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蘭「表白」賈樟柯 談創作 保持恐懼勇於開始

錫蘭「表白」賈樟柯 談創作 保持恐懼勇於開始

繼此前出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後,土耳其導演努里·比格·錫蘭於金秋再度造訪中國。10月18日舉行的「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論壇上,錫蘭圍繞自己的創作經歷,分享了對藝術電影與商業電影異同的理解。

當天交流的話題從錫蘭的第一部短片《繭》開始。多年後回看這部處女作,他毫不諱言這是自己拍過「最艱難」的一部電影:「這是我唯一的一部短片,前後花費了1年時間,過程中我犯了很多錯誤,」但錫蘭又說,「而錯誤也是我最好的『老師』。」

努里·比格·錫蘭

影迷們都知道,錫蘭最初學習的專業是與藝術風馬牛不相及的「電氣工程」。在創作《繭》之前,他「等」了整整10年。「但現在我認為這種等待是不對的,勇於開始你的創作才最重要。」如今拍點東西變得越來越容易,甚至一部iPhone就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錫蘭真誠建議年輕人要向着自己的目標大膽前進:「勇於『開始』,不斷追尋自己的目標。」

電影道路上,錫蘭經歷過三重身份:攝影師、剪輯師和導演,它們也代表着電影創作的三個階段。自己剪輯和掌鏡幫助錫蘭快速的「認識」和「了解」電影,也給到他非常多啟發。在錫蘭看來,創作中最危險的莫過於「過於相信自己」:「你要隨時對創作保持一種恐懼。」當然,他也不忘開導事業剛剛起步、對自己缺乏信心的年輕電影人。「我也是從不自信的階段走過來的,剛拍完《小鎮》時,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樣。但不斷嘗試摸索,有一天你就會突然得道。」錫蘭說,「你要相信你和你的團隊,但要永遠對自己的作品保持『質疑』。」

對於錫蘭來說,藝術電影和商業電影全然不可混為一談。而他本人也是一位絕對的獨立藝術電影創作者。在錫蘭眼中,商業電影最強烈的特有屬性是迎合市場以便盈利,但真正的藝術電影創作者則完全不會在乎外界的想法。

以他本人為例:錫蘭的兩部作品《冬眠》和《野梨樹》片長都超過了3個小時。他笑說,無論電影節還是自己的發行商都沒人樂見於此。當然有人勸過他把電影剪輯得短一些,這樣更容易獲得電影節青睞,也更好賣出去,但都被錫蘭拒絕了:「因為我是獨立創作者,我自己找投資,沒人能逼迫我做我不願意的事,如果我的電影不能按自己的想法來,那就不是我的作品了。」

以不同身份參與了大量電影節,錫蘭認為選片和電影市場環節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最為關鍵。一個電影節選擇的影片要緊緊跟隨世界的變化,自詡「slow person(慢節奏人)」的錫蘭感慨,最近幾十年的變化甚至比過去上千年都還要顛覆,自己熱愛電影,雖然有時也理解不了年輕人對藝術的新觀點,但他並不想盲目的給出評價。

最後,頻繁造訪中國的錫蘭也被問到最欣賞的中國導演是誰。他毫不猶豫選擇了賈樟柯:「當年我和賈樟柯曾經一同參加過電影節,我從他的電影里看到了中國的小城市,故事則展現了中國人的生活百態,其中很多都和土耳其感覺很像,我非常喜歡。」

穆德遠

當天,攝影師穆德遠也受邀出席論壇,並就鏡頭美學話題與到場觀眾進行了分享交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