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的書是《老後,真正為自己而活》

年輕人常有一句被提及的話:等我退休了,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事實如何呢?環視我們周圍的老年人,退休後,大多為子女分擔了照顧孫輩的重擔,另有一部分老人因身體原因舉步維艱,只有少數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何走完人生最後的一段旅程,成了擺在大家面前的現實問題。

今天,推薦一本不同年齡的人群都應該閱讀的書——《老後,真正為自己而活》。這本書由來自台灣的暢銷書作家、心理專家金韻蓉老師撰寫。

她以自己及身邊朋友的經歷為主,深入淺出地講解了進入老年或鄰近老年的人們,如何隨着歲月流逝規劃老年生活,養「身」又養「心」,欣然接受年齡的饋贈,享受更自在的人生,活出自己生命的光彩。

下面,我們一同帶着同理心走入這本書,去深入了解一下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吧。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有的人,一生都在過青年節

人至老年,如同樹上成熟的「果實」,早已對命運瞭然於胸,也早已知道生命和生活的真相。

此時,切莫隨着歲月流逝感懷老朽,而是要有「決定不老」的心緒,時刻提醒自己是「年輕人」,永不懈怠。

書中,金韻蓉老師提到一位自己一直欽佩的師姐,師姐年輕時學業優秀,進入職場做到國際貿易公司的首席。先生在她40多歲時罹患了肺腺癌,為了更好地照顧先生,他們全家從意大利搬到倫敦靜養,自己還創立了一個專門為華人做商務咨詢的公司。

金韻蓉老師50周歲生日宴上,學姐和控制病情的姐夫也出席了活動。53歲的學姐雖然額頭出現了細小的皺紋,但看起來風采依舊。

金老師問師姐如何保持這種精神狀態,學姐坦誠地說:先生確診和手術期間,自己慌了手腳,但她告訴自己不能露出「敗象」。

她深知,一旦鬆懈,一旦失去了保持美麗的驕傲和心氣兒,那衰敗的速度將無法想象,就算想追回來也沒那麼容易了。

可見,老年人受病痛、生活磨難等外部因素影響,很容易讓精氣神鬆懈下來,加速衰老。

此時,要時常提醒自己,即便辛苦,也要將 「不老存乎於心」,提示自己將衰老的誘因隔離在外,保持健康的心態,從潛意識構建年輕的心,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引導出相應的行為來。

如何做才能將 「不老存乎於心」呢?

第一,尋找可持續精進的愛好。

如果你已經超過40歲,建議從現在開始尋找或者開始培養能長期維持,並能增添生活樂趣的愛好。愛好是生活的導向,將帶着你遇見一些人,習得一些事,領悟多彩的人生。

第二,擁有一幫知心老友。

人到老年,需要幾個生活節奏相同,又能玩在一起的朋友。大家相約一起運動、旅行,互相陪伴。也可以偶爾小聚閒聊,做對方的傾聽者,宣洩情緒,輕拂心靈上的風塵,活出自己的真性情。

知心朋友圈需要投入時間、精力、物力去經營,不妨趁着孩子剛剛離開身邊,自己還有工作時就開始用心去做,這樣就能更好地為自己組建出可以共享退休生活點滴樂趣、共度恬靜晚年的好友圈。

第三,堅持終生學習的理念。

維基百科全書對「終生學習」的解釋為「一輩子的學習」。學習可以讓人忘記自己的年齡,找到年輕時朝氣蓬勃的狀態。年長者學習的目的是充實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更注重學習的過程,而非結果。當學習回歸本質,人們便走上了自我成長的道路。

第四,保持通透的心境,快樂生活。

每個成年人內心的角落都隱藏着一顆童心。適時讓緊繃的自己放鬆下來,回歸兒時的童真,去感受大自然的廣博,去體會鄉間的朴實,去重新找回兒時疾步快走的身心輕盈。

同時,要努力讓自己成為「仁慈」和「和藹」的長者,擁有平和的心境,包容人世間的不平和波折,影響身邊的人,仿佛身上擁有輻射出來的磁力,賦予宇宙更多的正能量。

如書中所言:歲月拿走了一些,也給予了一些。人生的選擇把握在自己的手中,選擇不老,也是你的選擇之一。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與子女保持有效距離,

成全彼此的快樂生活

人到老年,需要面對諸多關系的改變,其中,親子關系從依戀到分離就是令老年人「難以接受」的一點。

孩子雖然長大,有了自己的生活,但畢竟還是自己的孩子,「放手」何其容易!

