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作者:林紫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20多年來,在我的咨詢室里,我看見了太多人的焦慮。奇怪的是,所有的人都忙着趕路,腦子里反復念着「快點快點」,拖延症卻越來越嚴重。

——林紫心理機構創始人.林紫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全民焦慮,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病。

父母為兒女焦慮,兒女為學業焦慮,老闆為企業焦慮,員工為業績焦慮,丈夫為家庭財富焦慮,妻子為婚姻關系焦慮……

我也看到很多人,拚命讓自己優秀,時刻擔心錯過什麼,想擺脫焦慮,最後卻掉進越努力越焦慮的怪圈,或者頂着壓力沒有很好地排解,越來越喪,逐漸轉化為失眠、抑鬱,人生蒙上一層灰色。

正是這樣,這些年我開始研究一個問題,讓我們如此焦慮的根源是什麼?究竟怎樣才能不焦慮?

幸運的是,20多年的心理學研究歷程、20000多小時的個案時長、上萬名來訪者的咨詢,讓我能站在一個全面的層次,看待這樣的委屈和焦慮。

我明白,幾乎所有焦慮的背後,歸根到底都指向同一個問題——你從未處理好與自己的關系:不懂自己、不接納自己、不放過自己。心靈無法追趕上腳步,所以走得越快,錯得越多。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01.

生命中最難的,不是沒人懂你

而是你不懂自己

不懂自己,所以不斷向外尋找,迷茫焦慮。講一個我自己的故事。

1998年,我創辦了國內最早的非藥物心理咨詢機構——林紫心理機構,為內心迷惑、慌亂的人提供憩息。市場淘汰機制很殘酷,團隊里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有人困惑於是否應該更商業化,有人擔心發展和奉獻如何平衡,寢食難安。

但我反而不太為此焦慮,因為我清楚地知道,如果我想用它賺錢,我所學的外語和法律專業,都可以很賺錢。如果我在意的是利潤,員工們可以接更多的單子。但如果他們要為此犧牲生活品質,這就有違我的初衷了,所以我寧願讓他們活得更從容些。

很多人說我太「寵」員工,每年年會上,我就成了最大「垃圾桶」。似乎每個人都有壓力、焦慮向我傾訴,他們問我:林老師,我知道你的壓力是最大的,我們都可以倒向你,但你向誰說去?

我的王牌是,真的懂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所以在十字路口清楚該舍什麼,該得什麼,即便艱難,內心也不再迷茫困惑、焦慮不安。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這麼多年,我見過的很多人,懂了很多道理,卻唯獨不懂自己:

不懂自己,所以在人生的選擇面前,常常糾結迷茫,選錯方向。

不懂自己,所以只能不斷地向外尋覓,彌補內心的空洞。

不懂自己,所以特別渴望別人的肯定和物質滿足,提高存在感和價值感。

但來自外在的心理補給是流動的,不確定的,依託於這樣的力量來源,工作、生活、社交、情感,任何一方面哪怕一件小事的焦慮、壓力,都能輕易打亂你的節奏,自然惶惶不可終日,一團亂麻,你皺着眉頭,覺得這是個糟糕人生的開始。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02.

生命中最可怕的,不是失敗

而是你不能接納自己

不接納自己,不知道為什麼成為今天的自己,所以,管不住自己的情緒,卸不下重重的壓力,焦慮叢生。

我的來訪者中,有一位銷售精英,剛升職就遇上一大堆讓他無比焦慮的問題。為了完成業績,他親自上陣銷售,卻被領導誤會只顧自己不顧團隊;加班越多,太太的抱怨也越多,兩人吵架不斷,他陷入了整晚整晚的失眠……

