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廊橋王國」譜新夢 閩浙七縣共築木拱廊橋「申遺路」

千年「廊橋王國」譜新夢 閩浙七縣共築木拱廊橋「申遺路」推進會現場周悅磊攝

「2012年閩浙木拱廊橋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以來,我們浙江和福建七個縣在木拱廊橋申遺這條路上已經攜手並進了7年,回顧這場『申遺長跑』,木拱廊橋的價值和『廊橋精神』亟待挖掘提煉。」中國閩浙木拱廊橋保護與申遺泰順推進會14日晚在浙江泰順召開,泰順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雷全勉在會上如是說。

2019年是「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列入《人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周年,也是閩浙兩省七縣22座「閩浙木拱廊橋」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7周年。

千年「廊橋王國」譜新夢 閩浙七縣共築木拱廊橋「申遺路」推進會現場 周悅磊 攝

「『保護、傳承、利用』始終是文物研究的三個關鍵詞,而其中保護工作是排在首位的,在研究木拱廊橋方面,也是如此。」浙江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科員林邦凱認為,修繕保護是目前七縣22座木拱廊橋申遺工作的重點之一。

深處浙南深山腹地的泰順素有「中國廊橋之鄉」「廊橋王國」的美稱,其中北澗橋、溪東橋、三條橋等15座廊橋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對廊橋本身的修繕保護同時,橋體周邊村居環境整治也十分關鍵。以建於咸豐七年(1857年)的泰順「國保」文興橋為例,2017年底,文興橋歷經台風「莫蘭蒂」後修舊如舊煥新重生,其所在地筱村鎮同步開展環境整治提升,在廊橋邊種植近百畝油菜花,陽春三月,橋畔便是一片花海,遊客置身田園風光中,賞橋觀景別具風味。

千年「廊橋王國」譜新夢 閩浙七縣共築木拱廊橋「申遺路」中外專家曾在數月前赴七縣之一的慶元考察廊橋情況 周悅磊 攝

歷經百千年的風吹雨打,古老的木拱廊橋並非只留步於歷史。今年6月以來,以「廊橋申遺·全民參與」為主題的2019年閩浙木拱廊橋全國高校巡迴展活動相繼走進上海復旦大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等知名高校,在青年學子之間普及廊橋文化。

「接下來,廊橋巡迴展將走進廈門高校,同時還有系列非遺活動。」福建省壽寧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傳洪說,如今不僅是專家學者對廊橋感興趣,古老的建築在年輕的學生群體中也十分「吃香」。

「廊橋申遺」並非僅僅是線下「用功」。會上,《中國木拱廊橋》宣傳片、大型紀錄片的拍攝也被提上議程,「紀錄片揭秘木拱廊橋千百年的歷史淵源,專家學者和普通觀眾由此能更深入了解中國木拱廊橋的營造技藝和文化內涵。」雷全勉說。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