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7月13日,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的攝影展《平行》,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開幕。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埃文·奧拉夫,為荷蘭皇室拍攝官⽅肖像,是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為國王威廉·亞歷⼭⼤設計新歐元硬幣,出現在每個荷蘭人的口袋里;既是戛納國際廣告節銀獅獎獲得者,也是「攝影界奧斯卡」之稱的露西獎獲得者;

他更是荷蘭國寶級攝影師,與倫勃朗的等10位荷蘭「黃金時代」藝術家的10幅畫作,在荷蘭國立博物館共同展出。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埃文·奧拉夫

關於這位「20世紀最後25年里最為重要的攝影師之一」的藝術家,和他的「平行世界」,你們一定有很多好奇和疑問。

在他的攝影世界里,「平行」即「共生」。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關於展覽主題「平行」的含義。

所謂「平行」,其實指的是「奧拉夫作品中高超的風格塑造、豐富的視覺體驗與編導的舞台感下的自傳性敘述之平行共生」。這次展覽關注的是奧拉夫精心構建的「高度風格化、編導式」的華麗精緻的畫面背後,完美主義的表象之下,隱藏着的攝影語言的言下之意。

也正是這些未言明的意義,指導着《雨》《希望》和《悲傷》等系列的創作。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De La Mar_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_2009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這些系列無一例外地基於對人類境況的關注——從個體存在的脆弱性,到權力與服從的復雜關系。奧拉夫對人類生存狀態的感知,往往圍繞着一種異化和疏離,以及現代社會中普遍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萍水相逢的際遇和無所適從的互動。

「畫面中虛構的時空與現實時空的平行對話」,「內心世界與作品呈現的外部世界平行」,「物理上的靜止與情緒上的張力平行」…..

就是這些一起,共同構成了奧拉夫的「平行世界」。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Hope_The Practice_2005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我只想創作屬於我的平行宇宙」

奧拉夫說:當我是個小孩,我不怎麼喜歡已有的現實,我幻想了很多,我想創造自己的夢幻或夢魘世界,因為我不是那麼喜歡外部世界。

正因如此,也許在所謂完美世界中尋找「裂痕」並創建自己的「平行」世界,是解讀奧拉夫影像的一把鑰匙。

藝術家創作的兩個核心元素,其一是自傳性,其二是場面調度和舞台編演。尤其是後一特性,在奧拉夫2005年《希望》系列中的一張女性肖像中,得到了充分地詮釋——一襲黃裙、配以發帶的褐發年輕女子倚靠酒店房門,面容完美的她一手搭在頸邊。她是剛剛結束一場屋內爭論,還是猶豫不願進門,又或者收到了駭人的消息?種種令人不安的感覺不禁惹人發問。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Hope_Portrait #5 _2005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所以他既是攝影師,更是一個「導演」。就像他自己形容——

「我的作品像是1秒鍾的電影,然後你也構想你的電影。」

從一束光線、一個姿勢、一個表情去解讀作品,一切都取決於觀者,沒有什麼比這樣做更好的了。

「我希望觀眾在照片中尋找潛台詞」

「一直以來,我的創作都是在折射我的個人生活和信仰。相較於夸張的姿態,我更想在人的微妙情感中尋找更多的細節。我希望人們能夠在照片中尋找潛台詞。我創造出一種極具吸引力的視覺風格,但是當觀眾被抓住眼球,我希望他們能夠思考每一組系列的不同之處。」

「快樂」從來都不是奧拉夫拍攝的主題。在他的作品中,更多見的是人的脆弱、敏感、矛盾。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Dawn_Portrait 02_2009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當你看向作品,我想要你得到你自己的故事。如果拍攝關於快樂的照片,那多數時候看上去像是廣告。如果你看這些(作品),你可以得到屬於你的故事。比如那幅照片,她收到一通電話,她說了什麼,將會發生什麼,有人離開了或者即將到來,你需要想象力。對我來說,想象力是人類最為神秘的天賦,我們可以想象,然後轉換成圖片、音樂、文學、繪畫,任何東西。我先展現自己的想象力,同時觸發你的。」

為了這些「不快樂」,奧拉夫做了不少工作。

在他的攝影作品中,人們總是看向觀者之外,有時甚至是背對鏡頭。在無法構成眼神交流的畫面中,需要我們通過場景設置、氛圍、人物所處的位置,細微的動作和神態來理解每一幅作品。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Keyhole_Keyhole 3_2011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這種理解是直觀性的,是屬於人類微妙的共通性情緒體驗。系列的取名或許可以為觀眾解讀作品的情感傾向。這尤其體現在《鎖眼》系列中,在這一系列中,每個人物都背對觀眾,優雅,清醒,他們拒絕目光接觸,拒絕與「我們」說話。而他們的拒絕和退縮本身構成了與「我們」唯一的交流。

策展人凱倫·史密斯表示:「這組照片所要透露的訊息也是如此,我們人生中從來沒有哪個階段是不在心里創傷面前感到脆弱的。」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Keyhole_Keyhole 8_2012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我一直在尋找服裝,肢體語言和場景的微妙平衡」

深受倫勃朗、維米爾等大師的啟發,奧拉夫的作品總是呈現出一股油畫般的精緻感,和雕塑般的細膩感。

電影、攝影、繪畫都曾影響過奧拉夫,其中幾位荷蘭「黃金時代」的畫家,比如倫勃朗、維米爾更是啟發他靈感的「老師」。

「1980年代,我最愛做的事就是看畫,研究光線從何而來、為什麼畫面那麼有情感、構圖是怎樣的。一邊看,一邊以我的方式重現它們,從中尋找藝術規律,然後把各種技巧組合在我的創作中。」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Rain_The Hairdresser’s_2004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他喜歡倫勃朗的光線,總顯得有點神秘。維米爾的畫,房間中有一把椅子、幾束光、一個讀信的女子,在微妙細膩中卻藏着各種可能,信來自父母或愛人?她悲傷或孤獨?她寡居?他把倫勃朗、維米爾的畫,轉化成自己的攝影,它們只透露一點點現實,給你神秘感,也給你一個敞開的故事。

