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 曾是吳京崛起的希望,卻成了另一段迷茫

曾被袁和平封為李連傑接班人的吳京,卻在香港那個紙醉金迷的世界,活的無比憋屈。

和金錢無關,和信仰有關,我一直相信吳京是有信仰的,他的這種信仰,又和一種動物有關,那就是「狼」。

2008年,距離《功夫小子闖情關》里的楊學文十三年,距離《太極宗師》里的楊昱乾十年,距離《小李飛刀》里的阿飛九年,而距離最近的《殺破狼》,那個無名小卒只有不到三年。

出道即巔峰,角色多俠客的吳京,卻一入江湖歲月催,短短十年的時間里,從主角淪為配角,從俠客變成殺手,從21歲的血氣方剛,來到了34歲的人生路口。

吳京以為自己已經足夠了解這個世界、這個圈子,於是他找來了李忠志,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聯手打造了這部《狼牙》。然而事實告訴吳京,他終究還是不了解這個圈子,這個世界。不到五百萬的票房,一棍打醒夢中人。

接下來的五年,又是摸爬滾打的五年,配角、配角,無窮無盡的配角。

2013年,吳京信仰里的「狼」,又來了,這次不是「狼牙」,不是殺手,而是《戰狼》,一個戰士。當然,結果是吳京贏了,因為他把握到了影院市場的那個缺口:軍旅題材,2017年《戰狼2》,它的神跡,你我皆知。

我們說回電影《狼牙》,簡單的劇情,經不起推敲,靚麗的武打,架不住審美疲勞。

功夫電影的時代,在2000年後翻天覆地

如果我們用功夫電影的標準去衡量它,武打招式標準利落,威壓特效製作精細,它本身並無缺陷,所以它的不火,不是因為電影質量,而是時代變了。

甄子丹熬的時間,比吳京還久,他的火,其實就是那個變動的時代。

從「招式好看」走到「拳拳到肉」,從「威壓鋼絲」變成「翻滾跳躍」。

李連傑時代的傳統功夫和成龍時代的喜劇功夫,已經成了一種審美疲勞,坐在屏幕前的觀眾,期待一種更直接、更赤露的打鬥,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暴力美學」。

而《狼牙》放到2000年會火,放到2008年,卻一定不會火。

故事里的阿布,其實就是吳京自己

故事情節,是《狼牙》的另一大缺陷,這種缺陷不是在於漏洞,而是在於簡單,沒有前景後果,沒有脈絡鋪設,愛情流於表面,其他感情則不清不楚。

阿布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他的前身不明,他的去向不知,唯一知道的是他的家鄉在草原。

阿布說:狼是他們遊牧民族的守護神,可以在他們死後帶他們去往天堂。

電影開頭,阿布問着惠英紅飾演的老闆娘。

「你說我們以前做的那些事,上天會原諒麼」。

「那得要看,用什麼角度去看它」

我們並不知道,他們以前究竟做了什麼事,但這個回答告訴我們,至少有着某個角度,會得到上天的原諒,所以也許他們做的是行俠仗義的俠客,是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壯士。

但對於阿布自己,他認為自己不值得被原諒,但他又渴望上天堂,於是他帶着那個狼牙,寄希望於死後,讓家鄉的守護神,帶它去向天堂。

這就是阿布,一直帶着狼牙的原因,也是它的含義。

阿布和小禾之間的感情,有愛情的滋味,但卻永遠不會開花結果。一個獨行的「狼」,一個正直的「獵犬」,天然的屬性不搭。

阿布救了小禾四次,樹下、廟中、面館里,以及最後一次大雨磅礴中的那場廝殺。

阿布救小禾,是因為他對小禾的好感,他自身的正義,還有着最重要的:對生命不再渴望。

有人說最後一場雨中的打戲,於情於理不合。是的,不合,一個殺手,會如此動情,如此輕易地走進一個陷阱?

但是如果那個殺手已經不留戀這個世界,害怕死後會下地獄,對他來說,早點離去未嘗不是一種解脫。

當刀斬向阿布時,阿布一瞬間的上移,那個掛在脖間的狼牙,扛住了必殺一刀,牙斷,命留。

對阿布來說,它的守護神確實帶他去了天堂,只是那個天堂是:活下去!

阿布的全名叫「布同林」,他絕不同林,絕不合污,這就是吳京的信仰: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影評時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