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1

一周前,重慶沙坪壩一男子從30樓的一處高層跳樓自殺,砸死了兩名過路女生。

其中一個女孩叫小雨,是家里的獨女,即將要參加明年的高考。

那天她正結束了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考試,走到大廈底下的時候,被迎面墜下的男子砸死。

小雨喜歡藝術,以後想做主持人,她的夢想是考上中國傳媒大學,但是又聽說武漢大學的櫻花特別漂亮,又想報武漢大學試試。

在抖音上,小雨曬出了自己考試的證件照,梳着中分,五官精緻,還非常俏皮地喊話:我准備好了,我准備好了……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她還特別喜歡畫卡通畫,給自己和同學都畫了,還製作了多張卡券,有早睡券、消氣券等,還標注了有效期。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看得出來,她是一個活潑可愛、熱愛生活的女孩。

如果沒有發生意外,她應該順利地考上大學,參加工作,結婚生子,然後孝順家里的老人。

然而她沒有,她的生命終止了在那一天的晚上。

小雨的家庭並不富裕,她能夠學習播音主持,支付昂貴的學費,靠的是父母兩個人在工廠編織藤椅供她讀書,省吃儉用攢下來的錢,全都拿去給女兒交了學費。

藤椅編織難度大,又十分費手指,長期的高強度勞動下,小雨父親的手指都變了形。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但只要想到乖巧努力的女兒,他就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他們想盡自己所能給孩子一個最光明的未來,所以哪怕生活艱辛,仍然在咬牙堅持。

而他的女兒小雨,也聰敏乖巧,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一直在努力練功,憧憬着未來能做一名少兒節目主持人,或者做培訓班的老師。

為了夢想和家人,她付出了無數努力,練功練得腿上青一塊紫一塊,卻仍然樂觀向上。

但就在她離夢想只差一步的時候,自殺者的那縱身一躍,砸斷了她所有的期待,也砸斷了父母所有的希望。

有人說人生中最痛的事情莫過於中年喪子,她的父母聽聞這個噩耗之後,該有多麼悲痛欲絕,又該如何接受女兒的死亡?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一生的奮鬥和努力,全部投到了唯一的女兒身上,女兒就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可是這根支柱忽然之間倒了,他們要怎麼從悲痛中走出來,又要怎麼找到繼續活下去的信念?

然而小雨的父親是一個內心很強大的人,前幾天去小雨遇難事發地悼念的時候,他買了三束鮮花。

其中一束給女兒,一束給和女兒一起遇難的女孩,最後一束給砸死自己女兒的那個自殺者。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有人不解,這是在悼念殺死自己女兒的那個人麼?

難道就輕易原諒了?

女孩父親說:「就算他賠我一百萬、兩百萬,我的女兒能回來嗎?我願意放下,未來的路還很長。」

這不是原諒,而是放下。

這位父親如果不放下又能怎樣呢?難道沖到死者的家中,用同樣殘暴的方式去對待他的孩子?不顧一切地去發泄仇恨?

但即使這樣,他的女兒還是回不來了,然而他的背後還有老人還有妻子,這樣反而只會把他們拖入更痛苦的深淵,被悲痛反復灼傷,一輩子都走不出來,一輩都停在那個悲傷里面。

所以,與其這樣,與其在痛苦中掙扎,這位父親更願意放下這一切,不再去怨恨那個自殺的人,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因為即便女兒在世,她最大的心願也是自己能夠過好。

逝者已矣,但活着的人要在悲傷中繼續前行。

那句原諒的意思是,算了,我放過你,也放過我自己。

2

我們該如何面對死亡?

