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辣條標準統一看地方食品,從地標到國標

12月10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於加強調味面製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公告,按照公告,今後「辣條」要統一按照「方便食品(調味面製品)」生產許可類別進行管理,這意味着辣條標準「南北之爭」的終結。

「辣條」價格便宜、香辣撲鼻,被譽為「最牛零食」。近年來,圍繞「辣條」質量和標準的爭論不休。典型案例是,去年湖北省食藥監部門檢出多款「辣條」產品不合格,而「辣條」龍頭企業——衛龍回應稱,按照生產地河南省的標準,其生產的產品完全合格。在這類食品全國流通的背景下,地方標準不一導致檢測結果不一,既影響行業企業發展,又讓消費者一頭霧水,還給了問題食品趁亂作怪的機會,不利於「舌尖上的安全」。市場監管總局此次統一「辣條」管理,給行業企業吃了一顆「定心丸」,終結了「不合格」檢測,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也更有保障。

根據現行《食品安全法》規定,地方政府部門有權制定某些食品標準,即「對地方特色食品,沒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行政部門可以制定並公布食品安全地方標準……」這是各地食品標準不一致的制度性原因。而在主觀層面,由於相關食品產業在當地經濟中所占的分量不同,地方出於經濟利益的考量,一旦對相關食品企業、產業保護較多,再加上龍頭企業參與標準制定,相關食品標準就會偏低。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眼下「辣條」管理已經全國統一,其他食品的標準、管理也應爭取實現全國統一。從而杜絕某些地方的低標準,從源頭上保障食品質量和安全。法律賦權各地自主規范當地特色食品無可厚非,可以彌補國家食品標準的空白。但問題是,同一種食品,A省作為地方特色食品制定自己標準,B省也是如此,那麼從全國來看就容易陷入標準混亂。過去相關新聞中多次提到將統一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有關方面有必要部署各地對食品標準進行全面梳理,凡是兩個省份或者多個省份食品標準「打架」,都要進行統一。

理想的做法是,由國家有關方面統一制定國家食品標準,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後,地方標準即行廢止。此外還可讓標準不一致的地方,限期協商統一標準。而在標準之外,相關監管也要更嚴格。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