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他有藝術家的浪漫,知識份子的風骨。虛懷若谷兼有容人的雅量,卻沒有如政治家一般的權謀和心機。

相聲和戲曲

作為兩種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

雖有不同,卻有很多交集

當下當紅的偶像相聲天團——德雲社

就與戲曲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作為被稱作相聲圈最愛唱戲的主

郭德綱早在2016年

就在北京三慶園成立了

「麒麟劇社」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此處「麒麟」並非郭家少爺郭麒麟

而是致敬「麒」派創始人周信芳先生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作為「麒」派的最大擁躉

18年9月郭德綱正式拜入

京劇麒派名家趙麟童的門下

為京劇事業做出貢獻的決心不彰自顯

而麒麟劇社成立後的盛況也說明了

「國粹」京劇從未離我們遠去

更多的年輕人開始願意為京劇買票

走進劇院感受國粹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看到此番情景

真正熱愛京劇的人應該都會為之叫好

但究根結底

京劇與相聲之間區別還是很大的

無論熱愛有多大,貢獻有多少

在京劇行當「半路出家」的老郭

自然少不了被專業人士評判與質疑

最多的質疑要數

「老郭唱的,到底是郭派還是麒派呢?」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有這般質疑並無道理

連師父侯耀文先生都不止一次調侃他

「唱什麼都一股河北梆子味……」

除了唱腔,在演出行頭上老郭也很特殊

單就上圖所穿蟒袍來說

在傳統京劇劇目中蟒袍是十分重要的存在

蟒袍,又被稱為花衣

因袍上繡有蟒紋而得名

或許大家會將其與「龍袍」混淆

實際上面非龍,只因爪上四趾

而皇家之龍五趾,所以四爪(趾)龍為蟒

故稱「蟒袍」

如今蟒袍已成為中國戲曲服裝的專用名稱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在新晉綜藝《相聲有新人》決賽中

老郭特意穿上一身「金絲蟒袍」為徒弟助陣

蟒袍加身,威風凜凜

足以見蟒袍在曲藝界的地位之高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確定這不是豹紋嗎)

但在正式的劇院演出中

老郭卻一反常態

將麒麟繡於蟒袍之上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在行頭上繡麒麟這一點

讓人們對於郭德綱的行頭很難下定義

到現在只能用「麒麟蟒」來對其命名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這樣做有何深意我們暫且不談

但這或許也是京劇流派傳承中的一種優化

無論是什麼行當

最怕的就是傳承中的僵化

說到底

連京劇本身都是綜合了多種戲劇改良而來

一成不變的並不是傳承而是陳腐

當然

對京劇傳統進行改革

並不是老郭開的先河

要論獨樹一幟

不得不提到被人們與「麒派」周信芳先生

並稱為「南麒北馬」的

「馬派」藝術開創者馬連良先生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1931年

馬連良先生在天津與周信芳先生

首次同台演出

因他們技藝精湛,各具風采

被譽為「南麒北馬」

此次演出也成為戲曲界的一段佳話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馬連良先生與周信芳先生同台演出

馬連良先生與梅蘭芳先生齊名

曾被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人物

老生行當的絕對代表

也是「馬派」藝術的創始人

蟬聯先後兩屆「四⼤須⽣」的評選

幼年習戲,勤奮鑽研

而後創立扶風社,四處巡演

贏得世人艷羨

馬派藝術至今影響深遠,甚至超越了京劇的界限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而說起馬連良先生的京劇藝術

繞不開一個字「新」

大師對於京劇藝術的創新思維

所有的一切都是他對生活的概括

與對京劇的大膽創新

「獨樹一幟」或許是對先生最準確的概括

這不僅僅表現在

唱、念、做、打上

在行頭創新上也有其獨樹一幟的一面

☟☟☟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在《蘇武牧羊》中

馬連良先生一改王鳳卿先生於《萬里緣》中

蘇武所披一般的鬥篷

而是設計出秋香色、藍邊的短鬥篷

把白色腰裙改為綠色短裙,後改為藍色

這是在傳統服裝上的再創造

(這獨特衣品

馬老先生活在當代應該可以上維密了)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馬連良,張君秋主演《蘇武牧羊》

