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攀登者》看創業 只要人還在,終究會有機會登上山頂

昨天帶着老婆、兒子看了《攀登者》,看完後有感而發,從攀登者聯想到了創業者,寫了一篇微頭條,有很多人點贊評論。

為什麼大眾會自發安利電影呢?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影片質量高,票房與之不匹配。

我不是影評人,不能從專業的角度去分析影片的好壞,只是作為一個普通觀眾,覺得票價值!花兩個多小時,值!並且,觀影讓我產生了很多創業路上的聯想,這就物超所值了。

場景一:1960年第一次沖刺珠峰,因為登山途中方五洲為了救曲松林,丟了相機,雖然成功登頂,但苦於沒有影視記錄,不被國際承認,導致三個成功登頂成員,鬱郁寡歡十五年。

登頂行為被國際承認需要具備兩個條件:

1、360度影視記錄資料;

2、在頂峰留下證物。

從《攀登者》看創業 只要人還在,終究會有機會登上山頂

一個朋友,開了一家餐館,名字叫XXX四季火鍋,裝修高檔,店鋪位置也不錯,停車也還方便,開業初期,生意挺好的。過了兩個月,生意慢慢淡下來了,我那朋友急了,聽了身邊人的建議,另請大廚,增加炒菜,結果生意越做越差,餐館歷時1年半後倒閉。

餐館倒閉,總結幾點原因:

1、前期生意好的原因是因為朋友身邊的人脈資源,親朋好友的捧場,但當時菜品一般,價格偏貴,導致前期口碑一般,沒有讓種子客戶裂變,反而流失了很多基礎客源。

2、生意變淡時沒有深挖菜品的問題,優化出品,反而盲目增加其它品類出品,大改產品格局,從而造成餐館什麼都做,但什麼菜品都形成不了記憶,失去了特色,也失去了客戶。

登山因為丟了相機,沒有留下影視記錄,從而無法得到國際認可;餐館因為遇到經營困難,沒有對火鍋進行優化,反而亂加出品,也丟了自己的相機,丟失了特色,沒有了記憶點,最終客戶一去不復返。

場景二:十五年後再登珠峰,方五洲嘗試了兩次,第一次受傷,加上天氣原因,撤回,第二次帶領隊員成功登頂。

胡歌飾演的楊光因為登山途中小腿凍傷,截肢,沒有成功;幾十年後,成龍飾演的楊光穿着義肢,成功登頂。

登山路上只要人還在,終究有機會登上山頂。

從《攀登者》看創業 只要人還在,終究會有機會登上山頂

創業路上荊棘滿布,只要項目還在,總會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從2018年開始,實體生意舉步維艱,傳統行業面臨寒冬。面對困難,老闆們應該選擇性撤退,冷靜下來,認真分析,找出問題根源。而不是靠勇氣橫沖直撞,把命折騰完了,什麼都沒了。

實體經濟要度過寒冬,首先是經營者思維要轉變,要有互聯網社交化思維。以流量為起點,研究、布局互聯網生態,搭建社交化閉環。

案例1:橡膠枕頭工廠,請三線網紅主播在工廠直播,三天銷售額相當於工廠半年銷量。

案例2:某網紅主播,5分鍾賣1.5萬支口紅。

互聯網時代發生的事情顛覆了傳統行業的經營模式,要與時俱進,不要做時代的邊緣人,否則,項目遲早會被折騰完。

只要人還在,終究有機會登山山頂,只要項目還在,總會有力挽狂瀾的機會。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娛樂哇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