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里,這5個壞習慣你有嗎?

要有這些烹飪壞習慣,在家做飯可不一定比外賣更安全。

廚房里,這5個壞習慣你有嗎?

壞習慣1:抹布混用不消毒

很多人喜歡邊做飯邊清理廚房的台子,既保持衛生又節約時間。但他們往往習慣用一塊洗碗布,就將所有需要清洗的東西都搞定。殊不知,這樣的行為會引起細菌的交叉感染,危害健康。

因為廚房里的抹布,大多時候被隨手撂在水池邊或操作台上。在潮濕的環境下,抹布就會成為細菌的溫床。中華預防醫學會發布的《中國家庭廚房衛生調查白皮書》顯示,對抹布的抽樣調查中,單塊抹布細菌總數最高達到約5000億個。

建議用完抹布後將它清洗干淨,並用沸水煮20分鍾~30分鍾,也可用家用消毒液浸泡30分鍾,或放入微波爐內高溫檔加熱1分鍾。其次,過於油膩的抹布要及時淘汰。此外,廚房抹布還必須按需求分開使用,做到「專布專用」,避免細菌交叉傳染。

壞習慣2:生熟不分染細菌

許多生食可能帶有沙門菌、副溶血弧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致病菌,需要經過加熱處理後才能食用。但如果在加工、貯存過程中不注意將它們與熟制食品分開,如用切過生食的刀和砧板切熟食品,盛過生食品的容器未經洗淨消毒就用來盛放熟食品等,就有可能將生食品上的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致病微生物污染到熟食品,從而導致細菌交叉傳染。

在廚房要注意生熟分開。如在儲存、加工食物時,應使用兩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實在沒有兩套刀具、器皿、案板時,應用清潔的工具和器皿先處理熟食,再處理生食。

壞習慣3:炒菜油溫燒到冒煙

許多人認為必須把油燒到冒煙時才能炒菜,但這其實是一個烹飪誤區。

食用油燒到冒煙時,溫度一般達200℃以上。一方面,在這種溫度下,人體所需的各種脂肪酸多被氧化破壞,油脂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也被大量破壞,從而使食用油的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油溫過高時,也會破壞食材的營養,如蔬菜中的水溶性維生素在高溫下大部分會被破壞,尤其是維生素C在溫度高於70℃時就會被大量破壞。更嚴重的是,食用油的溫度高於發煙溫度時,會產生多種有害物質,包括甲醛、苯並芘等致癌物質。超過發煙溫度的幅度越大,產生的有害物質越多。

因此,炒菜時應把油溫控制到6、7成熱左右(即手面能夠感覺到它的溫度的時候,大概150度左右)。

壞習慣4:炒菜後不刷鍋接着炒

有人為了省事或覺得鍋比較干淨時,就會不刷鍋直接做下一道菜。如「剛炒完個雞蛋再炒個蔬菜唄」,不僅免去洗鍋,還可以節約用油。

首先,這樣做會影響味道和色澤。其次,炒完菜後鍋底會出現棕色或黑褐色的黏滯物,當它被被連續加熱後,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對人體健康不利。

因此,建議大家每炒完一道菜將鍋清洗干淨後再炒下一道。雖然耗時,但可以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還能防止下一道菜的口感和賣相受到影響。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健康大本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