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一)

我一直以為,災難片就應該像《泰坦尼克號》,或者《流浪地球》一樣的——

《泰坦尼克號》把沉船場面拍得多壯觀啊,《流浪地球》把地球與木星即將相撞的畫面拍得多壯烈。

把災難場面放在高潮,是一般災難片的拍法。

我一直以為,災難片只有這一種拍法了。

直到我看了《薩利機長》。

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你放心,標題給出的問題我會解答的,但要放到文章最後。

(二)

導演是大名鼎鼎的「東木」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早就聽過他的《廊橋遺夢》、《百萬美元寶貝》,之前一直沒看。

但這部電影之後,我一定追來看。

《薩利機長》講一名即將退休的飛行機長——薩利,在一次執飛過程中,飛機剛爬升到高空就遇到鳥撞擊,導致兩個發動機全壞了。

有人問:鳥擊會造成那麼大的沖擊力,把發動機也給毀了?

你不知道,由於飛機飛行速度超快,相向運動的鳥對飛機造成的傷害可以是致命性的。

anyway,生死時刻,該怎麼辦?

是不是有點像我們的川航機長?

薩利機長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按照飛行指揮塔的指示,飛到最近的機場。

這個行不通,因為根據薩利機長的判斷,飛機還沒飛到機場就已經撞到地面建築物去了。反正都是死路一條。

那麼就剩下第二個選擇:

薩利機長決定要把飛機迫降到紐約市穿市而過的哈德遜河——

在世界航空史上,此前只有90年代的一架飛機以迫降水面的方式化險為夷過。

我想你也猜到結果了:

當然是飛機迫降成功,全員155人,全部都生還了。

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創造了歷史。

薩利機長也成為了美國人的英雄,甚至是全世界的英雄人物。

你想啊,電影要拍這件事,怎麼拍?

肯定是在前期鋪墊:薩利機長服務了航空公司幾十年了,年高德劭,這是他最後一次執飛,臨行前他和家人相擁,家人紛紛祝賀他:

「飛完這一次,你就光榮退休,拿到豐厚的退休金了。」

然後講這一次坐飛機的人多麼渴望坐上這一趟飛機(沒錯,就像《泰坦尼克號》一開始一樣)。

然後劇情進入第二幕,講一開始飛機飛得很平穩,突然一下被鳥撞破了發動機,飛機緊急下降。

劇情的高潮,是薩利機長臨危不亂,控制飛機迫降水面。

最後全國人民向薩利機長致敬,薩利機長說出了激動人心的一句話:

「這是我一生翱翔藍天最驕傲的時刻!」

全片完。

想想看,一般的災難片是不是這樣的?

(三)

我說《薩利機長》好看,正在於他脫出了這些套路。

電影從薩利機長成為英雄之後開始講起:

講美國民眾對他的擁戴,講有部分媒體開始質疑飛機迫降如此成功,是不是陰謀,講美國航空局調查他為什麼沒有按照建議,返回最近的機場?

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換句話說,整個電影都在問一個問題:薩利機長真的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將155條生命置於死亡境地的騙子?

薩利機長也很擔心:萬一調查出來的結果,他當時的判斷是錯的,他不是什麼英雄,而只是一個處理不了危機情況的蹩腳機長,那可怎麼辦?

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這是成為英雄的代價,這是人性的煎熬。

整部電影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戲劇衝突,而是不斷在渲染薩利機長的心理狀態——

他和副機長的相互安慰,他和家人之間的互不信任(如果他被判斷為行為失當,他將失去豐厚的退休金),他和陌生人之間的擁抱和拒絕……

最後,航空調查局對他做出的質疑,都被他一一反駁了,而且理由很充分。

看過這部《災難片》,我終於知道《流浪地球》不足在哪里了

雖然我們在故事一開始就猜到了結局,但還是會跟着薩利機長的心里糾纏而糾纏,跟着他一步步為戒除調查局對他的懷疑而松一口氣。

這是一部很扎實、能揪着你的心看下去的電影。

從公開的資料顯示,《薩利機長》成本6000萬美元,票房2.4億美元,小賺了一筆。由此來看,這確實是災難片另外一種成功的範本。

(四)

回過頭來說說標題的問題。

我覺得《流浪地球》和《薩利機長》可以做一個對比:

《流浪地球》最大的bug,是整個故事最重要的一個情節,完全不合理——

點燃木星,是一個普通的程序員提出來的。而且提出來以後,居然還這麼容易就實行了。

科幻電影本質上是幻想電影,但也不能毫無邏輯地就幻想了吧?

幻想的基礎,是科學,是邏輯,是理性。

《薩利機長》作為災難片,而且是真實存在的電影,你在當中找不出重大不合理的地方,整個電影都在邏輯和理性的安排之下,步步推進。

最後在調查局聽證會上,薩利機長用邏輯和人性的道理,成功為自己的行為做出辯護。

我知道一定有人反駁我:

你拿科幻電影和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災難電影來類比,也太沒可比性了吧。

不是的。

首先,我已經說過,我沒有把《流浪地球》作為純粹的科幻電影看待,它是科幻電影,也是災難電影;

其次,在涉及科學的電影里,講事實、講邏輯始終是應該堅守的底線——

無論是把科學作為幻想的《流浪地球》,還是利用科學作為工具的《薩利機長》。

更何況,在科幻電影里,也有相當硬核的科幻——《星際穿越》呢。

《流浪地球》在外國票房雖然已經是華語電影近年來最好的成績,但還沒有達到和本土票房抗衡的程度。

《流浪地球》當然很好,但是如果能夠在劇情上再堅持理性一點,票房絕對不止現在這個水平。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小梁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