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有價值的古物」

讀懂「有價值的古物」

圖①

讀懂「有價值的古物」

圖③④⑤⑥分別為:王裕口南M103銅鼎銘文、高冠玉人、銅印章背鈕,王裕口南M94銅權杖頭。

核心閱讀

王裕口南地墓地的發掘,為殷商時期「貞人集團」研究打開了新局面。這一特殊群體的獨特材料,為研究殷墟時期的政治、家族、文字等提供了參考。

對於甲骨的研究,我們曾經走過漫長的摸索期。面對甲骨上的只言片語、斷句殘章,王懿榮認為是「有價值的古物」,劉鶚指出其是「殷人的刀筆文字」,直到羅振玉確認小屯為甲骨真實出土地,且是殷代的都城殷墟,王國維採用「二重證據法」,證明《史記·殷本紀》應是史實,中國信史大大提前。

但每當讀到諸如「癸酉卜,(見圖①)貞:旬亡咎。十二月,三」的卜辭時,對「貞」字之前這個甲骨文字的解讀則莫衷一是:官名?地名?占卜事類?1929年殷墟第三次科學發掘,在小屯村北發現4塊比較完整的刻辭卜甲,通過深入研究,董作賓首次指出,「貞」前之字是指「貞卜命龜之人」。「貞人」的發現對甲骨學研究如撥雲見日,成為甲骨文斷代研究的首要標準。甲骨學家們甄別出服務於商王的貞人多達120餘位,「貞人集團」「貞人家族」進入到眾多學者研究的視野。

據專家研究,占卜之事需多人協作,甲骨之上記錄之「貞人」應為某個家族的姓氏,是專為商王祭祀占卜服務的某個家族的多名成員的總稱。

2009年夏季殷墟西南王裕口南地一處家族墓地的發掘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觀點。

此次發掘共清理晚商時期墓葬330餘座,與殷墟其他區域墓葬一樣,這些墓葬多以家族墓地的形態分布。發掘之初最引人注目的是編號為M103的墓葬中出土的銅印章,此方印章的重要性不亞於成組青銅禮器。長期以來,學術界關於青銅印章起源問題爭論不休:戰國?春秋?殷代?圍繞着傳世的三方銅印章年代、真偽、識讀等問題莫衷一是。1998年殷墟曾發掘出土一方銅印章,一定程度上化解了爭論,但因仍是孤證,且印文為圖案而非文字,討論仍在持續。當看到M103銅印時,驚喜、感嘆,自不待言!十分標準的橋形鈕印,陰文印面,印文不再是圖案,而是文字:(見圖①) 。

M103為殷墟文化二期之時的墓葬,年代相當於武丁王時期。墓葬規模中等,經體質人類學家現場鑒定,墓主為男性,30歲左右,共有9位殉葬人,共隨葬青銅器、玉器、石器、金器、陶器、骨器、貝等各種器物。在其中的兩件銅鼎和一件銅爵之上,都有銘文(見圖①)字。我們基本可以肯定,墓主人應是(見圖①)族。

M103西部不遠,有一座編號為M94的墓葬,年代比M103略晚,為殷墟文化三期。M94帶有一條小型墓道,墓室平面呈「甲」字形。十分難得的是,該墓也保存完好,共有各類隨葬品80餘件。其中在青銅鼎、弓形器之上也有銘文字。同一個墓地內,不同時期的青銅器上都有相同的銘文,清楚地表明這里應是族的家族墓地。

甲骨學家根據卜辭早就指出,(見圖①)是為商王占卜的貞人,這個家族主要活躍於殷墟二、三期之時,大體對應於商王武丁到祖庚、祖甲之時。殷墟發掘80餘年,這是第一次發掘並辨識出這種特殊人群的家族墓地,對於研究甲骨占卜意義非凡。

這個貞人家族墓地的發現引起了甲骨學家的廣泛關注,先後有多位學者發表文章進行討論,甲骨學家劉一曼曾撰寫《試論殷墟商代貞人墓》,不僅充分肯定了貞人墓地,同時經過詳細梳理已有材料,指出以前殷墟大司空村M663、郭家莊M53墓主同樣是貞人墓葬。

從最初的取龜甲、獸骨的備料,到最終的刻辭等諸多環節,肯定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順着這樣的思路,我們重新審視兩座墓葬內的隨葬品,結果發現,兩座貞人墓主隨葬了多件與甲骨占卜相關的工具,銅刀、銅錛、銅鑿、銅刻刀、玉刻刀、磨石等一應俱全。

兩座貞人墓中還有一些器物可能說明,貞人同時承擔巫的職責。其中M103中出土的高冠玉人以及用大量骨笄製成的扇形冠飾是用來表現商周時期巫師頭戴高冠或尖角冠飾的形象,如此才能表現威嚴與神秘。他們還會手執權杖,在M94中就發現兩件銅質、玉質權杖頭,十分精美。

考古學家發現,9000年前,出土骨笛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的墓葬中就隨葬有石子,且與龜甲共出。此後在其他新石器時代遺址也發現類似現象,有學者認為龜甲是卜卦器具,而同出的石子可能與數字易卦有關。殷墟墓葬中也常發現有顏色不同的石子,這種石子在遺址周邊不常見,一定是精心從別處挑選的。

王裕口南地墓地的發掘,為殷商時期「貞人集團」研究打開了新局面。這一特殊群體的獨特材料,為我們研究殷墟時期的政治、家族、文字等提供了參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人民日報海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