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頫、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國博新展很圈粉

原標題:趙孟頫當媒人、八大山人畫「白眼魚」 國博新展很圈粉

近日,「中國古代書畫」專題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其中宋人《輞川圖卷》、任仁發《飲飼圖卷》、趙孟頫作品《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文天祥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等珍貴文物展出,引發觀眾排隊欣賞。

19日,中新網記者實地探訪,探尋這些展品背後的故事。

趙孟頫、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國博新展很圈粉

展廳中的觀眾(上官雲 攝)

這次的「中國古代書畫」展以時間為主線,分為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明代的繪畫與書法和清代的繪畫與書法三個單元,遴選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

走進展廳,首先看到的便是《輞川圖卷》,展櫃前早已擠滿了前來看展的觀眾。記者看到,這幅畫作並沒有名款,也沒有題跋,是以唐代詩人王維的《輞川圖》或其他宋人所臨摹王維《輞川圖》為藍本,摹繪而成。

輞川位於現今陝西省藍田縣,唐時原本是詩人宋之問的別墅。《舊唐書•王維傳》記載:「晚年長齋,不衣文綵,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輞水周於舍下,別漲竹州花塢,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嘗聚其田園所為詩,號《輞川集》。」

相傳,王維曾於輞川山莊的清源寺牆壁上繪制《輞川圖》。據《宣和畫譜》載,御府收藏王維繪畫一百二十六件中,有多件作品描繪輞川景色。宋人秦觀《淮海集》載《輞川圖》所繪風景有:華子岡、孟城坳、輞口莊、文杏館、木蘭柴、鹿柴、南垞、北垞、竹里館等。

這次展出的宋人《輞川圖卷》便是以水墨筆法,將輞川二十景繪制於一卷。仔細觀察這幅作品,能看到鬱郁蔥蔥的山谷、靈動的雲水,對石頭以及樹木的描繪均頗有筆力。

趙孟頫、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國博新展很圈粉

本次展出的趙孟頫作品(上官雲 攝)

走過《輞川圖卷》所在展櫃,很快便能看到著名書法家趙孟頫的作品《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這是趙孟頫寫給外甥張景亮的一封家書,主要談到代濮潤之子向景亮之女求婚的事情。有觀眾感嘆,沒想到大名鼎鼎的趙孟頫,也會替人「做媒」。

有趣的是,這件作品整體風格輕松隨意,跟正式的書作和公文還不一樣,更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算得上趙孟頫中晚年的行書佳作。

轉過來,不多遠便能看到愛國詩人文天祥的作品。提到文天祥,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大概會是那首《過零丁洋》。他的書法作品傳世極少,目前所見傳世墨跡僅3件,這次展出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便是其中之一。

趙孟頫、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國博新展很圈粉

展出的文天祥《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上官雲 攝)

文天祥的書法習「二王」,又學懷素,筆法清勁。《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是他在38歲時寫下的,座右辭四十四行,其後文氏跋語二十七行。此卷作品,與他同年所寫的《木雞集序卷》,稱得上是「雙璧」。

在「清代的繪畫與書法」這部分,不光有「金陵畫派」之首龔賢的《白雲錦樹圖軸》、石濤的《仿古山水軸》,也有「畫狀元」唐岱的《湖山春色圖軸》等等,展示了名家們的超群技藝。

比較有趣的是朱耷的一幅《游魚圖軸》。朱耷是一位著名畫家,清初畫壇「四僧」之一。他有一個別號十分響亮,即「八大山人」。

別的畫作且不說,他所畫的魚、鳥等十分有特點:魚、鳥之眼一圈一點,眼珠頂着眼圈,一副「白眼向人」的神情,造型十分夸張。

趙孟頫、八大山人作品亮相 國博新展很圈粉

朱耷《游魚圖軸》(上官雲 攝)

《游魚圖軸》也是這個風格:圖中大面積留白,上部繪制了一尾瘦魚,下方點綴着似乎是小漁和一些水草。瘦魚依舊是「翻着白眼」,構意新奇。

當然,除此之外,展覽還展出了宋人繪制的《果熟來禽圖團扇面》、宋高宗趙構《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董其昌的《北固山圖卷》以及徐渭的《雜畫卷》等眾多作品,也吸引了大量觀眾前來參觀。

記者也了解到,該專題展覽將長期展出,定期進行展品輪換、改陳設計。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劉萬鳴曾介紹,國博未來將繼續深入梳理和研究館藏書畫作品,陸續展出更「驚人」的作品。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