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不僅是夜經濟也是泄壓器

從今年9月開始,我試着走進了深夜食堂。每周抽一個晚上,約上三五個閨女班上的家長吃宵夜,或豆漿,或砂鍋粥,時段是夜里11點到凌晨1點。吃東西填肚子是其次,談談心、聊聊天,放鬆一下自己才是主要目的。

後現代都市的基本特徵是傳統時空概念日漸模糊,白天與黑夜的邊界日漸消散,彈性化與靈活性的工作越來越多,工作與吃飯不再是白天的專利,睡眠與休息也不再是晚上的專屬,選擇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的大有人在。深夜食堂、24小時便利店、全天候外賣等就是上述時代背景催生出來的新興事物。

更深層次解讀深夜食堂,它是快節奏和高壓力都市生產與生活方式的一種「應然」,是都市人對現代性(生活)的「反抗」。都市化與現代化的浪潮無孔不入,極少人可以做到獨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成年人的房貸車貸等經濟壓力,孩子們的學習和全方位發展壓力,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引致的有形與無形壓力,讓每個都市人的生活趨於機械化、程式化和同一化,單調、乏味、憋悶與繁瑣成為很多人的日常體驗。以我為例,每天早上7點不到就起床洗漱送娃上學,然後馬不停蹄去上班,下班回家晚飯後奔波於孩子們各種興趣班接送,回來得配合娃娃各種打卡、拍視頻、講故事、哄娃睡覺,晚上十點半可以消停下來,已算是值得慶幸之事。自從二孩出生後,我似乎習慣了每天這樣子急匆匆、趕鴨子一般的生活。我相信,我的生物鍾不是個案,是很多都市人的常態。

現代性同時對都市人的社會心態產生深遠影響,我的一些朋友很想約閨蜜來一次說走就走的遠行,不理老公,不理孩子,可惜只是說說而已,現實很殘酷;另外一些朋友抱怨夫妻關系早已平淡如水,但無力改變。。

深夜食堂給了我們超越平凡生活的機會,借小酒,我們開始打開封塵已久的心扉,袒露我們真實的內心,我們談論興趣、愛好與心之所向,我們就夫妻關系、婆媳關系和子女教育等話題展開深入探討,我們變得團結、默契和友好,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兄弟、好閨蜜。

理解深夜食堂,我們不妨拆解這個詞:

一、「深夜」,人往往只有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才能比較徹底告別白天的喧囂與蕪雜,內心才能真正平靜下來,才能打開心扉和實地面對自己和自己的內心。

二、「食」,我們不只是在消費和吸收各種可見可感的美味佳餚,我們同時在消費精神糧食,因為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內心變得更加強大和篤定。此外,我們還在消耗和釋放潛藏於內心的負能量。故而,這里的「食」,有食、攝入、增加(正能量)和泄(壓)、排出、減少(負能量)的雙功能。換言之,做加法的同時,我們其實是在做減法。

三、「堂」,即齊聚一堂,對應學理上的自發性社群、社團等概念,用以對抗以個體化、冰冷和匿名為核心特徵的原子化社會。

可見,深夜食堂,不止於經濟面向所謂「夜經濟」的概念,還具有重要的社會學意義指涉。期待更多的深夜食堂,在填飽我們肚子的同時,也讓我們的心敞亮起來、輕盈起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