金韻蓉老師在書中提及老朋友女兒慧慧的故事。慧慧從小聽話,一路順利考上重點大學,進入世界五百強企業。之後在工作中結識了一個優秀的男孩,並邀請他跟自己回老家過年。

原本慧慧家族的長輩們都認為這是件大喜事,誰知這個男孩到了慧慧家後,任家長們忙里忙外,自己卻在沙發上睡大覺,一看就是從小養尊處優長大的孩子。

家人對男孩很失望,希望慧慧慎重考慮,誰知慧慧偷走了戶口本,悄悄的和男孩回西北老家領了結婚證,還婚前懷孕。之後的事情也如大家所料,男孩對慧慧疏於照顧,總是冷落她。慧慧和先生的婚姻關系已名存實亡……

金韻蓉老師認為,選擇結婚對象必須考慮門當戶對,因為差距太大的成長環境長大,兩個人的生命價值觀、金錢價值觀和成長經驗會有很大不同,而這些差異又關繫到對生活的態度和人際相處的模式。

戀愛中的人沒有接觸到實際生活,差異還不夠凸顯,一旦結婚,差異會慢慢浮上表面,成為夫妻爭執的誘因。

以上是擇偶期間的一些建議,當子女成婚,父母應該如何和子女相處呢?

金韻蓉老師給出了五個相處父母和子女相處的原則:

原則一:不要介入太多,多管閒事。

生活中不乏一些父母認為自己在婚姻方面有經驗,對子女的婚姻「指手畫腳」。

父母本意是好的,提醒子女婚姻中可能出現的危機,實際上是幫了「倒忙」,盲目擴大了事情可能發生的結果,影響了小夫妻的感情。新婚夫妻,是需要磨合一段時日的,誰也不是完人,需要相互諒解。

原則二:不要越俎代庖,自作主張。

有時父母與子女同住,會不自覺將自己當作子女新家的「主人」。比如有一位父親,為了替兒子、兒媳婦「省錢」,把兒子家裝的衛星電視接收器拆了,搞得雙方都不痛快。

父母幫忙照顧子女家庭很辛苦,但也要將彼此的責任區分開,多包容、傾聽孩子的選擇,切莫擅作主張,改變家庭環境和布置。

原則三:不要干涉太多,倚老賣老。

在家庭理財、幼兒養護等方面,父母和子女的觀點因為年代隔閡必然不同。

大家在談論此類事情的時候,要對事不對人,而且言詞不要過於激烈,要注重禮貌和尊重,理解彼此的良苦用心,這樣才能讓家庭平穩和諧。如果發生爭執,大多時候大家放不下的是情緒和驕傲,而不是事情本身。

原則四:不要大包大攬,成為傭人。

父母為了幫子女分擔生活的壓力,通常會幫助子女照料生活起居。但時間久了,父母成了「傭人」,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自己生悶氣,還不捨得離開。

不論如何,要懂得與子女之間生活的界限,不要過多包攬本就不屬於自己的工作。

原則五:不要絮絮叨叨,說個沒完。

父母照顧子女精細的,會叮囑的話多些。有時,遇到子女辛苦工作一天回家只想安靜吃飯的時候,還依舊反復叮囑,給子女很多壓力。

建議父母多體諒孩子的辛苦,可以尋找其他的途徑聊天,等孩子們不忙的時候再慢慢溝通。理解孩子們在事業和生活的攀爬期,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和心力,多給他們空間安靜下來。

