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中的「我養你」 咋成了「喪偶式婚姻」

「我也在經歷『喪偶式婚姻』,還是沒錢沒愛的那種!」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劉濤飾演的在「喪偶式婚姻」中處在崩潰邊緣的家庭主婦,引發不少共鳴。無獨有偶,日劇《坡道上的家》也將鏡頭對准家庭中崩潰的母親,更集中探討「喪偶式婚姻」所衍生的「喪偶式育兒」話題。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張楠

「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被打臉

《喜劇之王》中的一句「我養你呀!」讓很多少女感動落淚,但似乎愛情有多浪漫,現實就有多殘酷。《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妻子因家庭放棄工作,以孩子和丈夫為生活重心,逐漸失去了自我,甚至患上抑鬱症自殺。物質生活富足,但精神生活缺失的「喪偶式婚姻」真的是你想要的嗎?有網友表示:「女主太作、太矯情,每月給我幾萬塊,我可以自己帶娃。」但更多的網友則表示:「金錢不等於幸福,陪伴才是最長情的告白。」

對此,演員劉濤表示:「人們在奔赴理想的路上丟掉了彼此,也丟掉了自己。在外奔波的人認為在家待着的人永遠無法理解自己的辛苦和壓力,而在家待着的人卻認為對方不夠關心自己。」

復旦大學家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認為,當「你負責賺錢養家、我負責貌美如花」在現實中被屢屢打臉,男女兩性對於婚姻的想象出現了很大差異,導致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懼怕婚姻、更不想生娃。她建議,男性一定要「革命」自己的傳統觀念,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女性角色。她同時也建議女性朋友們,抱怨不解決任何問題,夫妻關系問題的解決是一個協商的過程。

媽媽成了兇手,「詐屍式育兒」更令人崩潰

這樣的煩惱不僅中國媽媽有,日劇《坡道上的家》更是危機加劇。播出4集,目前評分9.1。劇中對女性在家庭和職場的困境做了冷靜還原。令網友唏噓的是,其中的「喪偶式育兒」、「詐屍式育兒」令人頭皮發麻。

所謂「喪偶式育兒」,指的是夫妻中的一方因忙(或藉口)於工作、忙於應酬,在撫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參與感極弱。

母親安藤將8個月大的孩子溺死,隨着案情發展,她遭受的心理壓力逐漸揭開——原本賺得比老公多,為要孩子辭去工作。但老公整天加班到深夜,甚至夜不歸宿。妻子處於育兒壓力之下,丈夫卻找初戀女友傾訴。與婆婆育兒理念不同,對於心疼自己嫁的不好的爸媽,自尊又讓她不願開口訴說。

比「喪偶式育兒」更扎心的是「詐屍式育兒」,指夫妻中一方在陪伴教育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缺席,卻又會在某些看不慣的事情上指責另一方。

陪審員、家庭主婦里沙子也藉由案件代入自身境遇,陷入精神壓力。很少陪孩子的丈夫竟指責她虐待孩子,還把她送進精神科。這部劇令中國觀眾體會到全職媽媽面臨的更為殘酷的輿論環境——孩子和工作不能兼顧,女性就該放棄工作。而全心全意地做母親,依然換不回肯定和自我價值實現。

媽媽崩潰,爸爸也很困惑,到底該咋陪娃?

現實生活中,數據顯示,媽媽為家務和育兒付出更多。「喪偶式育兒」已經引發不少媽媽吐槽。去年,《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草案)》在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被提交審議,其中反對「喪偶式育兒」的條款,引發廣泛討論和點贊。

比起「喪偶式育兒」,網友似乎更痛恨「詐屍式育兒」。基本不管孩子,偶爾喜歡蹦出來各種瞎指揮。有媽媽對記者吐槽說,孩子平時鬧得雞飛狗跳,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時候,他躲得遠遠的,既看不見也聽不見,可一旦孩子玩得樂呵呵的時候,「爸爸」就湊過來,刷一波存在感,還大言不慚說「我怎麼沒有陪孩子?!」

其實,當媽媽們因為半夜餵奶、換尿布困得生丈夫的氣時,顧家的爸爸們也很苦惱:該怎麼樣陪伴孩子呢?心理學家施琪嘉認為,其實爸爸的陪伴方式與媽媽不同。好的爸爸不會讓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的媽媽操心金錢的事情,也不會擔心家庭是不是不穩、愛人會不會不忠。此外,讓孩子更願意探索世界,並且在探索中形成邊界感。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非爸爸莫屬,那就是成為孩子心中的英雄。「爸爸,這個水管子我擰不上。」「爸爸,這個模型你會做嗎?」「爸爸,我們超過前面那輛車」……爸爸努力地滿足着孩子的需要,接受孩子的崇拜。

警惕父親被污名化!別鄙視和否定其付出

南京五中心理專家楊靜平老師則認為,「喪偶式」、「詐屍式」、「缺席式」育兒有污名化父親的嫌疑。跟好幾位父親聊天發現,他們其實很樂於建設家庭,也需要肯定、欣賞與感謝。「有位父親在外地工作,周末回家,他會自覺做三件事:陪父親喝杯茶;替母親刷次碗;替妻子陪一天孩子。家庭很和諧,他的感言是,家務活不在數量,貴在有心。」

從爸爸的角度來看,正在奮進中的中國70後、80後父親們的生存現狀在於,在外打拚,有時以健康換機會,也要委屈自己來達成目的。這份主動承擔與付出,值得點贊。女主人也要理解和珍惜,而不是鄙視與否定。

此外,男人樂於將自己的工作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比如雖然很難顧家,但我爸爸是抓壞人的警察,孩子就會很自豪。」家國都要顧及,都要貢獻,這是對孩子們的精神示範。

楊靜平說,劇中為事業打拚的老公的心理健康也值得關注。母親要處理各種關系,保持後方寧靜與安穩。當然,現在的家庭模式多樣,也有母親對外,父親在家。總之,家庭里主內主外的人想法一致,互相尊重,互相珍惜,才會建設出生機勃勃的幸福家庭。

多說1句

恐懼話題,意在重建

「喪偶式育兒」的話題引發社會討論,並非讓人們恐懼愛情,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重新審視婚姻關系。

好的婚姻,應該是相互扶持,共同成長。現實生活中,一些改變也在進行中。比如小學開展「爸爸接送周」活動,倡議孩子的父親盡可能接送孩子上學。各地政策也在鼓勵父母雙方共同承擔育兒責任。例如,全國婦聯曾建議「男女共享帶薪育兒假」,江蘇省也已率先試點「共同育兒假」,讓爸爸加入到帶娃中來。

《我們都要好好的》中,女主角走出家庭邁出「尋找自我」的第一步,但在未來,這條路將會更加漫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