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道終有一天會死,為什麼所有人都還在拚命工作?

為什麼人們出去旅遊、度假,明知道終究還是會回到自己的「狗窩」,面對同樣的生活與工作上的各種雞飛狗跳。還是要拼了命的受苦又受累,花錢去景區給人「宰」?

明知道終有一天會死,為什麼所有人都還在拚命工作?

人都不想死,也都很怕死!

從生存的角度,很多人會很現實的說,人不工作就沒飯吃,沒飯吃自己會餓死,家人也會餓死,所以要拚命工作。

站在社會的角度來說,人的價值所在是能推動社會的發展,一個人在世上能為別人、為子孫為社會做出貢獻,就是有價值的。

從個人活着的意義講,人的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所以很多人拚命工作,只為展示自己的生存價值,證明自己曾經「活過」。即使我們知道人固有一死,但在這不算長不算短的一生中盡可能做一些有趣的事情,多認識一些人,經歷人生百態,酸甜苦辣,如果寥寥草草渾渾噩噩過完這一生,錯過了一切,一定會遺憾吧。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了一張游樂園的票,明知道天黑了你就要出來,你是選擇在游樂園里躺到傍晚,還是興致勃勃探索每一個項目,玩到盡興且不留遺憾呢?游樂園就好我們的一生,充滿挑戰,跌宕起伏,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領略。

還有一種活法,卻是在細細品味這種「活着」的感覺,在芸芸眾生像中找到自己。在回顧着工作中自己每天的變化,也在品嘗着變化中的五味雜陳,體會着其中的痛苦、快樂、悲傷與幸福。賈平凹曾說過:「人活着的最大目的是為了死,而最大的人生意義卻在生到死的過程。」即使我們不是主動來到這一世,但是證明自己存在過,努力生活過,在某個人的生命力存在過,也不算虛度吧。因為知道我們的生命是有終點的,才會學會敬畏、懂得珍惜,不羨慕、不怨恨、不貪圖,以自身的生命體驗來品味這一生。

有位朋友,水瓶座,有點世俗,又有點清高。從小就喜歡問「我是誰」,為什麼爸爸媽媽是這兩個,為什麼活着,死了去哪里?直到年近40,在經歷了各種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有過七情六慾之後,終於發現活着實際上就是讓自己快樂。覺得工作快樂的時候就拚命工作,覺得戀愛了和戀人吵架也是快樂的,即使在經歷痛苦,她依舊覺得可以恢復平靜是快樂的。就像駕車去旅行,不在乎目的在哪里,只在乎沿途的風景,和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

感覺有點佛,你說呢?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這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