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世界

一人一世界

陰差陽錯地從熱能工程專業大學畢業以後的幾年里,我都一直「賊心」不死。從八歲就已經明確地知道自己喜歡寫作的我決計改換門庭。

不過,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國,從工科到文科的脫胎換骨談何容易。我孤軍奮戰,「創造性」地另闢蹊徑 – 考廣播電台,考研、考雙學位,每次都那麼近又那麼遠。其一甚至是新聞專業的雙學位,覺得自己是樂於且擅長與他人溝通,願意做好聽眾,又喜歡別人的故事的人。也許正是所有國內的努力都撞了南牆,所有在中國駕馭中文的職業理想都宣告破碎了以後,出國才勢在必行的。

一人一世界

直到來美多年,直到文字已經見諸大刊小報,美國一知名中文報紙請我做記者。考慮到自己銷售工程師的繁忙工作,我竟然還猶豫了一段。不過,在美國實現了諸多夢想以後(包括電台主持夢,舞蹈夢、模特夢等等),記者夢仿佛是順理成章地要圓。

數月之後,我卻感到也許自己是不適合做記者的。從寫作伊始,我的風格就是觸景生情、浮想聯翩型的;而新聞報道則多為「某時某地某事」的紀實敘事型的,不能摻加個人的靈感與性情,究其實與我心底的創作沖動與燃燒南轅北轍。我甚至擔心新聞的思維及寫作模式終將妨礙甚至阻擋我的真愛, 我需要的是靈感的源泉,是自由的放飛,而不是僵硬刻板的事件。

正在有些彷徨的時候,我似乎終於找到報道與創作間的切合點– 人物專訪。清楚地地記得第一次訪談的對象,在美打造出時裝品牌及化妝系列的中國女強人。盡管我對時裝、品牌一竅不通,但是她白手起家的練力與定力,她對商業的前瞻與眼光,給我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甚至是幾個世界的窗口。

一人一世界

從此不僅采訪了很多在美的華人企業家,也有不少中美文化界和娛樂界的著名人士。

采訪了書法家,對中國文化的底蘊,翰墨紙硯的精妙有了直感;采訪了京劇大師,對從未入門的國粹有了粗淺的認知;采訪了國內古箏第一人,對民樂及音樂界的現狀有了概念;采訪了著名的旅美畫家,學習了西洋畫和中國畫的區別特徵;采訪了中國正紅的歌星大腕,發現他們也有一顆平凡的愛心。

一人一世界

諸多業界名人,雖年紀、性別、背景、環境各異,都有共同之處 — 謙遜寬和,這正是真正的大家大師的修煉品質。不僅低調,他們都無一例外地強調做人的重要性 — 只有做人到高處、至完美,藝術才能高尚。采訪歐陽中石老先生的一位學生時,他說,「書法是人的『心電圖』, 看其字,知其人。」何止是看字識人,一個人的內蘊修養都是在一舉手一投足,一言一語,一輕望一回眸中顯示的。

采訪對象有共性,亦有個人的獨特魅力,超凡故事,鮮活生動真實有力。他們耀眼光環下與普通人一樣的柴米油鹽家務事,他們盛名背後的一波幾折、跌宕起伏。

一人一世界

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 ,不同行業、不同閱歷、不同圈子的人,總能給你啟發和新悟,你與他們的故事、與故事的主人公一起笑一起哭一起成長。在一兩個小時采訪中,他們呈現給你一個濃縮版的人生,你也高密度的接受日曬雨淋,頗有經風雨見彩虹的體驗。

其實人物專訪很勞心費神,采訪前的准備工作,文章的成形過程,都漫長而艱難,要寫出一個有特色而立體的人,絕非易事。但是漸漸地,我甚至會感到肩負的記者責任– 讓更多的人感同身受,去了解去理解各樣的人生,有何等的意義。

一人一世界,何況他們的世界很精彩,他們精彩的也豐富了我們的精彩。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華人號:陳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