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名家跨界演繹話劇《廣陵散》亮相寧夏銀川

戲曲名家跨界演繹話劇《廣陵散》亮相寧夏銀川

話劇演出現場。於晶攝

中新網銀川12月21日電 (李佩珊 於晶)12月21日,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話劇《廣陵散》亮相寧夏銀川。在銀川劇院,為觀眾帶來一場令人沉醉的精彩劇目。

話劇《廣陵散》以魏晉遺風為背景,講述了魏晉時期「竹林七賢」排名第一的思想家、音樂家、文學家嵇康,因得罪司隸校尉鍾會,遭其陷害,被掌權的大將軍司馬昭處死。在行刑當日,神色不變的嵇康於刑場上彈奏了一曲《廣陵散》後從容就戮,時年四十歲。該劇集中塑造了魏晉時期的文人群像,呈現出中國士人的精神內核和極具個性風采的魏晉風度。

戲曲名家跨界演繹話劇《廣陵散》亮相寧夏銀川

話劇演出現場。於晶 攝

據了解,劇中所有的角色均由戲曲演員擔任,他們將戲曲的「唱念做打」融入到話劇的「聲台形表」之中,並通過去程式化的自然流露來凸顯人物氣質,這令該劇不僅能滿足喜愛話劇觀眾的審美,偏好戲曲的觀眾也能從中獲得豐富的觀劇體驗。

話劇《廣陵散》的主創們表示,除了力求以戲劇的形式呈現中國文化史上鮮有的放曠自然的生命和至情至性的人格之外,這部戲的一個重要意義,還在於探索戲曲藝術與話劇藝術的融合之路,探索話劇的本土化與民族化。

戲曲名家跨界演繹話劇《廣陵散》亮相寧夏銀川

正在後台化妝的演員。於晶 攝

演出現場,簡約的景置、靈動的燈光賦予了舞台詩意的氣氛。古琴、笛子、簫、鼓,搭配音色樸拙的塤,以及慷慨悲壯的嗩吶,這些民族樂器在演出中極大地烘託了角色的心境,仿佛把觀眾一同帶回了魏晉時代。

「京劇與話劇的巧妙融合,令人耳目一新。嵇康個人結局令人悲愴,但他激濁揚清,不願同流合污,孤傲風骨令人敬佩。」正在觀看話劇的張先生感嘆到。

劇中,余派老生凌珂、張派青衣張寶月、「全才花臉」袁派傳人楊赤等一眾戲曲名家,在舞台上或縱酒狂歌,或緊打慢唱的精彩演繹贏得現場觀眾一致喝彩。(完)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