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在科學上有缺陷,但這不是給它差評的理由

被譽為開啟中國科幻元年的電影《流浪地球》仍在熱映當中,原本《流浪地球》應該在3月5日下映,但目前已經延長上映時間兩個月,並且下調了票價。春節期間因為票價太高而沒有看這部電影的朋友,現在有機會可以一覽中國科幻電影的風采。

說到《流浪地球》這部電影,就不得不提它引發的網絡撕逼大戰。想必大家對這一發生在2月份的撕逼大戰還記憶猶新。豆瓣上有人給了《流浪地球》差評,就有人到軟件評分網站上給豆瓣差評。這樣的報復行為已經偏離了評分系統的初衷。

那麼為什麼有人給《流浪地球》差評呢?其中一條理由是影片中的科學設定不嚴謹。實事求是地說,影片中的科學確實有漏洞,這些漏洞大概是下面這麼幾點。

第一,行星發動機推不動地球。

第二,軌道變化的地球氣候變化劇烈,生態系統會崩潰,無法支持地球上人類的生存。

第三,點燃木星產生的推力無法推動地球。

其實大劉在寫作時就考慮到行星發動機動力不足的問題,但想到推動地球在科幻上的美感要遠遠超過使用飛船旅行,因此犧牲了一些合理性,保留了這一設定。第二點也與第一點類似,是為了給美感讓步做出的合理性的犧牲。第三點是電影編劇設計的情節,但與小說中的科學缺陷產生原因相同,電影主創為了電影效果,設計點燃木星推動地球這一情節,化解了影片中最大的危機。

不過認真的講,點燃木星情節的科學缺陷除了推力不足以外,還有關於剛體洛汐極限的問題。兩顆天體之間的距離小於洛汐極限,較小的剛體天體會被撕裂。經過計算可知,地球與木星的距離要小於洛汐極限的話,地球得在木星的內部。這樣的話,行星發動機射程不夠,需要空間站爆炸引燃木星的情節就不成立了。

盡管電影有這些科學缺陷,但與電影帶來的震撼相比都算不上什麼了。很多鼎鼎大名的科幻電影在科學上也是有些瑕疵的,但這些瑕疵引發了人們對科學的興趣,這反而是科幻電影對科學傳播的貢獻。

所以總結來說,科幻電影的科學漏洞不是給其打差評的理由。除開科學問題,《流浪地球》也並不完美,但是它是一個好的開始,隨着《流浪地球》帶起的科幻熱潮,下一部科幻佳作也會來臨。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不high的宏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