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玩樂」or “有意義渡過”,從暑假看中法兩國教育理念大不同

暑假每個國家的放法大不同

又快到暑假了。因為先生工作原因,我曾經和女兒們在法國渡過了一個暑假。回想起來發現法國的孩子和我們真是大不同,就連我自己,都花了一段時間適應。

中國孩子的暑假,常常有作業和課程,放假還要趕進度;法國孩子不同,沒有暑假作業,可以自由玩樂,開心過暑假。

該玩的時候,好好玩

「暑假就是要放鬆玩耍!」這是法國爸媽規劃孩子暑假時間的心得。

顯然,這和很多中國家長的觀念,有落差。「玩樂很好,但是這樣過暑假,有意義嗎?」

在法國,孩子3歲就可以上幼兒園,前提是,尿布得先戒了。對很多東方家長來說,這或許有難度。但法國學校的理念是:對待孩子,得像對待個大人,讓孩子嘗試「自己做」。沒做好?很好,那就是學到一次經驗了。

我的大女兒在中美兩個國家渡過幼年時期。小女兒開始在法國這個更為自立的環境中學習自理能力,小班時就拿起刀叉,從前菜、主菜,甜點,有條有理的,自己吃完一頓飯。

也正因為法國孩子從小被要求獨立自主,說沒壓力怎麼可能!所以一到了暑假,法國爸媽認為就是要讓孩子好好的玩,沒有目的性的玩。玩的當中,父母盡量帶孩子到不同地方,認識不同文化,交不同族群的朋友,增廣視野。

亞洲國家的玩樂有壓力

但是偶然回到亞洲,我發現帶孩子「玩」這件事,最後都會變了調。

一位媽媽幫孩子報名鋼琴班,原本想趁暑假培養孩子對音樂的興趣,剛好孩子也想嘗試,但是學習到了某個程度,孩子被要求學以致用。「要有證書、要不要再進階?把興趣變專長?參加比賽?」彷佛每個玩樂,最後都要達到某種目標,變的好有壓力。

久而久之,連家長自己都無法把玩樂這件事看的有趣。總要拿到個什麼,才算「有意義的玩」。

無形之中,加諸很多壓力在自己和孩子身上。玩樂變競爭,孩子把輸贏看的很重要。

政府投入大量資源 公務員變裝舉辦暑期嘉年華

那,法國孩子怎麼玩呢?

最讓我驚訝的是,整個法國官方都積極參與,照顧孩子的暑假,而且完全免費。政府單位會定期舉辦為期一周的暑期嘉年華會。「一票公務員變裝,擔任嘉年華會工作人員,在孩子面前跳舞」,這在亞洲國家,幾乎沒見過。小區中心、市政府也有一整天的暑期活動,讓孩子畫畫、玩手作,主要以玩樂和探索為主。

暑假期間學校關閉,校友會或家長會若經費足夠,會自掏腰包,自組暑假營隊,報名費比市價便宜一半。內容以戶外活動和運動類居多,但有時只是單純的參觀法國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產地,實地了解法國文化和傳統。

平時法國教育就注重孩子的藝文薰陶,暑假活動也特別多。家長會帶孩子參觀博物館和美術館,館內也設立親子空間,我經常帶着孩子在羅浮宮待一整個下午,剪貼、畫畫、玩藝術。

陪伴孩子,是一切

法國政府規定,只要勞工從事的是合法工作,每年都享有五個禮拜的有薪假。

因為孩子上學,爸媽就能放假做自己的事。但我卻意外發現,幾乎所有法國爸媽,會把至少三個禮拜的假,留到暑假;兩個禮拜專心陪伴孩子,剩下一個禮拜,留給自己,放空沉澱。

先生有一次公司開會,會議召集人講到一半,突然說時間到了得去接小孩,就這樣一句話,就離開會議室了。在場員工因為召集人離開,隨即自行解散,這讓先生感到相當驚訝。後來才發現,在法國職場觀念里,「接小孩」是件大事,是充分合理的,只要是為了接小孩,幾乎不會有人阻攔你。

走進大自然 和家人團聚

法國暑假在七、八月份,這兩個月也是法國一年當中,最暖和的時候。所以大部分家庭一定會在暑假期間,從事戶外活動,親近大自然-登山、健行、游泳、騎馬、打獵,或是到海邊曬曬太陽。如果經濟許可,旅行也是必排行程,只要是可以帶着孩子「走出去」,法國爸媽一定不會錯過機會。

因為法國鮮少三代同堂的家庭,平時孩子也很少和爺爺奶奶見面,所以暑假期間,家長一定會帶着孩子和長輩團聚。隔壁鄰居三天兩頭就烤肉,聚在後院話家常,那是一種相當放鬆的親子時光。

童年回憶有多快樂,長大後遇到低潮時,正面能量就會有多大

在亞洲國家,帶小孩的爸爸並不多。暑假期間,帶孩子到公園玩的也幾乎是媽媽,但是在法國,情況整個相反。

法國人的育兒理念相信爸爸的角色,不該在孩子童年時期缺席,尤其是長假期間更要把握,讓孩子開心的玩。

從玩樂中訓練孩子做選擇

東方社會教育孩子要服從團體秩序、服從規范,服從某種框架。

但對於孩子,更應學會為自己的人生做選擇,不懼怕旁人眼光;並且一旦做出選擇,就要自行承擔後果。

不管是中西方的爸媽,都害怕孩子做錯誤決定,但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孩子應該擁有一個自己可以決定的人生。從充分玩樂中學會選擇,發現錯誤,領悟失敗,修正經驗,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我們希望孩子忠於自己的選擇,因為人生是他們自己的。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Supperb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