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在麗江永勝,有一座鳳凰山。鳳凰山腳下,一個全新的教育文化園區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設中,從幼兒園到中學,再從圖書館、博物館到游泳館、體育場一應俱全。占地面積 950 畝、總投資超過 18 億元的園區預計 2022 年底全部完工。永勝縣,這個國家級扶貧開發重點縣,將迎來前所未有的教育、文化、體育資源集聚發展。

今年 9 月開學季,永勝民族中學率先投入使用,教育文化園區內迎來第一批學生。盡管校園內的道路還沒完全鋪完,但設計感極強的教學樓建築群和嶄新的現代化大操場依舊讓學生們喜出望外。” 新的校舍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設計,可以容納 3000 名學生。” 永勝縣教育局局長和根傑說,” 學校占地 160 畝、建築面積 8 萬平方米,走上一圈讓人有置身大學校園的錯覺。”

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嶄新的永勝民族中學教學樓、操場

扶貧必扶智。三年前,着眼於永勝教育的未來,縣里做出了集中辦學的決定。從那時起,永勝進入了脫貧攻堅的最關鍵時期。永勝縣委書記楊曉敏說:” 在金沙江畔、在冷涼山區,我們還有 6 萬多貧困群眾,最直接的原因是生存條件的惡劣,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最現實的原因是交通的制約、長期的封閉;最根本的原因是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的落後,孩子們沒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即使初中畢業了,依舊回到那山那水那村莊,依舊擺脫不了貧窮與落後。” 為此,永勝縣決定,把原規模較小的民族中學從縣城中心搬出,把永勝二中從期納搬到縣城,在鳳凰山下、靈源箐邊,新建一所面向新時代的一流完全中學。” 一方面要脫貧攻堅,一方面要大規模投資新建民族中學,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 如今,經過兩年籌備和建設,981 名初中生和 1146 名高中生順利搬入了新校舍,其中包括 317 名建檔立卡戶學生。

吸引當地學生的除了優美的校園環境,還有新鮮的 ” 智慧教室 “。11 月 17 日晚上 7 點,民族中學的學生們進入晚自習時間。高三(1)班的班主任兼化學老師楊國兵正在用智慧校園系統布置晚自習作業。學生課桌上的紙質試題卷變成了平板電腦,講台前的黑板中間被整塊觸摸電子屏替換,這是 ” 智慧教室 ” 給人最直觀的印象。

” 智慧教室 ” 究竟有何不同?經過近一個月的使用,永勝民族中學的老師們普遍反映,新技術顛覆了傳統教室和教學手段中 ” 老師講、學生聽 ” 的模式。在高三(1)班的晚自習課上,學生用平板電腦答題後,智慧校園系統能實時反饋出每一題的正確率,學生們的難點、痛點一目瞭然。為老師節省了批閱、統計、黑板抄題的時間,讓師生間圍繞題目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智慧校園系統也讓學生們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 我們這個年紀正是愛『玩』智能手機和電子產品的時候,現在課堂上用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和互動交流,讓我感覺很新奇,也願意通過它獲取更多知識。” 高三(1)班學生李進鵬說,” 這比光聽老師講課更有趣,更能集中注意力。”

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老師使用智慧校園系統授課

不僅如此,智慧校園系統還能實現課堂的實時錄播,自動生成後上傳至網絡。老師和家長可以隨時跟蹤課堂,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學生們在課余時間也能通過手機網絡 ” 重返課堂 “。建檔立卡戶學生王思濤覺得,即使家住偏遠山區的學生因為一些特殊情況不能及時返校,那麼通過錄播重放,也能隨時隨地上課了。

目前,永勝民族中學已建成 4 間智慧教室,未來計劃達到 13 間,初步形成規模效應。據悉,智慧校園系統正在麗江的多所學校陸續建成,玉龍縣文筆學校、寧蒗縣小涼山學校、維西縣第一中學、雙柏縣第一中學等學校都已試點落地。

先進技術在貧困地區迅速、全面地鋪開,少不了滬滇協作項目和上海企業的支持。今年 1 月,上海易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與麗江市一區四縣教育體育局及兩個學校達成滬滇合作智慧教學協作幫扶共識,簽訂了智慧校園共建協議。7 月舉行的共建儀式上,上海易教信息科技向麗江市捐贈價值 5520 萬元的智慧教學設備,其中,向麗江市第一高級中學、麗江市實驗學校分別捐贈 360 萬元的校級智慧校園系統,向古城區、玉龍納西族自治縣、永勝縣、華坪縣、寧蒗彝族自治縣分別捐贈 600 萬元的縣級智慧校園雲平台和 360 萬元的校級智慧校園系統。此次捐贈是上海楊浦區確立對口幫扶關系以來,麗江市收到的最大一筆社會捐贈,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協作、實現教育精準幫扶的有益嘗試。

雲南麗江  滬滇共建智慧校園,「三維課堂」激發貧困生學習熱情

上海企業與麗江市舉行智慧校園系統共建儀式

據上海易教信息科技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麗江幫扶學校搭建的這套智慧校園平台由智慧教學平台、智慧管理平台和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組成。智慧教學平台通過課前、課中、課後的 ” 三維課堂 ” 教學模式,有效提高學生成績;智慧管理平台通過物聯網覆蓋讓學校所有物體上網並實現數據自動採集、建模等為學校教學和管理提供智能化建議;教學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利用錄播教室和網絡環境實現資源交流共享,有效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等問題。智慧校園系統基於物聯網覆蓋技術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管理深度融合,滿足課前預習、課堂一對多互動、課後作業輔導等教學需求,幫助老師減少工作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和個性化精準學習;實現 ” 學習辦公隨時隨地、教學和管理源於大數據、溝通和互動無處不在 ” 的三大場景。

智慧校園系統共建是上海對雲南貧困地區教育幫扶的一個縮影。山區小小的 ” 智慧教室 ” 聯結了外面大大的世界,為教師、為學生的未來創造出更多可能。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