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榮 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王克榮: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新時代 她時代】

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記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王克榮

對很多人來說,艾滋病既神秘又可怕,但對北京地壇醫院紅絲帶之家辦公室主任王克榮來說,與艾滋病患者打交道再平常不過。她的手機里存儲了700多個艾滋病患者的電話號碼。為了能隨時解答、解決患者遇到的各種問題,她手機24小時開機。很多艾滋病患者都說,王克榮就是我們的知心大姐。

王克榮1984年畢業於北京護士學校。在畢業分配時,老師找到當時擔任團支部書記的王克榮說:「傳染病醫院需要兩名護士,你考慮一下吧。」沒有太多猶豫,王克榮答應了。很快,她來到傳染病專科醫院——北京地壇醫院(原北京第一傳染病醫院)報到,自此她開始了傳染病護理工作,一干就是30多年。

「1997年,我輪轉來到收治艾滋病患者的病房。」王克榮回憶說,當時大家對艾滋病還處於比較恐懼的狀態,每次進病房,都會用帽子、口罩、隔離衣等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王克榮記得,自己接觸的第一位艾滋病患者是一名叫老李(化名)的山西患者。老李的妻子告訴王克榮,老李在煉鋼廠工作,車間發生了爆炸,為救同事和搶救設備被嚴重燒傷,在後來的救治過程中因為輸血感染了艾滋病。瞭解到老李的事跡,王克榮被深深感動了,她盡心盡力地照護着老李。2001年,王克榮開始擔任艾滋病門診護士長,同時兼任紅絲帶之家護士長,從事艾滋病患者關懷工作。

與老李同期住院的還有一位女性艾滋病患者。那時人們對艾滋病還存在諸多誤解,認為患上這種病都是不道德造成的。而且,多數人對艾滋病的傳染方式有誤解,認為只要接觸就會被傳染,因此,這名患者的親朋好友全都疏遠了她。於是,王克榮經常到病房陪她聊天,下班後還給她送報紙、買水果。由於當時沒有很好的治療藥物,沒過多久這名女患者就去世了,但她留下遺囑,特別感謝王克榮對她的照顧,並捐出遺體供醫學研究。

在與艾滋病患者的接觸中,王克榮逐漸對艾滋病有了深入的認識,她暗下決心,要為他們多做些工作。為了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王克榮想了許多辦法,她和同事們通過組織郊遊、聚餐、座談會等,讓患者放鬆心情;她利用休息時間,給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咨詢,宣傳防治知識。她還總結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生理支持監測—心理情感支持—社區關懷管理」艾滋病門診護理模式,並多次深入基層,為艾滋病護理人員做培訓,河南、雲南、新疆、廣東、廣西、四川等艾滋病高發地區,都留下了她辛勞的足跡。

由於王克榮在艾滋病護理和人文關懷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她先後獲得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第44屆南丁格爾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等。不僅如此,她還是中國第一位榮獲英國「貝利·馬丁獎」的護士。種種榮譽面前,王克榮不忘初心,始終心繫患者。她從繁忙的工作中體會到,自己能力再大也是微小的,必須讓更多人加入到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為此,她努力發展壯大艾滋病工作志願者隊伍,如今,紅絲帶之家在冊登記的志願者已達到1000餘人。

王克榮 艾滋病患者的知心大姐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