就像當時拍《雨》系列,創作初衷是因為美國911事件,一件對大家沖擊都很大的負面新聞,但他用的卻不是新聞紀實攝影手法,而是通過一種很內斂的手法,很「不直接」地表露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

他拍下了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人,在剛剛聽到這件事。那一剎那的反應。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Rain_The Ice Cream Parlor_2004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你看這些畫面當中的人幾乎是沒有表情的,你只能從他們的肢體語言或者服裝,他們所處的場景,自己去體會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

「我偏要撕毀這個所謂「完美世界」的虛假面孔」

他的作品里,會有關於性、權利、孤獨、絕望和衰老的思考。他喜歡尋找「裂痕」,去破壞這個所謂的「完美世界」。

2017 年,奧拉夫創作了另一城市系列——《上海》。這一系列選擇了在 6 個不同的場景中拍攝,而這六個場景都是二戰以前就在上海存在的建築物或空間。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Shanghai_Fu1088_Portrait 03_2017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在上海的一場講座中,奧拉夫說:「我不是紀實攝影師,也不是攝影記者。我更感興趣的是我的想象。作為表達幻想的一個方式,我喜歡穿越時間,去到很久之前就存在的地方。這是我選景的一個邏輯。」

「上海讓我想起一個年輕而自信的青年,充沛着飽滿的能量,對自己無限的可能深信不疑,一往無前地去激發自己的潛能。這種能量體現在上海起伏的天際線上,在急速鋪張蔓延的城郊里。城市的形象像青年人的身體一樣日新月異。這個中國港口城市的 2400 萬居民,在五光十色的廣告、跳動的影像和電子的聲音里,工作、消費、川流不息。」

但就像前面所說,奧拉夫的拍攝並非關於「快樂」。

上海本身像一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女孩兒,這是她的外表,但走入微觀,探究個體、生活,通過親身感受與遭遇,他發現,在一個擁有2400萬人口的城市,哪怕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女性,也有她個人化的快樂、悲傷、孤獨、壓力…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Shanghai_Huai Hai 116_Still life_2017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很多人說,這聽上去像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但那不是,那僅僅是「疑惑」,所有人,包括奧拉夫自己,都有一種疑惑——

我應該去向何方,我的未來是什麼樣子,我來自哪里,如何讓我的生活變得盡可能好?

當我們跨過青年時期,年歲逐漸增長,我們就不再擁有「整個世界都在這里、我就是最重要的人」的想法,你的困惑就更進一步。所以當奧拉夫在這里遇見那些更年輕的人,他就會看見他們心里許許多多類似的困惑,而這些「困惑」,正是他渴望展現出來的。

「每個人都有像小丑一樣卑微的時刻」

奧拉夫相當關注強權下人類的脆弱。

《柏林》系列以魏瑪共和國時期為創作背景,汲靈感於一本名為《迷失柏林》的書,同時,也是向奧托·迪克斯等畫家致敬。

這一系列的有趣之處在於,成人的角色由兒童扮演,場景安排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具有歷史意義的真實地點,有約翰·肯尼迪在其前面高聲喊出「我是柏林人」的建築物,也有高級納粹官員赫爾曼·戈林使用的游泳池。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Berlin_Porträt 01 – 22nd of April_2012_Color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在一次視頻采訪中,他談起《柏林》系列的製作過程,說柏林是「令人不安的」。

「《柏林》關注的是青年的力量,這些照片就是要讓人感到焦躁不安,內心無法平靜……」

奧拉夫試圖通過這些照片,來探索烙印在這個城市靈魂之中的黑暗——那里的歌舞昇平,墮落的女人和隕落的英雄,以及由孩子們所代表的一種新的自由,都銘刻着一種從分裂到統一後的生活方式。

在「柏林」系列中,這種「從分裂到統一」展開得更加混淆——是一種真實與虛構的混淆,成人與孩子混淆。

比如這張《新克爾恩浴池》,一個臭名昭著的一位納粹軍官每天早上都要去的游泳池,一個扮成小丑的男人,踩着高跟鞋手里拿着一封信,靜靜看着坐在浴室旁的一個看似很健碩的男性….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Berlin_Stadtbad Neukölln –

23rd of April_2012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看這個畫面的你,可能一時想不透他到底想表達什麼。但這就是奧拉夫的作品——

給你一些線索,也許是人物的服裝、神情、肢體語言、場景,他自己心里其實已經有了一個故事,但他並不是很在意自己心里的故事是什麼。他只是走進這個場景里,腦子里有了一個天馬行空的想象,然後拍出這樣一張照片。

荷蘭皇家御用攝影師埃文·奧拉夫 在平行世界中窺見另一個自己

Erwin Olaf_Grief_Grace Portrait_2007

© Erwin Olaf, courtesy Magda Danysz Gallery

© 埃文·奧拉夫,鳴謝瑪格達·唐妮詩畫廊

7月13日,《埃文·奧拉夫:平行》,即將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啟幕。這次展覽,將涵蓋奧拉夫最近十五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同時期的49件作品,包括48件攝影作品,和一件視頻作品,其中數件作品皆為首次在華中地區展出。

如果你對他天馬行空的「平行世界」感興趣,那麼,一定不要錯過這次的展覽。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博覽大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