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打卡代替靜心閱讀 網紅書店「毀掉」多少人?

拍照打卡代替靜心閱讀 網紅書店「毀掉」多少人?先鋒書店。 曉書館。

最近,高曉松的「曉書館」開到南京,吸引不少文藝青年去打卡,一周內的預約都是滿的。雖然「曉書館」的定位是公益圖書館,但在不少讀者心目中,大概它是和南京的先鋒書店一樣,都屬於網紅文學場所。最近,一個討論吸引大家關註:網紅書店,到底毀掉了多少人?聽起來很嚇人,其實,這個靈魂之問是,你到底是去拍照、打卡、遛娃、買文創、喝咖啡……還是,去看書的?

網紅書店成為身邊的文化地標

說起去過的網紅書店,大概都能舉出不少:鬧中取靜的香港誠品、蘇州誠品、成都方所、言幾又、上海鍾書閣、南京先鋒書店等等。比如天津的濱海之眼,是近幾年國內風頭最盛的公共圖書館,據新聞說,2017年10月開放以來,以其新穎的結構吸引了近180萬遊客。被譽為「史上最孤獨圖書館」的三聯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位於秦皇島北戴河新區的海邊沙灘,距離大海不足百米。北京坊Page One書店,曾憑借漂亮的店內設計刷了一波屏:高大的「通天書牆」,令人如望星空的屋頂。

近的你去南京先鋒書店五台山店看看,文藝青年川流不息,當嚴歌苓、方文山等各界名人來到這里舉辦簽售活動,真是人擠人,甚至無處下腳。南京還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店,比如24小時沒有店員,自助買單的「一間很小的書店」;以蟲子為主題的先鋒蟲子書店,「我們心靈相通,我們彼此相愛,我們能夠交流。我替它們說話,它們為我歌唱。」

所謂網紅書店,始於顏值,以其獨特的設計感吸引人們去打卡,還提供各種交流講座、互動,以及文創、咖啡等休閒方式,正在引領人們的文化消費生活潮流,以至於成為當地的文化地標。有人說,「每次來南京,都想去先鋒逛逛,這里成了我對南京最最執念的地方。」

拍照打卡,代替了靜心閱讀?

一種質疑的聲音也來了:全民熱衷打卡的時代,網紅書店帶動的是閱讀嗎?想象中的畫面是,在書架上和讀書清單里的書欣喜相逢,紙質書本里的字總比屏幕里的更有溫度。拿起一本攤開的樣書度過一個下午,好像又重拾學生時代在圖書館消磨的時光。對於忙碌的都市人來說,這樣的休閒時光越來越「心嚮往之」。

現實是,涌動人潮令環境變得喧鬧,人們在這里消費的不僅僅是書籍。據說在香港誠品書店,珍珠奶茶的營業額,是暢銷書的70倍。有讀者告訴記者,「小時候最愛去新華書店,一呆就是大半天,捧一本書席地而坐就能津津有味讀完。但當下熱衷於去這些風格各異的網紅書店打卡,可能是去遛娃,也可能是去聽名人分享,或者就是和好友閨蜜一起喝茶聊天,倒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真正坐下來好好讀一本書。」確實,文化消費和休閒的意味,大於讀書本身。

但也有讀者認為,網紅書店,毀掉年輕人?不存在的。願意在朋友圈曬的,大多是值得炫耀的事情。願意在書店拍照,說明大家把閱讀當成值得驕傲的事情。網紅書店至少坦然展現了,讀書也是一件很「美」的事情。比如它設計很花心思,建在各種你想不到的地方,甚至古鎮、鄉村。在這里可以翻書也可以閒逛,喝咖啡、聽講座,甚至24小時流浪,它代表了一種人們對精神生活的嚮往。

《讀庫》引發情懷買單,難以斷舍離

遺憾的是,近年來消息不斷傳出,身邊「結業」的網紅書店不是一家兩家。最近,「台北文化地標」誠品敦南24小時書店進入「熄燈倒數」,很多市民表示不舍,期待下一家24小時書店能順利「接力開啟」。很有意思的是,熟悉的書店要拆,就算平時根本不買書的人也會認為:城市沒有這樣的書店,絕對是損失。

今年雙11,在讀者中頗有影響力的綜合性人文社科讀物《讀庫》求助的消息,也把大家拉入嚴峻現實。「讀庫」發布了一篇網絡求助信《把您的書房,變成讀庫的庫房》,大意為,因不可抗拒因素,位於北京市順義區的庫房面臨大規模遷移,為籌措資金、騰空貨位,號召廣大讀者購書幫助。結果引發很多讀者為情懷買單,雙11創造讀庫的購買新紀錄。

說到今年遇到的困難,《讀庫》創辦人兼主編張立憲(老六)對記者回憶起兩年前的狀態,六嫂面臨生產,她的父母身體出現狀況,老六的父親病危,老六自己的身體也發出不健康的信號。但重重壓力之下,《讀庫》走了過來。相比之下,老六說今年遇到的是外在問題,不是生老病死,經歷過那一年,內心反而沒有太多慌亂。

他的自信還來自於,出版行業不會被人工智能取代,另外,就是文字表達的稀缺性。現在人們都喜歡拍照,文字描述能力普遍不足,出版和閱讀可以改變一些什麼。書是人類向智慧進軍的最有效手段。「我不是將自己的工作神聖化,因為有些很少讀書的人也能混得很好,但書籍經過精心處理,它可以幫人們篩選有價值的信息,幫大家作出判斷。」

網紅書店,要以閱讀的靈魂留住讀者

業內人士認為,「書店火了就被漲房租」這也是一條行業潛規則,不是所有書店都是公益性質的,情懷不能當飯吃,實體書店的商業化盈利能力不斷面臨考驗。

書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論賣書,實體書店無法跟網絡渠道去競爭。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所謂網紅書店其實是一種行業轉型和探索而已。紙質圖書閱讀受到手機閱讀等各種挑戰,圖書本身的盈利必然不能承擔「維護顏值」所需的費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成為網紅打卡地、咖啡館、藝術館、科技體驗館等,書店探尋新的模式盈利,不僅提高書店的「造血」功能,還拓展了書店文化的發展空間。

最近,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來南京說,不願意被稱為「網紅」,因為快速碎片化的網紅文化雖然被大眾需要,但稍縱即逝,還是通過實踐、積累、交流所積淀的文化更被大眾需要。圖書界人士也認為,始於顏值,但不能止於顏值,過度依靠文創產品、餐飲供給、營銷策劃的套路,只追求成為一時的「網紅」註定難逃過氣的命運。留住讀者,不能光靠「顏值」和「副業」,更要靠內涵。書籍和閱讀,才是書店的靈魂。打卡、拍照、擼貓這樣的題外之意,不能代替書店本身的閱讀和交流的功能。只有回歸書店本身的價值,才能讓書店真正持久地獲得網紅化效應。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中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