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們知道嗎?

印度原是英國殖民地,1947年獨立後,也曾進行過「土地改革」,並公佈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並未認真執行,成效不大。因此,人均收入一直徘徊在150美元左右,是當時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國家之一。

印度的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們知道嗎?

貧富差別懸殊,社會條件極差,全國54.1%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人均壽命只有41歲,為盡快改善國家和人民的經濟和社會條件,政府於1951年起制定和實施了發展經濟的「五年計畫」。但由於農業對氣候和雨水等自然條件的依賴性很大,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較較差!經常遭受季風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災害。再加上農民以傳統的生產工具和手工勞動為主,現代投入較少,造成農作物產量低下,每年需進口大量糧食才能滿足國內需要。

印度的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們知道嗎?

尤其是1965至1966年度和1966至1967年度,印度東部地區發生了嚴重旱災,造成農業大幅度減產,從而出現了自獨立以來的第一次全國性飢荒,政府不得不火速進口500萬噸糧食以解燃眉之急。

印度的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們知道嗎?

也正由於那次大飢荒,政府痛定思痛,得出結論:農業對印度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發展與穩定至關重要,從此,全國上下開始把農業當做頭等大事來抓。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印度的農業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截至2003年,糧食年產量已從獨立之初的1500萬噸增加到2.2億噸,不僅能養活本國十幾億人口,還有剩餘出口,其水稻和小麥出口量也分別位居世界第3和第7位;牛奶產量達到8500萬噸,開始成為世界第三大產奶國;魚製品600萬噸,已賺取大量外匯;新鮮、冷凍和加工的水果、蔬菜與鮮花,出口量也節節攀升。

印度的農業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們知道嗎?

目前,印度正朝着到2010年糧食產量翻番的目標前進,期糧食市場將超過25000億盧比!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小逗娛樂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