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做到這四點,才能叫有文化

讀很多書,擁有很多的知識,跟有沒有文化,完全是兩碼事。

著名文學家梁曉聲有一個很靠譜的解釋,他說文化可以用四句話表達:

植根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着想的善良。

一個人做到這四點,才能叫有文化

– 01 –

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戲劇家夏衍臨終前,痛得十分難受。秘書說:「我去叫大夫」。

正在他開門欲出時,夏衍睜開眼睛,艱難地說了一句:「不是叫,是請」。

隨後昏迷過去,再也沒有醒來。「不是叫,是請」。夏老改動一個字,卻感動了一幢樓。

梁啟超怎麼去世的,大家知道嗎?他死於當年協和醫院的醫療事故:醫生把本該切除的左腎切成了右腎。

臨死前,梁啟超不是咒罵醫生,而是叮囑家人:「千萬別跟媒體說,不要公布。老百姓剛剛開始相信西醫,如果讓他們知道我的事,難免就會退卻」。

夏老和梁老,在臨終前還保持着良好的教養,尊重他人擔憂國家。

一個人的教養最重要的體系那就是根植於內心的修養。

根植,就是那些修養已經在你的體內生根發芽了,你會時時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即使是生病、即使是不久於人世,這已經變成了一種自然反應,就像呼吸一樣。

– 02 –

無需提醒的自覺

在高鐵站的改簽窗口,有一堆人在排隊,忽然一個中年婦女跑到一個男孩前面,對他說:「帥哥,我真的有急事,能不能讓我加個隊?」

那個男孩說:如果我讓你加了隊,對後面的人是不公平的,這樣吧,反正我也沒事,你站我在這里吧。

然後,那個男孩自覺的走到隊伍的最後面,重新開始了排隊。

國外有一種「不給別人添麻煩」的文化,比如不小心把公交車上的座位弄髒了,把餐廳的地板弄濕了,就會自覺得去擦乾淨,不給別人添麻煩。

這種文化,在中國很多農民工的身上能看到,很多農民工坐公交車或地鐵的時候,身上比較髒,怕把座位弄髒了,他們就自覺地坐在地上或者站着,不給別人添麻煩。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一個人如果用心去關照別人,那大部分的禮貌其實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覺。

無需提醒的自覺,就是在無人關注的時候,沒人提醒的情況下,自覺保持自己的教養。在別人都在隨地丟垃圾,做沒有教養的事情時,你仍舊堅持自己。

一個人做到這四點,才能叫有文化

– 03 –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美籍華人作家琳達,有一次陪朋友游覽美國大峽谷。

朋友拿起可樂罐,就想扔進大峽谷:「這麼深的峽谷,不干點什麼多可惜呀!」

林達嚇了一跳,趕緊制止:「這是違法的。」

世界上最自由的美國,其實處處充滿了不自由:

在大街上拿着打開的酒瓶是違法的。孩子哭鬧,家長上去一巴掌,是違法的。連在辦公室講黃段子,也是違法的。

很多中國人不理解,美國為何有如此多的約束。

其實正是有這些約束,才造就了美國的自由。

哲學家穆勒說:「約束是自由之母。個人的自由,須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為自由。」

一個人做到這四點,才能叫有文化

– 04 –

為別人着想的善良

前段時間,被一位媽媽「感動」到了。

地鐵上,年輕媽媽懷里抱着的孩子睡着了,她怕孩子踢到別人,也怕孩子的鞋子弄髒別熱的衣服,就用收捧着鞋子。

地鐵到站前,這位年輕媽媽一直保持着這個動作。

公共場合多為他人着想,盡量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件非常有修養的做法。

上廁所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上廁所的人。扔垃圾的時候,要想到下一個收垃圾的人。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想到下一個人,這就是為別人着想的善良,願我們都能做到。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天天讀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