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對於不見外的人,我只有一句「滾」。/《都挺好》

這些沒有邊界感、沒有同理心的人,在慷他人之慨的時候都可積極了。

在昨天之前,安安以為自己已經算是一個有求必應的老好人了。

朋友發來的鏈接,無論是「朋友圈第一條集贊幫忙點一下」還是「我正在搶春運火車票,快來幫幫我」,甚至於「關注XX公眾號,給31號小朋友投一票」,她都一一照做。

事實上,面對這些請求,安安並不總是樂意,也不總是方便。

但她想,有那個小心翼翼考慮措辭以免因為拒絕而惹惱對方的工夫,還不如直接幫忙了。畢竟,都只是「動動手指」的舉手之勞罷了。

這樣好說話的安安,還是敗在了中學同學發來的砍價鏈接上。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今年雙十一的「噩夢」:砍一刀和蓋樓。

「這點忙都不幫,你還是人嗎」

在收到「是兄弟就幫忙砍一刀!百元商品免費得」的消息時,安安正在外面跟姐妹逛街。

她用僅剩30%電量的手機打開了鏈接,又用微信登錄了賬戶,點擊了「幫忙砍一刀」。

本以為就此大功告成,但隨後跳轉出來的頁面,讓她傻眼了:需要安裝app,才能幫忙砍價。

這也太麻煩了!

安安硬着頭皮回復說自己沒裝app,沒法幫忙砍價。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你以為自己已經把話說得夠明顯了嗎?太天真了。

本想着這樣足夠明顯的暗示,能讓這位大哥知難而退,沒想到,「對方正在輸入……」後的回復,險些讓她一口老血噴出來——

「那更好了!新用戶砍得多,趕快下載吧。」

在刷微博時看到「不把自己當外人有多可怕」的熱搜時,顏奕腦海里浮現的全是大學同學小A的模樣。

盡管已經過去好幾年,但此人的「光輝事跡」,還是給她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以至於她也常常懷疑:這麼奇葩的人,確定是真實存在的嗎?

當代女大學生最深惡痛絕的「被室友偷穿衣服」,倒是沒發生。畢竟她身高172,而小A身高155,穿不到一塊去。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被室友借衣服,是當代女大學生難以言說之痛。/《帶着爸爸去留學》

但問題也就出在這——

寢室陽台的晾衣杆懸得特別高,小A總讓她幫忙晾衣服。盡管她們根本就不熟,每周有限的接觸全靠晾衣服。

其實,小A自己踩個凳子也能夠得着。但穿着鞋踩上去還要擦凳子,脫了鞋踩上去還要再穿鞋,多麻煩?

直接喊一嗓子讓室友來干,多方便?

那一天,小A又洗衣服了。但顏奕已經在上鋪躺下准備午睡了。

可小A仿佛根本不怕尷尬似的,一直催她下來晾衣服,她想睡也睡不了。

沒想到,一件沾滿了水的外套,足有五斤沉。顏奕一邊顫顫巍巍舉高一邊扭頭問小A,「你怎麼不把衣服擰一擰就晾?」

「你懂什麼?這件是純棉的,擰了以後晾乾都是褶兒,快晾吧,哎——!」

顏奕沒拿穩,那件外套的袖子一下蹭到了牆上,沾上一塊白灰。

小A氣急敗壞地把衣服搶走了,臨走撂下一句「還不如我自己來」!

剩下顏奕一個人愣在那兒,心想,你也知道你可以自己來啊?那憑什麼每次都讓我來?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不拿自己當外人是人際交往中的大忌。

「憑什麼?」小北也在心里發出怒吼。

辦公室飲水機一沒水,女同事小D就來找小北換水,即使他正在工作,即使他的工作思路很容易被打斷。

在十分鍾之內被連催三次以後,小北終於也急了:「憑什麼一沒水就找我啊?我腦門上寫了『換水的』三個字嗎?」

「辦公室總共就咱兩個新人,不是你搬,難道我搬?你是男生, 換桶水還能累死你了?」

小北不說話了。

但心里的怨念就沒停下來過:

你搬不動,我來搬也沒什麼,但你總得客氣一點吧?讓人幫忙之前說聲「麻煩你了」,幫完說聲「謝謝」,這很難嗎?這不是小學生都懂的道理嗎?

