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崴腳後醫生竟讓打石膏,靠譜嗎?

男子崴腳後醫生竟讓打石膏,靠譜嗎?

近日,讀者劉先生向沈陽晚報新聞熱線求助:他一周前打乒乓球時不小心崴了腳,令他沒有想到的是,一次普通的崴腳竟然還要打石膏。

劉先生說,崴腳後自己並沒當回事,可是幾天過了仍不見好轉。他去醫院拍片,未發現骨折,只是踝關節扭傷,但醫生說需要石膏外固定。劉先生覺得醫生有點小題大做,只是普通的扭傷,有必要這樣嗎?

1月15日,沈陽晚報、沈報融媒記者就「踝關節扭傷到底要不要打石膏」話題,采訪了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足踝外科主任楊茂偉。

觀點 崴腳後有必要藉助石膏固定

楊茂偉接受采訪時表示:「踝關節扭傷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崴腳。很多人覺得骨折了才需要打石膏,崴腳沒有必要打石膏,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楊茂偉說,踝關節扭傷容易導致內外側韌帶等組織的損傷,早期如不能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久而久之會導致踝關節韌帶鬆弛和踝關節不穩定。一旦踝關節不穩,在行走或運動時極易造成二次扭傷或重復性傷害,形成惡性循環,嚴重時會出現不能負重行走的情況。所以,一般來說,崴腳患者有必要藉助石膏固定關節或者使用踝關節支具,打石膏、使用踝關節支具的時間可根據病情不同需要3—7天不等,這樣有利於韌帶的癒合。

案例 小時候受傷致習慣性崴腳

楊茂偉講述了一個習慣性崴腳的案例:40歲的高先生每年都會發生不規律的崴腳事件,崴腳後休息一兩天會自然好轉。

高先生平時並不做劇烈運動,頻繁崴腳是怎麼回事呢?原來,他六七歲的時候,不小心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到醫院檢查發現是踝關節扭傷。高先生的父親帶他到一家足療店做按摩,按摩幾次疼痛消失,以為病情痊癒了。

楊茂偉說,由於高先生在小時候崴腳治療的方法不對,導致了踝關節韌帶鬆弛以及關節不穩定,因此他才會在日後習慣性崴腳。楊茂偉表示,建議踝關節韌帶鬆弛的習慣性崴腳患者到骨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測,通常採用康復治療,嚴重者如遇軟骨損傷,則需要手術治療。

提醒 拒絕崴腳應盡量少穿高跟鞋

楊茂偉介紹,導致腳踝扭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運動不當,人們在運動前不論是跑步還是打球都要充分熱身,在冬天運動還要注意腳踝保暖,因為血流不暢容易導致腳踝受傷。

另外,腳踝扭傷與大家天天穿的鞋也有很大關系,一雙舒適的鞋子,除了鞋底要有弧度,腳踝處最好也有支撐。選鞋不僅要考慮鞋跟的粗細、鞋底的軟硬、鞋幫的高低,還要考慮腳的自身條件,比如腳型、足弓的高低、跟腱及周圍韌帶的張力及彈性等。

楊茂偉提醒,女性偏愛的高跟鞋可能成為崴腳的元兇,所以,從健康的角度,女士應盡量少穿高跟鞋。

糾錯 這些常見的應對方式都不對

如果一不小心崴了腳怎麼辦?楊茂偉表示,其實很多常見的應對方法都是錯的:首先,崴腳後不能馬上按、揉、熱敷、噴紅花油或塗抹跌打損傷藥,貼膏藥也是不正確的。其次,切勿把踝關節扭傷直接當成脫位或者骨折,進行強力的手法整復及按摩等操作。

而科學的做法是遵循RICE原則: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包紮)和Elevation(抬高患肢)。楊茂偉提示,崴腳冰敷72小時後可以改為熱敷。如果扭傷時即刻熱敷,病情非但不能得到緩解,還會加重出血,影響後期恢復。在冰敷72小時後進行熱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環,有利於傷處淤血和滲出液的吸收。

沈陽晚報、沈報融媒主任記者 吳強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