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金榜、康熙遺詔……200餘件鎮館之寶亮相北京檔案館

中國檔案部門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西藏歸入中國版圖的元代檔案、明代的「金書鐵券」、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張金榜……即日起,《中國檔案珍品展》向公眾開放,30餘家全國檔案館攜200餘件鎮館之寶在北京市檔案館亮相,其中第四批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的8件(組)檔案是首次展出。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館藏檔案7億5千餘萬卷件。此次展覽展出的50餘組200多件檔案展品是它們中的「代表」。它們來自全國30多家檔案館,均收錄於《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有的還入選了《世界記憶亞太地區名錄》《世界記憶名錄》,件件堪稱無價之寶。其中孔子世家明清文書檔案、《四部醫典》、貴州布依族古文字檔案、盛京內務府冊檔、五當召蒙古文歷史檔案、四川自貢岩口簿檔案文獻、《尺度經·智者意悅》、卡瓦山佤族酋長印譜等8件檔案入選第四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為首次展出。

進入展廳,每走一步都仿佛重溫了歷史的某個「高光」時刻。一件件檔案或記載某一重大歷史事件,或印證某一歷史史實,或記錄一段鮮為人知的秘聞軼事,從不同層面折射出從唐代到近代中國社會的發展歷程,從多個側面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其中,一件元代檔案上,用八思巴文字和古西藏文書寫着中國元朝中央政府任命西藏地方官員的聖旨和文稿。專家說,這體現了元代中央政府對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轄,是13世紀西藏歸入中國版圖的原始證據。

展品中,最年長的一位是一件唐代檔案。它是中國檔案部門現存最古老的紙質公文檔案,形成於唐開元二年,距今足有1300年了。檔案上記錄了對寇賊騷擾進行剿捕等事由,1900年發現於敦煌石窟藏經洞。明代檔案中有「金書鐵券」,展出的「鐵券」是熔鐵鑄文,形如板瓦,內容為明英宗誥命制文。

清代金榜、康熙遺詔……200餘件鎮館之寶亮相北京檔案館

明代「金書鐵券」

清代檔案內容豐富,保存完整,有冊文、誥命、遺詔、國書、稟文、玉牒、合同、稅單、照會、信函等,內容涉及地方保甲制度、地理輿圖、郵驛交通、科舉考試、興修水利、外交等方面,反映了清代宮廷生活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清代大金榜長19米,高將近1米,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殿試「大金榜」,也是歷時1300年的科舉制度的最後一張金榜。

清代金榜、康熙遺詔……200餘件鎮館之寶亮相北京檔案館

清代金榜、康熙遺詔……200餘件鎮館之寶亮相北京檔案館

清代金榜

近代工商檔案有江南機器製造局檔案、大生紗廠創辦初期檔案等,再現了在帝國主義以及封建勢力的壓迫下,中國民族工商業曲折發展的艱難歷程。民國檔案還有梁啟超草擬的護國討袁檄文、孫中山先生「博愛」題詞、陳嘉庚先生組織僑工的函等,見證了20世紀以來中華民族在屈辱苦難中奮起抗爭,為實現民族復興進行的種種探索。

市檔案館介紹,這些展品是檔案部門保存的最為珍貴的檔案,包括唐、元、明、清、近代的珍貴檔案,具有跨越千年時空、展現皇家珍藏、揭示曠世之謎、印證歷史結論的特點。其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檔案文獻和實物是第一次與北京觀眾見面,是人們了解歷史真相、探尋社會發展足跡的重要參考。

清代金榜、康熙遺詔……200餘件鎮館之寶亮相北京檔案館

清康熙皇帝傳位遺詔

此次展覽由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主辦,北京市檔案館承辦的中國檔案珍品展近日在北京市檔案館隆重開展。

【參觀方式】

市民可憑有效身份證件入館免費參觀。

為滿足廣大社會公眾的參觀需求,市檔案館除了周一至周五開放外,還將於10月26日起實行每周六對外開放參觀制度,開閉館時間為10時至17時。

展覽預約電話(團體):010-87092157。

【重點展品】

1.唐代開元年間檔案

文獻遺產名稱:唐代開元年間檔案

文獻形成年代:714年(唐開元二年)

