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本文共3600字,讀完約8分鍾,內容較長,但都是干貨

春節檔已過,除了《流浪地球》的排片率和票房占比依舊可觀,其他同期競爭者的票房均已塵埃落定。

周星馳的《新喜劇之王》上映18天,最終票房約6.15億。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春節檔的6億票房是什麼概念呢?

它遠超了成龍的特效奇幻大片《神探蒲松齡》(1.51億)。

它也超過集結了麥兆輝和莊文強的港片《廉政風雲》(1.12億)。

《新喜劇之王》是周星馳2000年後第一部非特效電影,它完全由新人主演挑大樑。

作為低成本的喜劇電影,這本來是非常優秀的成績。

然而,導演是周星馳啊。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星爺北上轉戰大陸後,每部新電影,都能用嚇死人的高票房,以絕對優勢碾壓同期競爭者。

六年前,《西遊降魔篇》拿到了12.5億票房,是2013年票房榜首。

票房幾乎是第二名《鋼鐵俠3》的兩倍。

它以2.13億美元全球票房,打破了之前李安《臥虎藏龍》的票房紀錄,成為當時華語電影全球票房第一的影片。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三年前,《美人魚》拿到了33.8億票房,是2016年票房榜首。

票房比第二名《瘋狂動物城》的二倍還多,這部電影在內地電影票房冠軍的寶座上坐穩了一年多,直到被《戰狼2》超越。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一年前,《西遊伏妖篇》票房16.5億,年度排行第五名。

和它們的表現相比,《新喜劇之王》毫無疑問是周星馳商業片中較弱的那個。

有經典的《喜劇之王》珠玉在前,觀眾、影迷和影評人對星爺這部新作的期待非常高。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春節檔,很多影評人都拋棄了寧浩、沈騰和成龍,優先選擇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作為第一個觀影對象。

因此《新喜劇之王》的討論、爭議、甚至是觀眾之間的罵戰,也是最先發酵起來的。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這是周星馳近十年來爭議最大的一部電影。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觀眾和影評人對《新喜劇之王》兩極分化的評價?

我們來詳細聊聊這個問題。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新喜劇之王》最大的理解分歧之一:

女主「如夢」到底是悲壯的理想主義者,還是狂熱的成功學典型。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成熟的商業片往往有着嚴格的劇情公式。

那些最受人喜愛的故事,大都有着這樣鼓舞人心的底層框架:

「普通人在歷經磨難之後,經過掙扎和失敗,克服自身缺陷,戰勝終極考驗,完成從草根到英雄的轉變。」

這是好萊塢通過調查問卷、甚至放映時追蹤觀眾眼球運動得出的精確結果。

無論是漫威DC還是電影,票房成績優異的作品背後大都離不開這個基本框架。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新喜劇之王》看起來是個再套路不過的草根逆襲作品,但是稍微細品就會發現,劇情處處都在框架之外。

這種像套路的「反套路」,不僅提高了電影的理解門檻,也是爭議產生的源頭。

「如夢」是一個傳統的意義上努力奮鬥的小人物,她最後的「成功」卻和她吃過的苦、挨過的打沒有任何直接關系。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她受過的苦難和羞辱,不是成功的代價,反而是愚蠢的代價。

她成為影後,也和她的龍套經歷沒有直接關系,就像馬可的翻紅也是陰差陽錯的結果。

這簡直太諷刺。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如夢雖然出場就手拿着斯坦尼斯拉夫斯的那本《演員的自我修養》。

隨時隨地都在看戲學戲甚至跟碰瓷的講戲,一副戲痴的樣子。

然而,在電影的精心設計中,如夢成為了全片中演技最差、看起來最「傻」的那個。

這種努力和愚蠢的反差,帶來一種濃重的荒誕感。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父親壽宴上,她帶着龍套的死人妝,三言兩語就氣的老父親跳腳扔東西。

在出租屋里,張全蛋飾演的男友查理一邊瞄着小米的胸一邊收着她的錢,她依舊感到萬分幸福。

作為月入5000塊的龍套,做整容不去正規醫院,卻去了一個明顯是庸醫的攤子。

兼職外賣員遇到導演,在對方已經給足面子的情況下步步緊逼,最後自討沒趣。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此刻覺得導演的話很對…

以上這些橋段,本來可以成為一個逆襲草根的勵志回憶,卻在如夢這里徹底變質了。

這個沒有「人物弧光」的角色,很難讓觀眾帶入自己,更難言喜歡。

她的奮鬥之路處處透着一種不合時宜的尷尬。

原因只有一個:

觀眾只看到她吃苦,沒有看到她努力。

吃苦和努力,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縱觀整部電影,如夢不斷的追逐成功,經歷了苦難和欺騙,卻沒有看過她真正去努力提升自身演技。

這就使得如夢更像一個被成功學沖昏了頭腦,為了「成功」執拗的一條路走到黑,被低端傳銷話術洗腦的傻姑娘。

在張全蛋機械的咆哮着說出下面這段話的時候,我簡直尷尬的想鑽到電影院座位下面。

「你和白雪公主都有兩隻眼睛,你為什麼不能是白雪公主?」

「告訴我,為什麼?說啊!」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對於觀眾來說,這種觀影感受很不好,那些誇張又low到底的橋段讓人覺得粗糙。

同行、男友、室友無一不是戲精,全篇最努力、吃苦最多但也演技最差的如夢,最後卻成功封為影後,還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其他人。

這使得觀眾感覺像被強灌了一大碗半生不熟的成功學雞湯。

這是許多人對這部電影的觀影初體驗,也是《新喜劇之王》被批評的常見角度。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豆瓣的一星評論

但是,真的只有這樣嗎?