我可以繼續換水,但那是因為我勤勞,我善良,唯獨不是因為「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無法拒絕別人是一種病。

當然,以上對話並沒有真實發生。

不然,除了「眼里沒活」,他身上又要多個「愛計較」的罪名了。

真是想不通,這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人不拿自己當外人,要求別人付出,還覺得理所應當。

「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大概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遇到那麼幾個口無遮攔,隨意評價別人的人。

小孫發了張自拍,三分鍾內就收到私信「忘了P圖就發出來了?坐等秒刪」;小張健身之後發了張全身照,評論里有人回「大興飛機場不用建了」;小董找到了心儀的工作,也有人專門找來說這個單位效益不行,你怎麼沒去試試XXX……

上個月,大一的周頡去電影院看完《少年的你》,難以抑制激動的心情,在朋友圈里發了一張自己的偶像,也是電影主演易烊千璽的劇照,並配上文字「千璽最酷」。

沒過兩分鍾,同班的男生小C就評論上了。

「喲,這不是掏糞男孩嗎?」,還帶了個「機智」的表情。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開玩笑的前提是對方要覺得好笑。

周頡又好氣又好笑,心想這大哥是幾年不上網了?還掏糞男孩,我家弟弟早就有新的黑稱了好不好。

但她還是耐着性子回復:你愛怎麼叫怎麼叫,別發到我評論里。

「一句玩笑話,至於這麼生氣麼?果然腦殘粉。不過我們是同學,我不會在意這些,我也不會為了自己偶像去沖着自己的同學發火。」

本來,那些隨意評價別人的言語,已經讓人很不爽了,但接下來的反應,才更讓人火大。

明明是他冒犯了你,你表達不滿之後,他還要來一句,「你怎麼這麼開不起玩笑?」

「至於嗎?我就不會這麼小肚雞腸」,一句話里,貶低別人,抬高自己,一氣呵成。

而有些人,明明貌似是在表達對你的肯定,但聽起來也不大舒服。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無數次希望自己是滅霸。/《都挺好》

26歲的單身女青年肖紅,發現這次的相親對象有點不同。

這位小哥有點冷漠,在微信上互相打過招呼之後,就沒再發來過消息。而肖紅也保持着這份默契,互不打擾。

「可能他也是應付家里吧」,肖紅倒是很理解。

不管怎麼說,比起之前那些只會發「在嗎?」「吃了嗎?」「在干嗎?」的相親對象,感覺還是他更像個正常人些。

有一天,相親小哥的話突然多了起來,肖紅陪他尬聊幾個回合之後,終於忍不住問了緣由。

一開始他還神神秘秘地賣關子,最後架不住肖紅實在好奇,對方才得意洋洋地說:

「前些天托人調查了一下你」

「你的開房記錄很乾淨,不錯」

「恭喜你過了第一關……」

後面的話肖紅沒看見,因為已經把他拉進黑名單了。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相親那些年,見的全是「珍禽異獸」。/unsplash

不拿自己當外人,

究竟有多煩人

事實上,不論是沒有邊界感,令人感到冒犯的話張嘴就來,還是不珍惜別人的勞動,理所當然地要求別人付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不拿自己當外人。

第一次碰到這種人時,你會驚訝,會困惑,會憤怒,總之會感到不適,但見得多了,你反而會開始佩服。

你不但佩服他們能有這種想法,還佩服他們有足夠的勇氣和臉皮把這些想法表達出來。

面對拒絕,他們往往還能一臉震驚地反問:我可親眼看見你幫過XXX了,憑什麼到我這就不行了?

就是這樣,他可以,但是你不行。

有些言語,換一個人來講,可能就是無傷大雅的玩笑;有些事情,就算超級麻煩,我也願意幫忙。

這不是雙重標準,而是親疏有別。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在麻煩別人之前請先有點自知之明。/《奇葩說》

如果第一天認識的人,與交好數十年的老朋友相比,得到的對待完全沒有區別,那麼人們通過交往,增進感情的意義在哪里?

