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2002年,日本島津製作所的普通職員突然接到了一通越洋電話,對方用英語說了很多讓職員聽不懂的話,零星的單詞中有「諾貝爾」、「生物大分子」以及「田中耕一」。以為是惡作劇的職員掛斷了電話,他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世界上所有的學者都在焦急的尋找新任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人們只有一個疑問:「這個田中耕一究竟是誰?」

詞條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也難怪日本記者們都不認識田中耕一,與前兩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野依良治與白川英樹不同,田中耕一沒有博士、碩士頭銜,他只是島津製作所里的基層員工。負責評定諾貝爾化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在島津製作所的員工名冊上找到田中耕一的聯系方式。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田中耕一畢業於日本東北大學,在東北大學田中耕一是隨處可見的普通學生。據同期的同學形容,田中耕一「總是很安靜,幾乎沒看過他和周圍同學嬉鬧的樣子」。畢業後,田中耕一也沒有如願進入自己中意的索尼公司,後來多虧了導師的推薦得以進入島津製作所。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田中耕一被分配到島津製作所的化學部門,這與他電氣工程的專業完全不對口。有一天在化學實驗操作中,因為不熟悉試劑,田中耕一將甘油不小心滴進了鈷試劑中,考慮到鈷試劑的昂貴價格,田中耕一硬着頭皮繼續了實驗。那一年田中耕一28歲,他的一次失誤解決了一個當時無解的難題。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因為田中耕一對化學理論的缺失,導致他不知道理論認為蛋白質大分子不能被離子化,在操作失誤後他繼續測試,結果歪打正着的成功分離了生物大分子。這個意外的成果被田中耕一發表在某個小眾刊物上,十幾年後因為發明了生物大分子的質譜分析法,田中耕一獲得了諾貝爾獎。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田中耕一對於獲獎完全沒有心理准備,當晚的新聞發佈會上台的田中耕一還穿着工作服,發佈會中田中不知情的妻子還打來電話詢問。對於電視機前的日本民眾,田中耕一不像是遙不可及的科學家,更像一個努力生活的普通人,人們在田中身上看到了生活治癒的一面,理所應當的田中耕一突然成了日本最有話題性的名人。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田中耕一在獲獎後,被NHK持續采訪了數個星期,在鏡頭前田中耕一完全沒有以往獲獎者的意氣風發,田中本人認為能夠做喜歡的研究已經是最值得滿足的事了,媒體的采訪反而使他不能專注研究工作。在獲獎之後的十幾年內,田中耕一幾乎不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一個失誤造就的傳奇

田中耕一從沒有因為諾貝爾獎而停止自己的步伐,16年間他留在島津製作所的研究所內研究可以提升血液檢查敏感度的技術。因為日夜的操勞田中耕一的頭花已經花白,但田中團隊的研究也有了成果,田中團隊的血液檢查技術能夠提前30年檢測出阿茲海默症的徵兆。正是因為田中的永不妥協,才能鑄造出化學史上的一段傳奇。

來源:華人頭條A

來源:小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