而拿大陸戲中常見的官衣來說

不得不更佩服大師的獨特美學

在傳統劇目《串龍珠》、《清官冊》中能夠看到

馬派所穿官衣在顏色上與一般並不相同

在馬派的行頭中所有的顏色都為

原色跟中間色之間的一個顏色

所以在《串龍珠》當中徐達所穿的官衣

顏色是在寶藍色跟白色之間的一個色度

而這個顏色在舞台上十分的吸光

有利於更好的舞台效果呈現

馬先生在顏色上的選擇更多的就是對於舞台的考慮

(原來一個不想當服裝設計的舞台設計

不是一個合格的京劇大師啊!)

細微之處見功夫

大師之所以成為大師

或許就是因為對這些細節的「斤斤計較」吧

馬連良先生對於服裝舞台如此重視

對於演出所穿戲服更是不會疏忽

每一件都是精工細作

留到現在都已是文物級別的物件

天津戲劇博物館展出的馬先生所穿紫色蟒袍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此乃宮廷御賜紫色蟒袍改成

由於馬連良先生珍愛異常而絕少使用

首都博物館展出的馬連良先生所穿蟒袍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而在馬連良先生在天津的舊居

河北路285號的「疙瘩樓」中

馬連良先生愛女馬小曼女士

就曾贈與瓷房子館長張連志先生一件

馬連良先生曾穿過的蟒袍

其珍貴程度可想而知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張連志館長與馬小曼老師

都說「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須惜少年時」

放到這恐怕要改成

「勸君定惜金縷衣」

這一件蟒袍

不僅僅是研究那個年代戲劇服飾的珍貴文物

更是承載着一代大師馬連良先生生前的傳奇故事

永遠值得我們鑽研

這件蟒袍連帶很多其它先生生前所用戲劇行頭

至今仍被張連志館長保存在

先生舊居疙瘩樓之中

提到馬連良先生的舊時

自然繞不開這一坐落於五大道內的奇樓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疙瘩樓

「未曾開言淚汪汪,尊一聲貴差細聽端詳……」

上世紀四十年代

這樣的唱詞常常從天津威靈頓路(現河北路)上

一棟造型奇巧的洋樓里傳出

這座因佈滿「疙瘩」而被人格外關注的小洋樓

因此多了幾分韻味

而樓內唱曲的並不是別人

正是京劇大師馬連良先生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人們常評價天津的小洋樓

「一樓一風雲」,正是如此

「疙瘩樓」由意大利建築設計師保羅·鮑乃弟設計

在這幢充滿濃郁意大利風情的毗連式高級住宅里

原來的居民多為知識界人士

1941年,馬連良先生買下了其中兩個門院

讓這座小洋樓有了更為獨特的歷史意義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馬老闆」一入住

小洋樓內就不得「安寧」了

袁世凱、靳雲鵬、鮑貴卿、張紹曾等政要

以及梅蘭芳、荀慧生、楊小樓等京劇藝術大師

紛至沓來

著名書畫家愛新覺羅·溥佐先生曾回憶

當年的「疙瘩樓」曾

「車如流水馬如龍」

聽來毫不誇張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馬連良先生與各界人士合影

自此馬連良先生不去戲園子時

就在「疙瘩樓」的家里練功、喊嗓兒

也在此曾創下「扶風社」連演18天的盛況

成為一段佳話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馬連良先生(左一)在天津中國大戲院開幕式上剪彩

而後

張連志館長斥巨資將「疙瘩樓」購藏整飭

至今其中書房內

仍存放着先生的老照片,蟒袍,煙桿等物品

一件蟒袍,引出一段天津衛奇樓中的傳奇風雲...

先生雖已仙逝

一代戲劇巨匠的人生大戲也最終閉幕

但在天津「疙瘩樓」里

其嘹喨的京腔永遠留在了這里

而將這些舊物向世人展出

或許也是紀念先生的最好方式

我們共同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chinahouse瓷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