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來德國之後第一次旅行,選擇了Wetzlar的徠卡公園。Wetzlar距離法蘭克福搭火車一個小時左右,周六在法蘭短暫停留周日前往Wetzlar,總部商店不開,從根源上預防剁手,不過也少了一些逛店看器材的樂趣。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Wetzlar火車站有公車直達徠卡公園,車程約25min。走路同樣可以到達,地圖顯示50min,實際上離開Wetzlar鎮子中心之後一路上坡,走到兩腿發顫,沒有必要。之所以選擇走路是想順道看看鎮子中心的Wetzlarer Dom,韋茨拉爾大教堂。到達的時候陽光正好,教堂里面風格混雜光影斑駁,外面旋轉木馬還沒有組裝完成。冬季假期要到未到,有點無聊,也有點期待。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從大教堂再走半小時左右(的上坡路)就能到達徠卡公園。雖然叫徠卡公園,德/英文是Leitz-Park,也就是原先Leitz光學工廠的品牌而非Leitz+Camera結合而來的Leica。當然Leitz作為相機商標一直使用到1986年,後由Leica取代。如今紅點Leitz的logo則使用在電影鏡頭產品線上,這也體現在園區的建築上。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整個徠卡公園大致有畫廊,酒店,博物館,咖啡館這幾個可以進入的建築。最大的畫廊也是徠卡總部所在的建築,里面有產品陳列,還可以預約參觀工廠。去的這天里面都是爺爺奶奶,跟品牌氣質好像毫無關聯,又好像有幾分道理。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沒有畫廊的內部照片是因為拍完Leitz博物館之後相機沒電了,看起來m10電池壽命將盡,好在逛得最認真的也是博物館,來詳細說說。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博物館分上下兩層,一層是另一個真正的畫廊,去的時候正在展出22年度世界新聞攝影比賽獎奧斯卡·巴納克獎。畫廊入口右邊寫著這次獎項的介紹,一個自然段特別指出本次評選有大量的女性攝影師入選。你要是跟我嘮這個,右邊牆上是歷屆獲獎者的照片,大量白男,無一亞裔。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除了畫廊之外博物館一層是周日關門的徠卡商店,那幅嘲諷少女,以及通往二樓的大眼睛樓梯。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二樓是真正的博物館部分,主要有徠卡公司的歷史展示和一些攝影相關的互動裝置。歷史方面展示了徠卡如何從一家顯微鏡公司到現在的相機和光學巨頭,羅列了幾代重要人物和每個時代重要的產品。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其中一個小廚窗展示用以輔助計算光路的打孔計算機,並指出徠卡是首次採用計算機輔助鏡頭設計的光學工廠。聯想到2022年炒冷飯的m6,行,願你不忘初心吧。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互動裝置方面有介紹光學設計的演示台,比如下面這個,左下角架在小銅圈上鏡片/鏡組可以拿起來移動,右邊的圖像會隨著鏡片/鏡組的增減和移動改變成像,同時左邊的光學結構圖會隨之改變並介紹每一組鏡片對光路做了哪些修正。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還有一個模擬暗房,用模型加觸屏的形式展示照片沖印過程,從對焦到顯影到定影,沖印結束照片還能掃碼帶走,在純純digital的空間了解analog的技術,未來已來了家人們。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網圖]

另外還有一批互動裝置介紹曝光三角,順帶展示SL2的對焦連拍暗光等等性能。比如這一個小廳里觀眾可以通過調節幾個風扇的速度來控制背景里紙條的晃動程度,然後通過調節曝光三角的參數來獲得想要的動態模糊。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類似這樣的小廳有四五個吧,打光一流,布置用心;SL2性能也足夠強大——只是要看懂說明,別動得太快了。

徠卡博物館-講故事

藝術也好,生意也罷,最後賣的都是故事。上面的裝置,觀眾可以通過在空中揮動小棍控制對焦點和拍照,「別動得太快」可能是因為動作捕捉或是連線拍攝的局限而非相機本身性能不濟。被斷章取義放到我的故事里,「你細品」。

類似的故事還有各種鏡頭和它們的油膩外號,ccd卡片機的神奇療效,新聞攝影獎項上鏡頭只對准一邊的獲獎作品。

1914年,西班牙哲學家奧爾特加出版《堂吉柯德沉思錄》,里面寫道,我就是我與我所處的環境,如果我不能拯救我的環境,自己也無法得救。這「環境」既指可觸碰的物理環境,也指由故事和敘事構成的精神環境。沉思錄出版前一年,奧斯卡·巴爾納克在Wetzlar發明世界上第一部35mm相機;而沉思錄出版幾天之後,一戰爆發。

來源:Chiphell