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村農民用畫筆繪就新生活

中新網福建寧德3月10日電 (記者 呂巧琴 葉茂)年過七旬的詹慶生,怎麼也想不到自己一個農民,竟然畫起了油畫,自己的畫還能賣錢。

詹慶生是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松港街道下村村的一名村民。下村村是一個純山區農村,自然村分散,空心化嚴重,產業發展極其薄弱。全村289戶1078人,卻只有89個老人居住在村里。

因身患殘疾無法勞作,詹慶生也就成了村中的留守老人之一。2018年11月學畫以來,詹慶生已作畫70餘幅,「畫得挺開心,還能補貼家用,自己的心態也改變了很多。」

福建山村農民用畫筆繪就新生活

圖為為農民油畫送溫暖活動。黃小紅 供圖 攝

如今,走進下村村,總會看到許多老人拿着畫筆,端坐畫板前,認真作畫。家鄉景色、田園風光、勞動場景……鄉村里的一幕幕景象,躍然紙上。

在詹慶生一幅藍、綠為主色調的畫中,有藍天白雲,有高山、河流、樹林,道路的盡頭還有一座小屋。他告訴中新社記者,畫中內容是他心中所想,也是對早年過河進山砍柴日子的回憶。

農民畫油畫,源於2018年8月下村村「文化脫貧工程」項目的實施。從福建省委統戰部、民盟福建省委會派駐下村村的村黨支部第一書記黃小紅告訴記者,和村民聊天瞭解村情時,發現他們的文化生活很貧乏,當時就想引進一些文創項目。

於是,黃小紅藉助民盟文化界盟員多的優勢,積極爭取盟員企業支持,推動與松港街道長沙村合作共建,在長沙村、下村村舉辦了農民油畫藝術培訓班。同時,黃小紅推動廈門鼓浪嶼萬石國畫院霞浦龍潭分院和福建海峽油畫院寫生創作基地在下村村揭牌成立。

黃小紅說,這些來自鄉村的「農家人」進入培訓班後,認真學習臨摹,刻苦鑽研畫技,蘊藏心底的繪畫天賦和靈感不斷被觸發,一幅幅油畫作品隨之在畫板上「誕生」。

今年54歲的鄒錦碧是農民油畫藝術培訓班的第一批學員。談起最初受邀參加培訓班的情景,鄒錦碧笑道,「心里想,農民嘛,都是拿鋤頭的手,怎麼會拿筆畫畫。」

抱着試一試的想法,鄒錦碧參加了培訓班。她回憶道,第一次畫畫時,筆不知道怎麼握,顏色不知道怎麼用,腦袋都是空空的。在老師指導和一個月不斷練習下,她掌握了繪畫技巧,農村的山水景色、生活勞作都成為她繪畫創作的素材。

福建山村農民用畫筆繪就新生活

圖為黃小紅(左二)介紹下村村發展情況。黃小紅 供圖 攝

黃小紅說,起初村民大都不願來,但他們畫完後,覺得越來越有感覺,隨之加入的人也越來越多,希望通過油畫豐富生活,得到文化的滋養。

截至目前,農民油畫隊培訓班已連續舉辦6期,參訓農民學員近100人,參訓學員年齡最大的78歲。僅僅半年多的時間,學員們已創作各類油畫作品800多幅,賣畫收入達3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其中有學員最多拿到了6000多元。

讓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筆頭、畫出綵頭、掙回票頭」,在下村村成為了現實。鄒錦碧說,油畫為農民開辟了一條新的出路,希望繼續發展下去,讓農民的生活更好一些。

在實施「文化脫貧工程」項目的同時,黃小紅還當起了產業發展的聯絡員和招商員,爭取支持資金1300多萬元,啟動生態安全水系、幸福院、衛生所等項目的建設;引來茶葉、檸檬等農業種植投資商進村考察,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

「這使我們看到了『文化脫貧工程』的發展空間與潛力。」黃小紅表示,將進一步做強農民油畫等文化產業,盤活土地資源,引進資金,落實茶葉、檸檬等農業種植項目,變資源為資產,增加農民收入。(完)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