譽王、祁王和靖王,誰才是梁帝的”真愛”?——《琅琊榜》解讀35

上一篇,我們說到譽王謀反,引發了一連串的事件,皇后、童路、雋娘等人都成了這場政治鬥爭的犧牲品。而九安山一戰雖然慘烈,但毫無意外,譽王敗了。

這一次,他從親王之尊跌落成了階下囚,人生再無轉機。

NO.1

我們之前就說過,譽王一出生,就註定了悲劇的一生。

他這輩子,一直是在被利用中度過的。

姨母璇璣公主利用他的身世,布置了一個長達三十多年的局;

同謀夏江計劃失敗身陷囹圄,千方百計的慫恿他謀反,好讓自己趁亂脫身;

謀士秦般弱遵照璇璣公主的囑托接近他,但心里真正謀劃的是滑族的復國大業;

父親梁帝為了防範言氏、制衡太子,將他交給言皇后撫養,又一步步封他為七珠親王;

養母言皇后雖然對他有養育之恩,但也不過是教導他一心與太子爭儲,以穩固自己的地位。

或許,對譽王最有情義的,是那個他一直不寵愛的王妃——朱藍瑾。

而譽王,卻直到臨死前,才意識到這一點。

要強了一輩子的他,最終選擇了用自己的死,換王妃和孩子一個恩赦。

如果梅長蘇不出手相助,梁帝究竟會不會殺譽王妃呢?

悅微認為,梁帝是不會殺王妃的,但送她出京城,仍舊是最好的安排。

作為譽王的遺腹子,留在京城或許會讓這個孩子,走上自己父親的老路。

其實,對於譽王這個兒子,除了利用與忌憚外,梁帝的感情是很復雜的。

譽王是滑族玲瓏公主所生,也算是繼承了父母二人的性格特點,從小就好勝心強、狠辣又多疑。

當初,玲瓏公主過世,梁帝如果只是忌憚這個兒子,完全可以選擇讓譽王留在宮外,斬斷他與皇位之間的聯系,永絕後患。

但是,出於對這個兒子的偏愛,他將譽王帶回皇宮,交給皇后撫養。

這其中,固然有防範利用皇后和譽王母子的考慮,但也有期望譽王在更好的環境中,平安成長的深意。

可惜,梁帝這個人,對待任何人的情感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妨礙他自己的政治需求。

他沒有認認真真的替譽王想過,以這個兒子的性格,一旦奪嫡失敗,將要承受多麼沉重的打擊。

也正是梁帝的利用,將譽王一步步推上了不歸路。

NO.2

不過,同樣是「謀反」,梁帝對祁王和譽王案的處理態度是截然不同的。

這其中固然有靖王的仁心,以及老邁後的梁帝對父子之情的看重。

但更重要的是,這兩個兒子本身的性格和處事方式,造成了梁帝對他們的防範程度大不相同。

譽王謀反,鐵證如山,但梁帝很清楚,這個兒子從來就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赤焰案雖是冤案,但站在一個帝王的立場上祁王這樣的兒子,其實不得不除。

一來,祁王只知道如何做一個仁君,卻不懂得如何做一個皇子。

我們前面就分析過,宸妃是為了制衡言氏一族才入宮的。

但結果卻出乎梁帝的意料,林家的勢力越來越大,成了比言氏更強的威脅。

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主因,就是林燮和祁王的張揚個性。

林燮這個人物,雖然在劇中只有幾個鏡頭,但從藺晨的描述和林殊少年時的性格就可以看出,林帥並不是個謹小慎微的臣子。

他很清楚梁帝讓宸妃進宮的用意,卻沒有引以為戒,反而自己把林家推到了風口浪尖。

更可怕的是,他沒有警醒自己的外甥祁王,反而縱容他結交朝臣,讓他成了「天下敬仰的賢王」。

不可否認,祁王是一個仁君,他做事的出發點也都是為了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

但是,他的父親是帝王,不是神。

即便是我們如今的職場上,與領導上司溝通時,也知道要講究策略、換位思考,而不是毫不避諱的擺出一副「你管不好,我幫你管」的架勢。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祁王,當時的祁王雖然是皇長子,但畢竟還沒有被封為太子,更沒有監國之權。

可是,他的行事比太子還要張揚,還要不避嫌。

「整肅朝綱,激濁揚清」這是一個皇子該做的事嗎?

不要說梁帝,古往今來,哪一個君王能允許自己的兒子如此放肆的干涉自己的朝政?

與祁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弟弟靖王。

靖王雖然耿直,也深受祁王的影響,希望建立一個清明的朝局。

但是,他懂得如何做一個不被自己父親忌憚的皇子。

夏江倒台,靖王事實上已經將東宮之位收入囊中。

但他們母子二人,仍舊明里暗里的向梁帝表示,我們絕無覬覦皇位之心,也從來不曾結黨。

最後,甚至連梁帝都懷疑,靖王是不是真的對皇位沒興趣?

並不是靜妃母子假惺惺,而是他們懂得人性,也知道體諒一個帝王的內心。

就如梁帝所說,靖王和祁王最大的區別在於,靖王懂得「收斂」二字。

正因為這一點,梁帝才徹底舍棄了赤焰案的心結,堅定的選擇了靖王為儲君。

NO.3

二來,祁王對皇權君威,缺乏最起碼的敬畏之心。

祁王勸說梁帝裁撤懸鏡司時說,真正的明君,是不需要有懸鏡司這樣的機構存在的。

可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的,懸鏡司的行事原則是 「不涉黨爭,只忠君上」,夏江是梁帝辛辛苦苦培養的心腹打手。

此時,祁王在朝堂上已經是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偏偏還要建議梁帝,將他手下唯一的嫡系部隊裁撤掉。

梁帝會怎麼想?

你這是要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啊?

如果,梁帝將懸鏡司裁撤了,恐怕祁王真的謀反時,梁帝也找不到可靠的將領去剿滅了。

這就好比你的好朋友跟你借錢,雖然你知道,他不會不還你?

但是,萬一呢?

如果寫一張借條,就可以防止這個萬一;而不寫這張借條,主動權就交到了別人手上。

梁帝當然知道,林燮是忠臣、祁王是賢王,否則也不會寵愛他們那麼多年,但是懸鏡司和夏江就好比梁帝手中的借條。

突然有一天,祁王對梁帝說,你把借條撕了吧。

換你,你敢撕嗎?

可以說,不是夏江給梁帝洗腦,祁王要謀反,而是祁王自己的所作所為,太像在為謀反做准備了。

反觀弟弟靖王,梅長蘇重返金陵,將四部尚書,軍方的慶國公、寧國侯,大理寺卿朱樾、懸鏡司首尊夏江先後拉下了馬。

可是,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梁帝本人的決斷,而非靖王的諫言所導致的。

雖然,當時祁王的地位遠高於奪嫡之初的靖王。

但是,在君主專制的社會中,不論地位有多高,君權永遠是不可侵犯的。

林殊也曾經是個性格跳脫的少年,但是,當他真的要幫靖王奪嫡時,卻完完全全壓抑了自己的真性情。

這,才是真正的政治鬥爭。

或許,祁王生錯了時代,也生錯了人家。

這樣一個愛民如子、賢德仁厚的人,不該活在君主專制的社會,也不該生在一睜眼就是勾心鬥角的皇家。

可正因為,這個兒子實在太好、太優秀了,梁帝才不得不下狠手。

如果像對待廢太子一樣放虎歸山,誰知道哪一天,他會不會真的反了呢?

畢竟,他是想反就可以反的。

只可嘆,最是無情帝王家。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劇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