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鄉愁有時是思慕往事,有時引發大眾對家國的共同情感

交流是化解衝突的積極方式,因為人性是可以超越文化衝突的。文學是人性的表現,而人性則是人對人的理解。這可以算是《單筒望遠鏡》對文化道義的跨界承當了。

文學鄉愁的自我表白

日本作家永井荷風認為,鄉愁是對一種事物的思慕之情。我們稍加忖度,就知道這種思慕之情往往是由時間、空間單方面或者共同的遷移引發的。換言之,鄉愁源自對差異性的感悟與懷想。因此,盡管從未真正的背井離鄉,單單是日復一日的生活的疊加,年復一年的心緒的沉澱,也足可以引發一個人的鄉愁。

如果他碰巧是個作家,他便極有可能把這份鄉愁表述並且傳遞開來,使之成為一種橫亘時空的人類共同的人文經驗,比如帕慕克之於伊斯坦布爾,普魯斯特之於巴黎,再比如馮驥才之於天津。

文學鄉愁有時是思慕往事,有時引發大眾對家國的共同情感

帕慕克用「呼愁」來形容他對伊斯坦布爾的感覺

書寫天津衛百多年前歷史糾葛的《單筒望遠鏡》是馮驥才文學鄉愁最強烈的自我表白。《單筒望遠鏡》里百多年前的天津人文圖景,是歷史的、文化的、邏輯的,更是情感的。情感的底色與情感化的想象力甚至彌合了他不在歷史現場的種種經驗和體驗的缺欠。記得雨果曾在一篇游記中寫道:「再過一點時間,所有巴黎的紀念性建築就會成為廢墟。這里,一切都在變,但什麼也不會消亡。大山的廢墟還是大山。」在《單筒望遠鏡》里天津這城永遠是天津,也永遠是家鄉。

文學鄉愁有時是思慕往事,有時引發大眾對家國的共同情感

作者:馮驥才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2018-12

但是《單筒望遠鏡》里文學鄉愁的落點卻無意於家鄉,而在於家國。

《單筒望遠鏡》不再以津味兒白話作為文本語言,不再以勾勒津地往昔眾生相,「鈎沉」擠擠挨挨、深不可測的市井人生為本事,不再以捧出一方「有鹼有鹽還有硝」的一方水土和性情為主旨。《單筒望遠鏡》逾越了地理的限制和文化的鉗制,以鄉為國,直指中西文化碰撞、衝突的「核裂變」點——庚子年·天津。這就是《單筒望遠鏡》真正的張力所在。

「單筒望遠鏡」無疑是中西文化誤讀與猜疑的象徵之物。就歷史事實而言,早在明天啟年間,單筒望遠鏡這一荷蘭人的發明就已經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攜入中國,崇禎皇帝成為最早使用單筒望遠鏡的中國人之一。據史料記載,明代中國人已經掌握望遠鏡——時人稱之為「千里鏡」的製作技藝,並曾用於作戰;而有清一代,上層社會對單筒望遠鏡也並不陌生。但小說中,出身於做洋紙批發生意的富貴商家的二少爺歐陽覺,在他所處的時空里,鄉土中國正經歷着巨大的文化震驚,天津是鄉土中國最早體驗這一文化震驚的城市之一。

文學鄉愁有時是思慕往事,有時引發大眾對家國的共同情感

小說前半部分,與法國少女莎娜一起的歐陽覺站在小白樓上透過單筒望遠鏡這一「他者」窺視着異己的租界地,同時也窺視着司空見慣的天津老城,他的視界里依次出現了紫竹林、白河、三岔河口、娘娘宮、望海樓教堂、天津老城,這些地標式的天津空間地名及其各自的文化過程,定義了《單筒望遠鏡》小說文本的文化地理空間。而在之後的庚子之戰中,它們又都成為了中西激烈對抗的生死場。正如馮驥才所認為的,當一種文明碰到另一種文明時,不一定是更文明,還有一種可能是野蠻,中西最初的誤讀、猜疑、隔閡、碰撞,盡在其中。

然而作家的文化鄉愁又別有一層深意,那即是一種「傳統性」焦慮。

《單筒望遠鏡》開篇不久,便語出驚人地形容起一棵「鋪天蓋地」的老槐樹來。這槐樹將主人公歐陽家四合套的三進院落統統罩住;槐樹的香氣則隨着東南西北風,同城隍廟、白衣庵的香火氣以及老城鼓樓晨昏的鍾聲融為一體;槐花則是老藥鋪的一味上好的藥材,還是房主歐陽老爺妙趣天成的茶飲。而篇末,老槐樹被八國聯軍的炮火炸斷,歐陽家家破人亡,倖存的歐陽覺將老樹、老屋連同死去的親人一同點燃,「滾滾濃煙帶着悲情染黑了老城上邊夏日的天空」。老槐樹同天津的城與人真可謂共命同運,生死一氣,有始有終。

文學鄉愁有時是思慕往事,有時引發大眾對家國的共同情感

《單筒望遠鏡》以槐樹作為中國文化本深末茂的象徵物乃至意象,是有人文深度的一種「文化人」的自然選擇。值得留意的是,歐陽家開的是「紙局」,紙於傳統人文中國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這些「傳統中國」的美好在中西文明的碰撞中玉石俱焚了,「鋪天蓋地」的老槐樹無力蔭庇這些美好,老槐樹成為一種「傳統性」文化焦慮的象徵。

文化的衝突往往表現為人與人的衝突,在這種衝突中是不存在完勝者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馮驥才認為,交流是化解衝突的積極方式,因為人性是可以超越文化衝突的。他同時認為,文學是人性的表現,而人性則是人對人的理解。這可以算是《單筒望遠鏡》對文化道義的跨界承當了。

小說的篇末,歐陽覺赴死之前回望那座一面朝向租界,一面朝向老城的「小白樓」:

此刻,夕陽從開闊的曠野的西邊斜射過來,正照在那小樓上。在強烈的晚照里,在它後邊蒙着暮靄的租界那一片灰暗的背景的襯托下,它孤孤單單地立在那里,金紅奪目,極其明亮,好似荒野上一塊遙遠的墓碑。

我們沒有理由不在這墓碑前低下頭來認真地思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