當子女成家,親子關系將更加復雜。保持以上五個原則,可減少生活中諸多摩擦。

其實大家的想法都是好的,都是為了小家庭行穩駛遠,只要保持互相諒解的心態,多傾聽、少責難,遇到事情大家勁兒往一處使,日子會過得舒心痛快。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老年「愛情」,也可以甜蜜溫馨

金韻蓉的父親是一位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65歲退休後,依舊保持着每天清晨西裝筆挺上班的狀態。先是在客廳喝茶看報紙,等所有的報紙看完了,再出門用敬老卡坐公交車,用本子記錄沿途的變化。

母親則是「公交車偵察隊」唯一的聽眾,而且必須認真地聽,聽完還要回答父親的問題,否則父親就「罷吃」表達不滿。

後來二老愛上旅行,才結束了「公交車偵察隊」的交流方式。晚年,總是父親嚷嚷,母親傾聽。

家人感覺母親承受了太多的壓力,母親卻說:先生是從小吃過苦的人,結婚後又是顧家的好男人,脾氣就這樣,忍忍就好了。

通過父母親的晚年生活相處方式,金韻蓉老師為自己定了以下幾條任務:

首先要學會重新發現彼此。

不管大家是否發覺,婚姻度過這麼多年,雙方都或多或少有些改變。日常忙碌子女,是掩飾內在的好方法。一但孩子從家庭「脫離」,只剩下夫妻倆的時候,面面相覷,會有些尷尬和忐忑。

因此,重新認識對方是重建親密關系的關鍵一步。收回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愛人身上,去感受此時此刻最真實的對方。

當真實的內心彼此碰撞,便會找回當年的婚姻狀態,讓生活充滿生機。當然,注意力的轉移並不是那麼簡單,是需要「刻意」和練習去做的事,大家要有耐心。

其次要懂得為生活製造驚喜。

幾十年的夫妻難免產生「審美疲勞」,這也應了行為心理學上「預期效應」的消極一面,即當預期效應為我們畫了一個舒適圈後,我們形成「快樂適應力」,反而會阻礙我們享受愛和感受幸福。

當決定和愛人廝守終生,與其相對無言,不如成為那個有趣有料的人,為枯燥的生活增添色彩——挖空心思尋找變化,讓自己隨時都有新點子、帶來新驚喜和新樂趣。

然後嘗試去成全對方的興趣。我們前面提到,人至中年後期,是需要為了步入老年尋找興趣支撐的。

這里,我們提到「成全」對方的興趣,而不是「鼓勵」或「參與」對方的興趣,成全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耐心和妥協。成全更是一種尊重,是一種陪伴,也是一種寵愛。

解決夫妻之間的「空地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興趣愛好去填滿它。

最後可以發展親密的友情,成為彼此最好的朋友。

人至老年,熾熱的愛情已經轉化為溫暖的友情。學會彼此接納、欣賞,相濡以沫的彼此陪伴是最佳的狀態。

要知道,在家庭結構變遷的特殊時期,女性更容易在情緒管理和人際關系處理上有絕佳的表現,多給男人一些引導,重新建立新的廝守關系,以及引導重新發現彼此的進程,家庭過渡將更加順暢。

其實,老年夫妻重新走入彼此生活並不是一件艱難的事。關鍵是夫妻雙方要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危機,並執着地手挽着手闖過這些難關。

在這幾十年唇齒相依的婚姻關系中,任何一方獲得了幸福,也就是另一方的心身安頓和福祉了,這樣的改變,是值得的。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做經濟獨立的老年人,讓晚年生活更富足

人至老年,積累了一定的財富,完全可以過上舒服自在的生活。但很多老人對自己苛刻,卻對子女大方,甚至不惜變賣房產。

書中講了這麼一個例子:蔣阿姨當初為了幫在北京打拚的女兒買得一處心儀的房產,變賣了自己老家居住幾十年的房產,湊了錢幫女兒付了購房首付,並和女兒、女婿住在一起。

等女兒生產後,親家母來幫忙。一開始日子還是平順的,結果後來摩擦不斷,親家母認定長期住在女兒家的蔣阿姨夫婦吃垮了女婿。最讓蔣阿姨寒心的是,當他們打算搬離的時候,女婿絲毫沒有勸阻的意思。