但就是有一些人,搞不清這些道理。

美國人類學家霍爾,在他的書《隱藏的維度》里提出了空間關系學和私人空間的概念。

他認為,空間和語言一樣能傳達信息。不同關系之間的空間距離是不同的,根據熟悉程度可以分為親密距離、私人距離、社交距離和公共距離。

而文化決定了人們對於時間和空間的理解,不同的理解會導致人際間交流出現困難。

打個比方,你覺得,你和剛認識的小明,關系屬於點頭之交,至少應該保持1米的社交距離,就算3米以上的公共距離也沒什麼問題;

而小明呢?他不要你覺得,他覺得他就是你爸爸,你倆相距30厘米都不算什麼。

更可氣的是,這些沒有邊界感、沒有同理心的人,在慷他人之慨的時候都可積極了。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沒有邊界感的人,你對TA只能束手無策。

已經畢業兩年的宇昕,到現在還記得大四時發生的一件怪事。

當時,隨着升入畢業年級,宇昕所在的班級進行了最後一次「三好學生」評選。班會上,所有在校的同學進行了無記名投票,不在校的同學將投票發給輔導員老師。

最後,是身為學習委員的他獲得了最多的投票,當選為那個學年的三好學生。

半個月後,平時沒有什麼接觸的同班同學小B突然給他發消息。

小B發來一連串的指示:

「哥們兒,我要考選調生,需要三好學生身份」

「你不是要出國嗎?這個稱號反正你也用不上,就讓給我吧?」

「300元獎金我可以不要,我就要那個榮譽就行。」

宇昕:???這是人說的話嗎?

但表面上,宇昕還是禮貌拒絕了他,告訴他這是全班同學投票選出來的結果,自己並沒有私下交易名額的權力。

沒一會兒,輔導員的電話就直接打過來了。

「你們班那個誰,是不是有毛病?跑到辦公室來跟我說他有個考試需要三好生的榮譽,讓我把你換成他,我給他撅回去了。」

掛了電話的宇昕又收到一連串陌生號碼發來的短信,什麼「自私」「sb」「占着茅坑不拉屎」,不用問也知道是誰發的。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連評個三好學生,都深藏功與名。/pixabay

有個經典的笑話是這樣說的:

記者采訪了一位農民。

記者:如果你有一百萬,願不願意捐出去?

農民:願意

記者:那如果你有一頭牛,願不願意捐出去?

農民:不願意

記者:為什麼

農民:因為我真的有一頭牛

同樣的道理。那些說着「真是小氣,這都不肯幫忙的」,只是全身上下都沒有可以被利用的價值罷了。

被要求做出犧牲的,如果是他本人,保證他會跳腳跳得比誰都厲害,因為,他是「真的有一頭牛」。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人終究是利己的。/pixabay

不敢翻臉,難上加難

大家都很反感不拿自己當外人的人,可到了實際生活中,面對這些人,能做到直接翻臉的人並不多。

有的人是嘴笨。

白天發生的事,到了晚上躺在床上該睡了,才想起來「我當時其實可以說這句話懟他」。

更多的人,則是不好意思翻臉。

客氣一點的人,會發微信里的「笑哭」表情,發假笑表情包,而且全是那種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潛台詞是「你讓我很困擾,但我不好意思說,你最好自己能領會到」。

強硬一點的人,會直接發問號「?」。

我最討厭的一種人,叫不拿自己當外人

一個簡簡單單的「?」,可以暗藏千言萬語。

前段時間,網絡上流行着這樣一句話,「當我緩緩打出一個『?』的時候,不是我有問題,是我覺得你有問題」。

確實是這樣,當年輕人給你發來一個「?」,多半是在說「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還有的人,看起來很剛,會在朋友圈放狠話「不要把我對你的容忍,當成你不要臉的資本」,但實際上連指名道姓都不敢。

面對不拿自己當外人的人,這屆年輕人真的是想盡辦法,用盡各種方式進行反抗,除了直接表達出來。

其實呢,大可不必感到這麼為難。

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就勇敢拒絕,那些不愛聽的言論,就直接懟回去,因為面對不拿自己當外人的人,唯一的辦法就是比他還要理直氣壯。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情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