我問他:「如果超額完成業績,你最想誰看到?」。他愣住了。想了好久才說:「我爸爸……」。你也許也很奇怪:跟爸爸有什麼關系呢?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原來,他從小一直活在爸爸的打擊和否定里,一直想努力證明自己給爸爸看。職位的提升,讓他不僅沒有變自信,反而更加擔憂和懷疑自己。面對太太的抱怨,他也本能地重復了父母之間的模式——暴跳如雷、而不是正面溝通。

缺少父母肯定的小孩、復制原生家庭的伴侶、被困童年陰影的大人……正是這些「看不見」的自我,導致很多人問題集中爆發,生活像被打了無數個解不開的死結。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你懂了嗎?看到自己,接納自己,永遠是比折磨自己更高效的、快速適應世界的方法,否則便是背負着重重的面具滿負荷前行,真實的部分被掩蓋起來,焦慮、憤怒和痛苦就會占據你的心,拖垮你的人生。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03.

生命中最累的,不是四處奔波

而是你不放過自己

不放過自己,所以越努力越焦慮,越焦慮越迷茫,時刻擔心錯過和失去些什麼、擔心未來會怎樣……

我和我的團隊服務過3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外交部等等。我發現,不論社會地位的高低,人們其實都面臨着一樣的心靈困境。

我的咨詢室里,不少來找我傾訴的來訪者,總能數出自己身上一大堆「問題」:

對自己的習慣不滿意,想要自己更高效,早睡早起,作息規律,有長遠的學習計劃

對自己的外表不滿意,希望自己再瘦一點高一點,眼睛再大一點,皮膚再白一點

對自己性格不滿意,最好活潑外向,樂觀積極,在人群中有號召力、受到歡迎

此外,這些年我還發現,事業心、上進心、責任心強的「卓越強迫症」人,尤其不肯放過自己,要求自己面面俱到,見不得自己不上進、不完美的樣子,每天逼着自己「趕路」,強行做很多超支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別人施壓,自己已經壓得喘不過氣來。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你也是這樣嗎?

急切地想要變得更好,想要一步到位,完美地處理好一切,但越是這樣,反而越焦慮。越想要變得更好,越沒辦法專注在當下,甚至對開始討厭自己,討厭這種「努力」。又因為潛意識抗拒這種無休止的上進感,變得拖延,立下的目標更多,挫敗感更強烈。

最後你會明白,更多的努力,並沒有讓你成為更理想的自己,相反,不斷透支自己,你離想要的生活越來越遠,人生變得焦灼失控。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04.

不焦慮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well-being,比幸福多一點

不焦慮的人生沒有標準答案,但處理好跟自己的關系,能讓你在奔忙和追求的時候找到確定感不再恐慌迷茫,能在人生關鍵節點做出真正對的選擇,能讓自己生活的更好一點。

生活的更好,意味着無論遇到什麼挑戰,外在表現的更從容、不焦慮,內在有充足的安全感、自信與篤定,達到well-being的狀態。Well-being,中文將它翻譯成幸福,實際上它比happiness所表達的幸福還要多一點。它包括了:健康、滿足、接納、祥和,和心靈的自由。

當你處於Well-being的狀態,你會發現,原來真正不焦慮的人生,不是我們找到了所有問題的答案,而是,允許沒有答案的問題存在,同時接納自己生而為人的局限。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心理學大師霍尼說:一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必須在洞悉自己並坦然接受的同時,又有所追求。認識自己這件事越早越好,但想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大多數人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難跳脫出來。

心理學是處理自我關系最好的方式之一,它幫你看見:你和外界的所有關系,其實都是你自己和自己的過去、現在以及未來的關系。解決好與自己的關系,關於成長、發展的問題也會迎刃而解。

這些年,我越來越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將更多的精力放到心理學的普及和早期教育上來。我希望,能夠讓更多朋友,有機會系統地學一點對自己有用的心理學,看清自己,從容生活。

別讓你的焦慮,拖累你的人生

————THE•END————

作者:林紫,心理學博士,著有《心理學的幫助》等暢銷書籍。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心宜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