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4歲兒子玩火、隨口罵髒話?美國父母表示 這是給予孩子的自由

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市的4歲男孩奈倫·帕特爾(Naylan Patel),他的日常生活可能會羨煞不少大家,但也會嚇壞不少父母。

因為他平時的言行舉止完全不用受父母管制,想幹嘛就幹嘛。

美國父母推崇放養式教育

獨自一個人劃獨木舟、用錘子敲打釘子、在超市貨架上蹦躂、天黑後獨自在外面遛狗、夜晚十二點才睡覺、用鋸刀來砍伐樹木、將木頭扔進熊熊大火中燃燒、用鋒利的菜刀切檸檬、想罵髒話隨口進來

——這些看上去離經叛道的行為,都不會受到父母的責罵或懲罰。

帕特爾的父母是38歲的尼米什·帕特爾和40歲的緹娜,夫妻倆是「放養式育兒」(Free-range parenting)的推崇者,之所以對兒子的行為不加制止,是因為他們相信孩子會在事情發生或真正學到教訓、自我糾正行為。

「我們不會告訴他什麼是危險行為,什麼是安全行為,因為他會從自己的行為中,明白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尼米什認為,很多「直升機家長」會嚴格控制自己小孩的一言一行,這樣做反而會剝奪孩子童年應有的自由。

他也透露,自己並非一開始就是「放養派父母」,只是希望讓孩子也能體會到自己童年時候的自由和無憂無慮。

「作為一個80、90年代長大的小孩,我們小時候可以跑到離家兩三公里的地方去玩,父母也不會太管,這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到了如今這個時代,這些過去已經完全被忘卻。」

關於孩子被陌生人拐跑的風險,尼米什對此沒有擔憂,「這個世界上不會每天都有孩子被擄走,這與被雷電擊中的機會率一樣渺茫。」

夫妻共創戶外樂園

媽媽緹娜來自於肯尼亞,她的童年也是過得不受任何拘束。

來到美國獲得心理學學位後,她希望能找到一個讓孩子和狗都感到安全放心的地方,能夠不受拘束地遊玩。

於是她在奧蘭多成立了一個名為「赤腳村」(A Barefoot Village)的森林游樂園,這里所有的游樂設施都是天然木質,不像很多現代游樂場因為擔心木屑刺傷小孩而改用塑膠設施。

在這個原汁原味的戶外樂園,3-8歲的孩子們可以盡情打鬧,玩飛索、用刀切水果、在木製蹺蹺板上玩、戶外探險,回歸最原始的自由。

不過在入園前,緹娜會提醒各位父母,孩子們在這里玩耍時會遇到日曬雨淋或者昆蟲襲擊的風險。

「我們鼓勵團隊合作,但我們對任何毆打、搶奪、推搡、辱罵、攻擊、欺凌或貶低他人的行為實行零容忍的原則。」

不少送孩子來「赤腳村」的家長也表示,來這里最有意義的是,讓孩子自己學習承擔風險,並了解自己的能力限制。

「作為一種哺乳類動物,人類在出生之時就擁有了生存的本能。」緹娜說道。

創辦了一家讓狗回歸自然的訓練中心的尼米什則認為,「每個人都擔心孩子摔倒受傷,但孩子們並沒有那麼脆弱。況且擦傷和瘀青,這些身上的傷痕會教給我們寶貴的人生經驗。」

他更直言,「有些家長小時候也會四處奔跑,為什麼他們童年時候擁有的自由,現在卻不讓他們的孩子擁有呢?」

不過,夫妻倆最後也表示,他們的育兒方法只代表個人,並不想藉此批評或者改變其他人的想法。

「我們沒有辦法幫你們當父母,除了當好父母角色,我們的建議就是,讓孩子當好孩子吧。」

放養式育兒是好是壞?

養育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這個問題引發了無數的討論,也衍生了風格迥異的養育方式。

尼米什和緹娜這對夫妻提倡的自由育兒法,讓孩子奔跑於大自然間,從自身經歷中學習到經驗和教訓,可以是說虎爸虎媽的極端反例。

說起放養式育兒,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

當時,一位美國作家斯科納茲(Lenore Skenazy)在文章中因提及讓9歲的兒子獨自乘坐地鐵回家而受到媒體廣泛報道,為此人們給了她一個「全美最差勁母親」的綽號,但這並未妨礙她的書《放養孩子》在美國暢銷一時。

隨着近年來西方國家不少父母倡導放養式育兒的好處,這一教養方式開始重新受到大眾的追捧,而相關法律的制定也為其增加了公信力。

2008年5月,法國猶他州新立了一項法規,即允許小孩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在外活動時,包括:自行上學、在外遊玩、待在無成人看管的車內、獨自留在家中等,父母不會像過去一樣有受到起訴的風險了。

這也是全美國第一個「放養式育兒」法案生效的州,不過,法案未有指定兒童年齡,引來一定爭議。

其實,我個人理解的「放養式育兒」,並非完全放任自由、孩子想幹嘛就幹嘛,而是鼓勵家長根據孩子的年齡適當性地減少管教,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從而成為更好的大人。

因為在放養式教育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大環境的氛圍支持,也要衡量孩子的年齡、心理健康程度、身體適應能力等綜合性因素。

太多的負面消息和社會新聞在觸發父母內心的恐懼了,腦海里的那種「萬一」念頭總是讓我們草木皆兵,從而抗拒讓孩子過早去體驗

一些「冒風險」的事情,比如獨自乘車回家、和朋友出去露營等。

放養,並不意味着放縱,但想讓孩子自由體驗童年,並不等於家長的疏忽。

就像斯科納茲所言,破除恐懼的唯一方法就是面對現實。

學會提醒自己,不斷打破內心的恐懼感,試着往孩子外出做一些他們已經非常熟悉的事情吧,比如走路上下學等。

「你嘗試一次讓孩子自己找回家,你的驕傲會完全打敗你的恐懼感。」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教育能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