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慢

因為一座城,你很想去愛一個人。來到揚州,發現自己遲到了。要是再年輕一些,那一定要千方百計,想方設法到揚州來談一場戀愛。成功或失敗並不重要,神往的是可以享受美好溫柔的揚州慢。

那天上午,慢悠悠地,從街頭走到巷尾;下午,又慢悠悠地,從巷尾走到街頭。一個適宜漫步,慢走,緩緩地看,細細地感覺的城市。不管你抬眼或低眉,左瞧或右望,入眼就見唐詩和宋詞。

揚州慢

已經五月,仍是花開季,寫了「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李白早在千年前約我們春暖時分到揚州,陽歷五月,也算農歷三月吧。煙花五月下揚州,春花絢麗綻開時,濛濛細雨中,迷離雨霧間,宋人王觀的《卜算子》浮上心頭:「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王觀送友人鮑浩然到浙東的詞,沒寫揚州,然而,也許有一句,「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令人嚮往,到揚州遇上春天,一定要在揚州住下,從容地和春天面對面相見。

早上先在瘦西湖邊散步。住在瘦西湖畔,出了大門,往左拐,直走,就見瘦西湖入門處的人潮一如想象中的擁擠。大多是來自外地的遊客。帶我們的小魚兒說。「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是個幻境,我們前一天坐車來的,身邊也沒多少錢。至於那些中國遊客,腰袋里裝的是手機,錢在支付寶里,付費都不用現金。

揚州慢

到揚州大學正門口的柳湖茶坊喝早茶,一進門見座無空席,打破了我一直以為只有廣州和香港人才有飲早茶吃點心的習慣思維,原來揚州人的老話里早就有「早上皮包水」的享受。店里最著名的大煮干絲,少見多怪的南洋人以為是黃色面條,卻是淮揚菜系中的看家菜。還有最具特色的蟹黃湯包,所謂的「皮包水」指的正是這一碗「輕輕提,慢慢移,先開窗,後喝湯」的湯包,每碗一個湯包配一個吸管,吃的時候先戳破湯包表皮,把飽含蟹黃和豬肉汁的鮮美湯水吸個清光,就吃好了。因為湯水才是這道菜的主題,包子皮不吃。要吃包子,好客的吳教授點了大湯包、五丁包,薺菜包等共三種大包子,還有小湯包、牛肉、鎮江餚肉、香菇、水餃等。其中五丁包為雞丁、豬肉丁、蝦仁丁、海參丁加筍丁,拌上鹵汁,包在一起。據說當年日本天皇吃過後贊賞為「天下一品」。

揚州慢

揚州的名菜還有蘇東坡吃過後大呼「值那一死」的白燒河豚。清明節前吃刀魚,刀魚倒吃了,真是好吃。清明節後吃河豚。揚州人把刀魚當「人間美味」,對河豚的贊語是「人間至味」,更高一級,更勝一籌。「一朝食得河豚肉,終生不念天下魚」就是用來歌頌河豚的。中國古語「拚死吃河豚」意思是懷有劇毒的河豚,萬一處理不當,吃的人就要客死揚州了。唐朝詩人張祜來到揚州愛上揚州,愛得打算死在揚州:「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詩不是我寫的,我也還想活着,活着再來看揚州,揚州只來一次,兩次,那是不夠的。

穿過揚州大學校園,回到酒店門口,領路的小魚兒已在等待。隨着她走進斜風細雨里,刻意不打傘,給自己製造浪漫感覺。揚州風光正是如此嫵媚旖旎。瘦瘦的湖水在身邊,翠綠的柳樹佇岸邊,奼紫嫣紅的鮮花在路邊,濕潤潮濕空氣里有花香味。

揚州慢

邀請我們到揚州大學演講的柏老師,帶着我們行走揚州小巷子的小魚兒,都不是真正的揚州當地人。然而,她們來到多江多河多湖多水的揚州,工作,住下,再也不願走。作為遊客的南洋人,對她們的熱誠招待心存感激,但當我直接坦誠相告我也不願走,卻不是為了附和她們,尤其人在皮市街閒逛時。

小魚兒特別把我們帶到「浮生記」。「浮生記」前屋和後院都只有兩三張桌子,桌上擺着名片「四時讀書好」。分明是家鼓勵大家到此閱讀的書店。進來的人不要帶聲音來,靜靜地拍照,店里的客人也沒有聲音,靜靜地讀書。四牆擺滿書,有站有躺,有直有斜恁隨意。問了一下,有供客人讀,也有出售的。桌上擺一張寫好字的紙:「細細刷牙,慢慢洗澡,好好睡覺,靜靜生活。」書法旁邊有本書《席地而詩》,我說要買,員工說那是店主寫的字,書也是店主自己保留,屬非賣品。我要求拍照,員工說可以,只能拍照帶走。照片一直拍到對面的「山有夏至店」,看起來像餐廳又像咖啡廳,砌着灰磚的外牆上貼有字:「我只記得夢開始時你的樣子」,店家體貼地放一張木長椅,長椅旁是一棵小紅楓葉樹。結果經過的遊人都在那兒擺姿態,每個人都想要記得夢開始時自己的樣子吧。

揚州慢

這是一座無論走到哪兒都有機會和唐詩宋詞見面的城市,詩人說:「人生只愛揚州住,夾岸垂楊春氣薰。自摘園花閒打扮,池邊綠映水紅裙。」人還沒離開揚州,已經在夢想:什麼時候再到揚州住幾天。

原文刊載:2019年10月6日《羊城晚報》;圖源網絡。

編輯:吳煌(朵拉中國地區助理)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