文獻數量:6件

文獻保存者:遼寧省檔案館

與已發現的敦煌文物資料相比,該文獻不十分完整,其主要內容有對寇賊騷擾進行剿捕的申狀,其上有職官司馬的簽字;各寺廟法師的名單;對死亡之人進行勘查等方面。該文獻反映了1300多年前中國封建社會的治安、宗教等情況。

2.元代檔案中有關西藏歸屬問題的檔案

文獻遺產名稱:元代檔案中有關西藏歸屬問題的檔案

文獻形成年代:1304年(元大德八年)—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

文獻數量:22件

文獻保存者:西藏自治區檔案館

該檔案文獻是有關西藏歸入中國版圖的元代檔案,是當時元代中央政府與西藏地方之間來往的重要文件,以及由元代中央政府任命的西藏地方官員行使職權的一些重要文件。該文獻用八思巴字新蒙文或古藏文寫成,所用紙為西藏產狼毒草藏紙。

八思巴字新蒙文紙質檔案非常稀少。該檔案文獻反映了西藏自13世紀歸入中國版圖這一歷史事實。在對元代這一影響整個歐亞歷史的特定歷史時期的研究方面具有寶貴的價值,是研究西藏文化極富價值的原始資料。同時對研究藏文字、蒙文字的演變也有重要價值。

3.大明混一圖

文獻遺產名稱:大明混一圖

文獻形成年代: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

文獻數量:1件

文獻保存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大明混一圖成圖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絹本彩繪,尺寸達386厘米x456厘米。圖中標註明清疆域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名稱數百處,是最早描繪非洲的世界地圖。

該圖繪制精美,內容豐富。它以明王朝版圖為中心,着重描繪了明王朝各級治所、山脈、河流的相對位置。標明鎮寨堡驛、渠塘堰井、湖泊澤池、邊地島嶼等一千餘處。清朝初期,為符合統治者的需要,將圖中所標著的漢字地名用對應的滿文譯名黃簽覆蓋,並更名為「大清混一圖」。該圖是中國目前已知尺寸最大、年代最久遠、保存最完好的一幅古代世界地圖,所繪制的地理范圍東至日本、西達西歐和非洲西海岸、南括爪哇,北至蒙古。

4.清代秘密立儲檔案

文獻遺產名稱:清代秘密立儲檔案

文獻形成年代: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文獻數量:5件(含原裝封、匣)

文獻保存者: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該文獻是清代道光皇帝臨終前秘密立儲(選定皇位繼承人)的原始檔案文件。內容包括道光皇帝親筆遺囑,以及有關喪典儀式安排等,是現存的唯一由皇帝親筆所書關於封建皇帝承襲傳位的原始文獻。該文獻對於研究中國封建社會皇位繼承及清朝政治制度和文書檔案制度具有極高的價值,同時也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

5.孫中山題詞手跡

文獻遺產名稱:孫中山題詞手跡——「博愛」

文獻形成年代:1922年

文獻數量:1件

文獻保存者: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文獻內容及評介:該「博愛」題詞是孫中山先生為表彰愛國華僑鄧蔭南先生資助革命、勛及國家而題寫的橫匾,是目前檔案界發現的孫中山先生有關「博愛」題詞的最早原件。孫中山先生一生為謀求強國富民,用「博愛」精神激勵革命志士,「博愛」也是他偉大人格的寫照。因此,「博愛」在孫中山的墨跡文獻中具有特殊的意義和重要的價值。

6.京張鐵路檔案

文獻遺產名稱:《京張路工撮影》

文獻形成年代:1909年(清宣統元年)

文獻數量:178張

文獻保存者:北京市檔案館

文獻內容及評介:京張鐵路是中國歷史上使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人員修建完成的第一條鐵路。鐵路工程艱巨,1909年10月通車。該文獻系統地反映了京張鐵路全貌,記錄了修建和通車慶典以及沿途二百餘公里各站和機車情況,對於研究中華民族志士為振興中華而奮鬥的歷史以及中國鐵路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