卻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人,都是學法律的?那是因為他們都接受過法律思維的訓練。那法律思維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思維方式呢?我們不從事法律工作的人,為什麼也要接受法律思維的訓練呢?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1973年上映了一部描寫哈佛法學院的電影《力爭上游》,里面有一位哈佛教授Kinsfield,他一上來就對他法學院的新生說:

你們自學法律,我只是訓練你們的大腦。你們來這的時候,一腦子漿糊;你們離開的時候,像法律人一樣思考。

我想,這段話就是答案。無論是領袖,還是小說家,無論是詩人,還是哲學家,法律里有一套對每個人都有用的東西,就是法律思維。在這些年的教學實踐里,我總是不斷地告訴學生,法律不只是一項專業的技能,也不只是一個職業的專利。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不管是誰,只要你有一顆好奇心,都應該走到法律的門前,探頭進去看一看。畢竟,這門學科在世界上剛開始有大學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成立於1088年的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最初只有3個專業,其中一個就是法學。而這所大學的前身,就是博洛尼亞法學院,距今已經將近1000年了。

那究竟什麼是法律思維?這有幾個例子。

家里兩個孩子打架,兩個人都很冤枉,找你來評理,作為父母你該怎麼辦?

法律人的答案是:把程序做足。

事實往往無對錯,無論懲罰誰,孩子都會覺得不公平。而程序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觀感上的公平,讓雙方更容易接受,從而吸收不滿,化解矛盾。比起結果正確,法律人更看重結果的可接受度,這就叫 「凡事講程序」 。

英美法系中最經典的辛普森案就是這樣,也許它的結果不符合人們心目中的實質正義,但是卻嚴格地維護了程序正義。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陽光充足的時候,小區里有人曬被子。物業就和曬被子的業主發生了衝突,物業覺得這是陋習,影響社區美觀。曬被子的業主覺得自己沒影響其他人。你說這事怎麼辦?

法律人的答案是:先別討論曬被子是不是陋習,而是問,業主有沒有將小區公共空間為自己所用的單方權利?

任何問題,一味陷入道德爭論是沒有結果的,法律要做的是在衝突中找到平衡,把不可評判的道德問題轉化成可以衡量的法律問題,這就叫 「凡事講權利」 。

就像墮胎案,在美國無論是道德上還是政治上,始終爭議不斷。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就把這個爭議轉化成了女性身體隱私權和胎兒生命權之間的平衡問題,才使問題有了解決的可能性。

每個球迷都知道,足球比賽里,即使裁判誤判了,結果一般也不能被推翻,這樣真的公平嗎?

法律人的答案是:比起判決的正確性,判決的確定性更重要。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前一陣子,#文科分數線比理科高五十多分#的話題登上熱搜,也讓不少網友發出了「世界不需要文科生了嗎」的調侃。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有這樣一個段子」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勸人學法,千刀萬剮。「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如果說理科的作用更多在於給物質文明建設添磚加瓦,那麼文科則更多是精神建築的工程師,在新時代不可出現「百無一用是書生」的局面,文理缺一不可 ,如果貶低任何一項就會像一個人一個腿長一個腿短,註定走不快。

無論學什麼專業,年輕人都應關心未來,行穩致遠,也需「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只有把握好時代脈搏,洞悉時代變遷、順天應時,才能明確職志方向。

為什麼很多牛人都是這個專業出身?高考選專業填志願前可以看看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快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