雖然電影的宣發推廣以「小人物」和「感動」為賣點,但是歷數週星馳以往的電影,從未以廉價的「撫慰人心」作為主題。

對於任何一部勵志電影,主角在歷經艱辛之後,在結尾處終獲成功的場面必然是無比鼓舞人心的,會讓觀者振奮、感動,繼而產生效仿的意願。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在敘事上,電影沒有必要出現這麼大的邏輯斷層和因果漏洞。

《新喜劇之王》的結局很模糊,觀眾大都覺得如夢的成功不能自圓其說,有種荒謬感。

甚至很多分析認為,如夢早已死在了那起車禍里。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這部電影的主題並非歌頌成功學,而是通過如夢這個荒謬的案例,對篤信成功學的人,甚至對整個娛樂圈的現狀進行諷刺。

並非是為了給周星馳找補的強行解構,影片中很多細節都指向了對成功學的諷刺。

1、如夢整容失敗後試鏡白雪公主,被導演抓做女巫的替身

她興高采烈的上場之前,鏡頭轉給了化妝室貼的一張海報。

「奇跡在這里發生」。

這是成功學最常見的口號,卻沒給如夢帶來奇跡,而是挨了一頓暴打。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2、查理才是真正的成功學踐行者

查理對如夢的激勵,其實是最典型的成功學洗腦術。

這個看起來最積極樂觀最能「成功」的角色,最後卻被證實是個極惡劣的騙子。

這也是在諷刺查理所代表的成功學,不過是個泡沫,表面華麗,一戳擊破。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3、鄂靖文、如夢和馬可的成功

最大的諷刺在這里。

前面我們說過,如夢的「成功」和她的奮鬥,其實並沒有因果關系。

馬可的翻紅,也不是因為他重新敬畏自己的職業,而是因為一段尿褲子的視頻。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鄂靖文,和如夢一樣跑了十幾年龍套,最後被星爺選為主角,真的是因為演技好嗎?

如夢和鄂靖文一樣,她們並非是因為突出的演技,而是因為豐富的龍套經驗和並不大的名氣而被選中。

與其說他們是因為努力奮鬥獲得成功,不如說是因為某種偶然性才有今天的結果。

直白點說,就是運氣。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這才是人生最殘酷和悲涼的地方。

普通人的世界里,從來不存在「努力就一定能成功」這種事。

但是不努力就連機會都沒有。

這就是馬可說的「只要不投降,就是成功」。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新喜劇之王》既不是一部勵志電影,也不是理想主義者的悲歌。

它用黑色又荒誕的表達,撕開了成功學的外衣,展現了命運的無常和冷酷。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隨着這部電影的熱映和爭議,關於周星馳是否被資本綁架、星輝公司是否涉及對賭等操作的猜測甚囂塵上。

不少觀眾質疑,這部電影拍攝週期這麼短,是否是透支情懷的圈錢之作。

無論是玩笑還是正式,周星馳在公眾面前從不避諱錢的話題。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但是,盡管這部電影負面評價很多,卻不能將「圈錢」的帽子扣在它頭上。

作為片場「暴君」,從花絮和工作照也能看到,幾乎每個角色的每場戲,周星馳都是先自己示範一遍再讓演員詮釋。

連廣場舞大媽都沒放過。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周星馳的電影有着他個人風格的烙印,他對於整部影片的控制度遠超其他導演。

對於一個劇本已經成型,且不需要特效後期的作品,《新喜劇之王》這部90分鍾的2D電影,製作週期並不算太短。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也不存在因為趕春節檔而粗製濫造的情況↓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甚至已經過了的片段,還要再拍幾條↓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新喜劇之王》的劇本在2015年就已經成型,拍攝過程用了兩個多月。

這部電影從籌備起就一直處於保密狀態,立項時起名叫《D計畫》,直到接近成型才開始發佈關鍵信息。

所以觀眾會有種電影「突然出現」的感覺。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對於「周星馳電影」,周星馳個人的影響早就蓋過了電影本身。

有個有趣的現象,我所在的幾個觀影群,都因為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分歧產生過爭執。

很多爭吵早就已經偏離了電影,上升到周星馳本人。

實際上,周星馳從未說過「觀眾欠票」這種話,甚至覺得自己對觀眾有所虧欠。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新喜劇之王》的分裂之處在於,一方面普通觀眾的觀影體驗並不好。

相對於周星馳以往的喜劇作品,這部沒有特效的電影,連笑點都不夠密集、一些新人的演技浮誇甚至有些尷尬,廣告植入也略顯生硬。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另一方面,電影可被「解構」和挖掘之處又非常多。

它有着偏開放式的結局,細膩的隱喻、有着對娛樂圈現狀的諷刺、荒誕誇張的劇情。

那些看起來low爆了的橋段,究竟是為劇情精心設計還是原本如此?

這使得它在神作和爛片之間徘徊不定。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如夢」模糊的結局

我個人認為,《新喜劇之王》是一部有足夠內涵,值得去分析解構的電影。

但是,它確實沒拍「好看」。

一部電影的深度決定了它能被觀眾記多久。

但是電影的「好看」,則決定了它能否被觀眾「記住」。

並不是說電影作品一定要煽動和取悅觀眾,要瞅準了他們的情感點使勁兒戳。

觀眾在評論區差點打起來,周星馳的這部電影為何爭議這麼大?

但是電影的藝術性和內涵,是建立在喜劇風格的基礎上的。

觀眾成功的移情,笑出響哭出聲,電影背後的內容才能跟着一起出來。

——這就是《新喜劇之王》評價兩極分化的問題所在。

來源:華人頭條

來源:硬核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