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盛宴》劇照。柯悅攝

中新網福州11月5日電(記者 林春茵 )台灣的劇本、大陸的導演,台灣的舞美、兩岸的演員……連日來,一台閩台合作的話劇《盛宴》在第十六屆中國戲劇節期間上演,頗受好評。

4日,大陸公布進一步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26條措施,其中支持台灣文藝工作者進入大陸文藝院團、研究機構工作或研學,更令《盛宴》被業界視為戲劇界「海峽組合」的標杆。

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盛宴》劇照。柯悅攝

在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中,《盛宴》講述原為台灣基隆八鬥子望族的陳家家道中落,某日,四兄妹中的大哥、三弟和小妹在破舊海濱別墅內的「海鮮盛宴」中回憶家族往事,而別墅內室躺着他們痴呆多年、大限將至的母親。

台灣大學戲劇學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知名西方戲劇學者紀蔚然操刀《盛宴》劇本,這已是他第四度與福建人民藝術劇院(簡稱「福建人藝」)合作。此前,紀蔚然的《夜夜夜麻》《莎士比亞打麻將》《衣帽間》已搬上「福建人藝」舞台。

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盛宴》劇照。柯悅攝

從最初只貢獻劇本,到推舉同戲劇系的教師、台灣話劇資深演員姚坤君「登陸」參演《衣帽間》,再到如今舉薦台灣資源全方位投入共同排演《盛宴》,紀蔚然與大陸戲劇的融合越來越「有癮」。

「台灣當下商演氛圍中,《盛宴》未必有機會搬上舞台,而如今不斷被更多人看到,實在開心。」紀蔚然說,目前雙方正計劃把《盛宴》作為「當代家庭三部曲」之一,繼續推出後續,暫定為《兩個家庭15.3坪》;劇本正在創作,明年即可上演。

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盛宴》劇照。柯悅攝

紀蔚然的劇本有諸多台灣俚語俗語,題材不忌,麻辣利爽。歷經數度合作,從《衣帽間》關切小鎮青年出路,到《盛宴》探討「老齡化社會」,主題越來越關注兩岸共有的困境。紀蔚然覺得,「這樣,兩岸應有共鳴。」

「福建人藝」副院長、國家一級導演陳大聯執導《盛宴》,他曾為此赴台一月有餘,「和台灣孩子過了個很有趣的中秋和暑假。」他告訴中新網記者,已有不少台灣學子向他表示到大陸工作的意向。

與台灣教學方式先動肢體不同,這位大陸導演卻先操練台詞,讓台灣學子耳目一新。此次登台,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學生彭士詮、王惟漢和呂維真都是首度與大陸演員聯袂演出,各有所得。

「大陸演員可以很輕松地把台灣咬字講得很清楚,表演也很有爆發力。」劇中「大哥」扮演者彭士詮說,他曾在大陸做過支教,此番更對大陸有所了解,「大陸演出資源豐富,對舞台劇的支持力度也很大。」

兩岸話劇界福州開《盛宴》 台藝人「登陸」迎利好

作為2019關渡藝術節的「重頭戲」,《盛宴》9月20至22日在台北演出四場,其中兩場為大陸演員,兩場為台灣演員。圖為陳大聯導演。柯悅攝

扮演「三弟」的王惟漢曾在上海度過童年,卻仍覺得兩岸演員同台演出「大開眼界」,期待再次交流合作。扮演「小妹」的呂維真,原來很擔心台灣表演風格不被接受,「但通過共同演出、交流學習,我覺得兩岸之間的表演是可以融合的。」

在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會長黎繼德看來,紀蔚然永遠把目光關注到人性的最深處,而台灣演員自然鬆弛的演出讓紀蔚然的戲「更接地氣」。

「從《盛宴》來看,兩岸合作『有戲』。」陳大聯認為,紀蔚然的劇作「深具當代華語劇場標杆性的意義,應為當下大陸劇場創作帶來新的取向和質感。」

「大陸惠及台胞26條新措施帶來兩岸戲劇界合作利好。」《盛宴》出品人、「福建人藝」副院長楊翔說,目前該劇院正打造「海峽兩岸話劇創作合作基地」,實施兩岸青年演員培養計劃,除了與台灣編劇合作,還邀請台灣演員、舞美、設計等人員加入項目團隊。(完)

責任編輯:王詩堯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文化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