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家浜文化深度挖掘、活化利用正當時

馬家浜文化深度挖掘、活化利用正當時

考古工作現場

馬家浜文化深度挖掘、活化利用正當時

馬家浜遺址全景

本報駐浙江記者 駱 蔓

◆馬家浜文化是長江下游地區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馬家浜遺址的發掘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區,距今已有7000餘年歷史。

◆馬家浜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7年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

◆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後需要重新認識馬家浜文化,對其開展深度挖掘、闡釋、研究和活化利用。

1959年3月,浙江嘉興馬家浜村村民在積肥過程中發現了史前遺跡,經考古發掘確認為馬家浜遺址。60多年來,對馬家浜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從未停止。近年來,考古界對馬家浜遺址進行了專題調查,截至目前,嘉興市發現並確認馬家浜遺址或者有堆積的遺址16處。

為更好地挖掘馬家浜文化的價值、展示研究成果、傳播其豐富的文化遺產,2019年12月27日,嘉興市馬家浜文化博物館落成揭牌,《馬家浜》考古發掘報告發布,考察馬家浜遺址等一系列紀念遺址發現60周年的活動也將相繼開展。在馬家浜文化博物館揭牌現場,1959年馬家浜遺址第一次發掘的參與者和2009年第二次發掘時的考古隊領隊、參與者與專家學者共話馬家浜文化的研究和發展。

據介紹,1959年初春,馬家浜村村民在挖坑漚肥時發現了大量獸骨和古代遺物。隨後,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組織考古人員對馬家浜遺址進行搶救性發掘。1975年,學者吳汝祚發表文章,在考古界率先提出「馬家浜文化」的概念。1977年,考古學家夏鼐正式提出「馬家浜文化」命名,逐步確立其地位。因馬家浜遺址保護規劃論證和遺址公園建設需要,2009年11月,馬家浜遺址進行了第二次發掘,並取得新進展,出土了一批玉器、陶器殘片、人類遺骨等有價值的遺存。

此後,馬家浜遺址的發掘和研究工作持續進行。2019年,嘉興市文物部門配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嘉興地區近20處馬家浜文化遺址進行了專項調查,調查成果突出,對進一步深入研究馬家浜人的生活聚落、生產活動、生活習性等方面提供了實物資料。比如,譚家灣遺址雖范圍不大,但西北區發現了馬家浜文化墓葬,學界對譚家灣遺址文化內涵有了新認識;通過對馬家浜文化的研究可以發現,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先民已經開始創造燦爛的文明歷史。

「馬家浜遺址於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列入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7年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文物處處長汪紅星說,馬家浜文化是新石器時代長江下游地區一支重要的考古學文化分支,環太湖流域地區是其主要的分布范圍,包括江蘇南部的蘇州、無錫、常州,浙江北部的杭州、嘉興、湖州以及上海等地。馬家浜文化與後續的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自成發展系列,並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被稱為「江南文化之源」。

60年多來,在浙江、江蘇、上海等地區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批重要的馬家浜文化遺址陸續被發現,馬家浜文化面貌日益清晰,學術研究日益深入。在對馬家浜文化的類型分析研究、馬家浜文化器物研究,以及馬家浜文化與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崧澤文化等考古學文化的關系研究,馬家浜文化與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院員張敏認為,雖然馬家浜文化的歷史意義不一般,但馬家浜文化研究在深度、廣度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今後,還需要動態地對馬家浜文化開展進一步研究工作。從時間上看,馬家浜文化到崧澤文化的過渡期研究還不明確,可以作為馬家浜文化接下來的研究方向。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朱乃誠認為,馬家浜文化的發現、命名在考古史上有重要意義,從馬家浜文化到良渚文化,太湖流域地區文化體系自成序列。良渚古城申遺成功後需要重新認識馬家浜文化,對其開展深度挖掘、闡釋、研究和活化利用。

為更好地弘揚和展示馬家浜文化,從2009年開始,嘉興市委、市政府規劃建設馬家浜考古遺址公園,至2018年,嘉興市政府批准同意遺址公園總體規劃方案。遺址公園規劃面積為23公頃,其中遺址分布范圍約3公頃,保護范圍7.7公頃。遺址公園分為馬家浜文化博物館區、遺址發掘現場展示區、文化休閒服務區等三大功能區。汪紅星說:「馬家浜考古遺址公園方案已經國家文物局評審通過,目前已開始建設,總投資1.7億元,預計2021年建成開放。」

此外,馬家浜文化博物館於2017年5月動工興建,總投資1.2億元,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館內除了「江南文化之源——馬家浜」基本陳列外,還從杭州餘杭博物館引進「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良渚文化」展覽,全面展現太湖地區綿延不斷的史前文化。

嘉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局長張碩表示,以馬家浜文化保護傳承為契機,嘉興將圍繞「紅船魂、國際范、江南韻、運河情」特色風貌,打造國際化品質的江南水鄉文化名城,進一步確立嘉興「江南文化之源」的地位,提升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