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衡歐佩克?特朗普還有這群「好幫手」

大變局?美國頁岩油巨頭發力增產背後,竟然隱藏一顛覆計畫,歐佩克或迎最大挑戰。

近日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隨着頁岩油產量持續增長,美國將占到全球新增原油產量的70%,並在2024年前取代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原油出口國。

眾所周知,沙特不僅是全球最重要的原油出口國,也是歐佩克中最具影響力的成員國。如果說美國真能取代沙特在國際原油市場的地位,那麼受影響的將是整個歐佩克——它們將進一步喪失對全球市場的控制。

無獨有偶,最近一些美國能源大巨頭都宣佈了增產大動作。就在上週,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相繼宣佈上調其在二疊紀盆地產量目標。雪佛龍目前預計,到2020年底淨產量將升至60萬桶/日,2023年底將升至90萬桶/日;埃克森美孚則提出最早在2024年將日產量提高至100萬桶以上,增幅接近80%。

未來,美國或許不需要拉攏其他國家來抗衡歐佩克對油價的控制了,美國的能源巨頭們自己就有能力做到。能源對沖基金Again Capital的創始人約翰·基爾杜夫(John Kilduff)就指出,埃克森美孚等巨頭野心勃勃的頁岩油增產計畫,可以幫助他們在未來實現對美國大部分頁岩油產量的控制,進而控制美國頁岩油的價格,從而影響全球油價。基爾杜夫表示:

「可以預料,另一個『歐佩克』或許正向我們緩緩走來。」

基爾杜夫認為,在美國的頁岩油產業發展和巨頭們的壟斷計畫中,增產和兼並是兩個最重要的關鍵詞。對此,雪佛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長邁克爾•沃斯(Michael Wirth)直言不諱:

「現階段來講,頁岩油開采就是一場『規模遊戲』」。

通過擴大生產規模和發起兼並潮,大巨頭將不斷吞並小玩家。基爾杜夫分析稱,隨着巨頭們紛紛在二疊紀推行增產計畫,遊戲規則已經被改寫。專注於二疊紀生產的獨立石油企業正受到銀行等投資者的瘋狂施壓。它們被要求像各大巨頭一樣擴大規模,或者直接退出。

根據美國能源調查公司里斯塔能源(Rystad Energy)的數據,即使WTI原油價格穩定在每桶45美元左右,在二疊紀盆地擁有大規模作業面積和突出業務水平的大公司平均也要三年才可獲得20%的回報。至於那些經濟實力並不強的小企業,隨時可能因為鑽井、運輸和運營成本的上升而陷入困境。不幸的是,隨着歐佩克減產計畫的推進和美國對伊朗、委內瑞拉的制裁,國際原油價格目前一直處於下降趨勢,這讓小型油企更加舉步維艱。

里斯塔能源高級合夥人涅斯文(Per Magnus Nysveen)上月就曾表示,在當前的價格環境中,二疊紀盆地的小型運營商們處境相當艱難,他們將投資變現的最佳方式可能就是把資產出售給規模更大的運營商。巨頭們擁有更高效的物流、更好的基礎設施,並通過搭建穩固的價值鏈獲取更強談判能力,這些都為兼並打下良好基礎。「規模很重要,在二疊紀盆地開采頁岩油時更是如此」,涅斯文補充道。

事實也證明,一場轟轟烈烈的兼並熱潮正在二疊紀盆地這個全球最大的頁岩油油田上演。統計數據顯示,該地區目前共有112家油企進行開采,但有分析師指出這里實際只需要約20家公司。鑒於當前國際油價的低迷和投資者的持續施壓,分析師建議市值低於30億美元的油企應該抓緊機會,趁早進行轉讓。

不過美國頁岩油產業的發展也不是一帆風順,還面臨着許多因素的掣肘。首先,因為油價承壓,哪怕是雪佛龍和埃克森美孚等巨頭也無法一擲千金進行收購,這為二疊紀盆地的兼並潮增添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如何保證增產計畫順利實施,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由於加密鑽井的方式經多方證實並不靠譜,提高開采效率和單產量是生產商們實現增長的必然選擇。但由於頁岩油井的生命週期較短,開采企業必須不斷地挖掘新油井來維持產能。然而,富國銀行(Wells Fargo)表示,由於宏觀經濟不理想和持續的低油價,2019年美國新油井完工數量預測同比下降11%,遠遠低於預期。

不過國際能源署(IEA)署長法蒂·比羅爾(Fatih Birol)就對美國頁岩油的產量表示樂觀,他認為美國頁岩油正處於第二次變革浪潮中,今年以來平均日產量增加逾200萬桶,達到創紀錄的1210萬桶/日,這表明油企們的生產力值得信賴。

如果一切按預定軌跡發展,那麼正如基爾杜夫所言,隨着眾多小型油企將油田和業務出售給各大巨頭,油企數量急劇減少後剩下的頭部玩家將有更大機會達成一致,乃至最終成為輕質原油的定價者。一旦這一天到來,或許就意味着國際原油市場的一場大變革。那麼歐佩克會就此走下神壇嗎?或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新浪財經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