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一部馴化史

電影《狗十三》說得好聽叫做成長史,說難聽點就是中國孩子的馴化史。被父母強迫改志願,打你一巴掌,賞你一蜜棗,大人永遠不會錯,錯了也沒事,小孩子過段時間就忘了,三四歲的小孩不懂事,不能打,即使做錯了也沒關系,被打就忍着,諸如此類的東西太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從原本的對世界對敏感好奇到最後到麻木懂事,這是一些人的縮影,也很可能是以後的呈現。不知道別人看完是怎麼樣的,我只是覺得結婚以後一定要想想自己能不能勝任當父親這個角色,再考慮要孩子。

《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一部馴化史

電影的開頭,就是李玩因為興趣班被請家長,老師家長只看到她英語不好,卻看不到她物理的天賦,一句我是為你好,逼迫她改了興趣班,而對於她從辦公室哭着離去,父親選擇用錢來哄。電影戳中了我所有的點,哭到二胎過生日的時候,不敢再看下去了,太難過了,我的兩條狗,我全都沒留住,我的童年充滿了陰影,被忽略,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逃課,談戀愛,打架,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哭的太久眼好疼,自己哄一哄自己,明天還要努力活下去好好生活。爸爸又組成了新的家庭,弟弟的出生讓本來不受關愛的她受到冷落,愛因斯坦的到來,是她在這個世界僅有的一點安慰。愛因斯坦走失後,後媽又來了一隻狗頂替,在家人一聲聲不懂事的遣責下,她接受了愛因斯坦,被嬌縱溺愛的弟弟欺負愛因斯坦,被狗咬傷,家人不去關心、不去教導弟弟為什麼,卻只想着把狗送到狗肉店。爸爸不讓李玩出去喝酒,卻拉着她應酬。李玩不能喝牛奶最後逼着自己喝下了牛奶,後來真的變成了一個好孩子,甚至狗肉也能吃的下去。不愛滑旱冰的弟弟被逼迫訓練,不管他是否願意。

《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一部馴化史

最後,李玩遇見了真正的愛因斯坦,卻只是說:我好害怕,它認出我撲上來,幸好沒有。李玩英語演講的主題,是平行世界,狗狗的名字愛因斯坦,是李玩對平行世界的嚮往。在那個世界里,她會反抗,會按照心意活着,會勇敢面對喜歡自己的人,也許不會是個好孩子。樓上不亂發出的鳥叫聲,原來是犯病的鄰居,會叫的不一定是鳥,會說話的不一定是人,之前看有人說,如果看了之後你沒有感同身受,那麼你很幸運,你很幸福,電影拍的真心不錯,映射出了這種家庭教育和應試教育,填鴨式教育下,孩子們的成長經歷,一夜之間忽然長大的李玩惹人心疼。所以家庭環境、教育方式、溝通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十分深遠,所謂的成長,大概就是對喜歡的東西假裝變得冷漠、學會了對現實低頭吧。以前很喜歡的東西,突然不喜歡了,其實不是真的不喜歡了,只是明白即便擁有,也終將會失去,這樣的事,以後還多着呢,也只是學會了禮貌性的笑,不是偽善,是習慣。

《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一部馴化史

我覺得這部電影諷刺意義超強,一為教育嘲諷,二為社會的圓滑。電影內容在百分之八十的人身上都經歷過,內容非常現實,電影里父親表現了大人世界里的圓滑,以及對子女的控制欲,女主從被父親強制改課程,到養狗,丟狗,被迫認狗,狗被送到餐館,意外碰到了自己丟失的狗,表現了女主的變化,從對問題究根到底的正直,這就是你們對待錯誤的態度嗎,到最後你不是也讓我喝酒了嗎,我害怕它一下子撲到我懷里,變得圓滑,現實。

《狗十三》片中的故事是一些人的縮影,內容非常現實一部馴化史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柴少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