這是我常常在想的問題。

在中國人眼中,死亡是一件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避免談論死亡,仔細看中國人從古至今對死亡的稱呼就可以知道,我們連對「死」這個字,都諱莫如深。

然而死亡是每個人遲早要面對的事情,它是不可控的,我們所有人終有一天都會經歷死亡,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道哪一個會更先來。

只有面對它,接受它,真正去理解死亡之後,我們才能更加明白生命的意義。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看到過這樣一節特殊的課:

幼兒園里集體養育的一隻兔子死去了,老師組織孩子們給兔子開「追悼會」。

追悼會上,有些孩子表現得十分傷心,哭得不能自已,也有孩子覺得事不關己,以一種旁觀者的姿態看這場活動。

老師隨後組織孩子們為兔子製作了一本相冊,里面都是他們平時和兔子一起拍過的照片。

然後老師翻着照片,告訴孩子們:「兔子的離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你們曾經好好照料過這只兔子,而它也給你們帶來過許多歡樂。因此對於它的離開,你們應該對它的存在心存感激,並肯定它存在過的意義。」

老師說完之後,孩子們仿佛都明白了什麼似的,漸漸把平靜地目光投向了那隻已經沉睡的兔子。

用正確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死亡的意義,遠比一味逃避要好得多。

我們的孩子,在被帶去參加葬禮的時候,往往會被教育什麼也不要問,不要說,要露出悲傷的神情,以示尊重。

即使孩子好奇問起,大人也只會說「他們去了天上」,要是再多問一兩句,大人就會告訴你小孩子不要問這麼多。在死亡這件事上,我們都默契地選擇了對孩子閉口不言。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西藏生死書》說:我們是一個沒有死亡准備的民族。

在我們的教育中,從來沒有說過要如何正確看待「死亡」這件事。

我曾經經歷過狗狗的離世,狗狗的生命一般只有10——15年,當時我的狗狗離開的時候讓我久久不能釋懷。

因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都不敢再養寵物,因為我害怕分別。

直到後來我看到一個小故事被治癒了:

一隻十多歲的老狗遭受病痛的折磨,家人決定為它實行安樂死,並讓它一直伴隨成長的七歲孩子在一旁觀看了全過程。

當這只狗安詳閉上眼睛後,全家人聚在一起感嘆狗的壽命太短,紛紛掉下眼淚。

而一直安靜不語的孩子突然說:「我知道狗的壽命為什麼比人短,我們人出生後要先去學會怎樣去愛,或許要花上幾十年甚至一輩子,而狗天生就知道,所以上帝為它們省去了這些時間。」

說得多好啊,生命是由愛來定義和解釋的,狗狗雖然生命短暫,但是它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愛別人,付出愛,所以離開的時候也不會後悔。

而我們人何嘗不是如此呢?

生命雖然短暫,但如果我們在短暫的生命里學會了愛,努力過,盡力了,即使死亡來臨的時候,也會無怨無悔。

是愛讓生命有了意義,是愛讓死亡有了方向。

所以,緣分盡了,付出過了,那就放手吧。

就像小雨父親一樣,他曾經辛苦打工供女兒上學,盡最大的努力去成就女兒的夢想,但是那一場父女情分只能到這里了,那也沒有辦法,只能揮手告別,然後學會放下。

人生就像一場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會經停很多站,有人上有人下,即使內心極其不舍,但也要學會好好說再見。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3

你聽過「雖死猶生」嗎?

海德格爾說過,死亡只能結束一個人的生命,卻不能結束兩個人的關系,感情還在,思念還在。

就算我們再也見不到,也不代表生命中就沒有了彼此的位置。

就像高以翔離世之後,高爸爸在晚輩們的陪同下,拿起了吉他,彈起他生前最喜歡的歌曲,懷念天堂里的高以翔。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就像馬航失事之後,親人在手臂上畫了一個小飛機,飛機行駛的方向,是自己的心房。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就像史鐵生在母親去世之後,在母親生前經常呆的那一片牆上寫下:寂靜的牆與寂靜的我之間,野花膨脹着花蕾,不盡的路途在不盡的牆間延展……

重慶墜樓案父親一個舉動引爭議 這不是原諒,而是選擇放下

只有用力地愛過,才能好好地去告別。

如果有人問你死亡到底是什麼,請這樣告訴他:

身體消失,但愛沒有離開。

記住你所愛的人,然後好好活着,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安慰。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華哥讀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