為了不影響女兒左右為難,蔣阿姨和丈夫在郊區租住了一間平房,絕口不提賣房子的事,只是安靜地過日子,讓時間來撫平傷痛。

其實,資助孩子無需傾其所有,只要合理幫助就好。孩子們已經成年,他們理應承擔自己的生活責任。

那什麼是合理幫助呢?是指既能保障為自己養老送終的費用,又能幫助孩子有個比較好的起點。

老人要充分盤算自己的財產,預留下未來需要的資金。例如,養老院的首付和每月的花銷,或是生重病的住院費、看護費、營養費等,讓自己有尊嚴地走完人生的旅程。

在孩子們尚不需要資金幫襯的時候,做好理性的理財布局。比如採用經典的「4321理財法則」進行布局:40%固定資產、30%金融資產%、20%的儲蓄資產以及10%的保險。選擇適合自己承受能力的理財方法。

在孩子們需要資金幫襯的時候,可以用理財的錢及部分暫時不需要使用的資金幫襯他們。

任何一個孩子都希望看見父母的生活是寬裕而豐足的。父母生活舒心滋潤了,他們才能毫無掛礙地專注在自己的生活上。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後半生,放慢腳步,活好自己

善待自己,實施駐顏有術的方法

除了安頓好財產,老人們還需要關注到如何「駐顏有術」。我們不難發現,生活中年紀相仿的人,也會展示出截然不同的狀態。「不顯老」絕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常年堅持保養的結果。

書中,金韻蓉老師介紹了幾種自我保養的方式方法:

鍛煉上,要學會合理運動。

老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增進身體新陳代謝,讓自己每天都煥然一新。有運動愛好,建議長期堅持,量力而行。如果沒有運動愛好,可以在家中做家務的時候適當增加動作幅度,也能達到健身的目的。

飲食上,要多吃抗老化的低卡路里、高營養價值的天然食品。

它們富含抗氧化物質,也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比如藍莓、獼猴桃、番茄、各種豆類等都屬於可選食物。

除此之外,要保持良好睡眠,每個人每天應該睡足7個小時,促進生長激素分泌,以達到抗衰老的目的。

多泡澡,少淋浴,通過泡澡降低身體的「深部體溫」,也就是內髒器官的溫度,以此來延長深度睡眠的時間,讓睡眠質量變好;還有採用芳香療法,緩解更年期症狀等。

總之,防止衰老,保持年輕的狀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飲食、運動、睡眠、情緒調節多方面入手,生活會獎賞用心的人,善待自己,也便善待了生活。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百歲人生,但卻極少有人能體會老年生活的辛苦。

他們不但要忍受身體機能老邁帶來的諸多不便,或是常年病痛纏身帶來的疼痛,還要面對親朋好友的離去,成為孤獨的守望者。

他們無數次跌倒,又重新站起來,為的是拓寬自己的生命價值,走完有尊嚴的一生。

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個階段的體驗都是饋贈。不論經歷了什麼,都不要服輸,也不要服老,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接納和享受這份歲月的獻禮。

「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並不是一句空話,它是建立在身體、心理和物質基礎上的。需要老人逐漸調整,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從生活點滴入手,打造自己的「完美」生活。

當老年人將「不老存乎於心」,用理解和寬容填補子女離家後產生的情感空隙、在彼此欣賞和疼惜中成全對方的想法和喜好,並善用財富增進與周邊人的親密關系,生活已然進入了幸福的快車道,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年齡不是盤橫在成長面前的絆腳石,內心的恐懼才是。

不妨放下對未知終了的恐懼,以及對過往憾事的緬懷和沉淪,回歸當下真實快樂的生活,做一個有趣有料、懂得歡喜的人,去影響周圍的人,成為周圍人心中發光發亮的人。

來源:華人頭條B

來源:慈懷讀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